农村中小学创造力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素质改革的发展,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学现况存在着教学理念的保守,缺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条件的落后陈旧,使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局限,同时,也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尤其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亟待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剖析原因,寻找到改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创造力;教育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等,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制约农村中小学创造力教育的瓶颈视角进行探讨,以期从农村教学现状入手思考,并究其原因,从中探寻到相应的有效对策与方法。
一、农村中小学创造力教育发展的瓶颈及解析
1.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由于应试教学的实施,教师受到长期的不良影响,应试成为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教师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着这个指挥棒团团转,使得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在新课程改革下,倡导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蕴含着更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教学意义,其包括培养其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个性修养及思维品质等教学内容。虽然教育改革近几年不断推进和深化,但是农村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始终“坚守”着陈旧保守的教学理念。
2.教学模式循规旧守。不少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讲解理论知识和课后习题为主要内容。每堂课都千篇一律地进行程序化的教授。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应对考试,教师尽可能地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一堂课堂下,几乎都是教师在“一堂课”“满堂灌”的一味解说,导致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死板。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在单一授课模式下,不但无法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思维习惯也会变得僵化,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滞后。农村中学的教育经费不足,这就使得现代信息技术无法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现代教学设备的薄弱,对于现代新兴教学模式多以多媒体辅助技术作为支撑,使得创新教学的环节无法进行和正常开展。同时,现代信息时代带来的丰富信息资源,教师也无法在课上拓宽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设备跟不上时代,这绝非是个别现象,而是农村中学的一种较普遍的教育现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苏元楚.语文阅读实验室———突破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瓶颈的有效载体[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3(4):9-10.
[2]郝婧婧.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力[j].新课程(小学),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