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要。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目前,贵溪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前期的工作中,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量与力量不匹配、信用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农户信用风险难把控、农户信息采集难协调、农户信用意识薄弱等问题阻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促进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加大农村征信宣传教育力度,建设县域信用信息平台,强化惩戒机制,促进农村信用体系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平台;惩戒机制;贵溪市
一、贵溪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情况
目前贵溪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三农’”的工作模式。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以农户为单位,信息分为农户基本信息、农户信用信息两部分。农户基本信息包括农户概况信息、家庭主要成员信息、农户耕地及副业用地信息、农户家庭保险信息、农户主要生产经营信息、农户主要资产与负债信息、农户家庭收支信息等七个部分。农户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信用状况、民间借偿还情况、银行贷款偿还情况、村委会总体评价等内容。信息采集主要依靠涉农金融机构,部分试点行通过与政府的沟通,得到了政府的帮助,信息采集比较顺利。截至2018年10月,贵溪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成190个行政村、11万多农户和57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工作。同时,为了达到精准扶贫目的,在全市860多户符合授信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评出120多户为信用户,授予3万元~7万元授信金额。贵溪市农户信用贷款得到较快发展,信贷余额4.64亿元,同比增长115.4%,顺利完成行政村全覆盖、农户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的初步目标。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印发了《贵溪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政府领导、人行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机制,机制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提出了农村信用创建的阶段性任务目标。二是建立了联系人责任制。各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部门,协同推进。成员单位、责任领导、经办人之间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为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员保障。三是建立了农户基础信息报送制度。由各金融机构定期采集、报送农户基础信息和贷款信息,确保了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信息系统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作用。一是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与贵溪市扶贫和移民办、金融办、原银监办联合印发了《贵溪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方案》。二是与贵溪市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办等部门共享相关农户基础数据,从贵溪市农业局获取了辖内9万多农户基础信息数据,从贵溪市扶贫和移民办获取了辖内57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信息,并结合涉农机构下乡上户收集的2万多信用农户基础信息,完成了辖内11万多农户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三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季度例会制度。利用例会通报农村信用体系创建的最新信息、进展及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商议下阶段工作进度,答疑解惑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
(三)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就是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让更多金融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贵溪市支行成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创建了主办银行名单下的首批14个金融服务站,同时全力打造河潭镇河潭村、周坊镇长塘村服务样板站,确保了服务站功能的发挥。推行“双助”模式促支付畅通,有效提高农村支付便利化水平;结合农村地区老年人和新型农业主体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的现状,以服务对象主导支付方式的精准接入,分别推行“商户+取款终端”“经营主体+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直接向新型农业主体布放移动pos及开通手机支付功能,帮助其不限地域、不限时间解决支付问题,手机银行覆盖率达到100%,切实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推进了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
(四)加大信用宣传广度和深度。以强化信用意识、培育信用文化为着力点,丰富信用宣传形式和内容,帮助农户增强用信守信知信。每年根据工作安排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专题宣传活动;深入乡村,利用商业银行网点、金融扶贫工作站、普惠金融服务站等农村金融服务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征信宣传;通过开展金融夜校、征信进农村进校园、征信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不断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有效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切实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五)善用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农村地区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贵溪市支行不断探索支农模式,充分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并以实施“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不断推出符合农村农民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大力支持法人机构使用扶贫再贷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2018年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4000万元,扶贫再贷款撬动的精准扶贫贷款支持的扶贫经济组织8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二是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在当地人行的积极推动下,经过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并拓展其运用。截至2018年10月末,贵溪市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4家,累计开展“两权”抵押贷款1153笔,累计贷款金额达30089万元,贷款余额为14198万元。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量与采集力量不匹配,难以保证信息质量。农户信息采集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全市约11万农户信息,其中有约9万户分布在各个政府部门之中,剩余约2万需要组织人手下乡去一户户采集,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仅仅依靠金融机构的少量人手难以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致使农户信息采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还有少数“钉子户”“老赖户”,信用意识淡薄,不积极配合信息采集工作,甚至出于某些利益考量而虚报信息,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二)信用评级结果缺乏权威性。一方面,农村地区仍属于征信体系的空白区域,当前的评级方式难以体现农户真实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各个金融机构评级标准并不统一,各有自己的一套规范,或者是照搬本单位本系统其他地区的做法,并没有因地制宜,阻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度和权威性[1]。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陈国莉.对新形势下县域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j].征信,2009(2):54-56.
[2]彭越,吴彦惠.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征信,2016(11):41-43.
[3]操乐凤.安徽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征信,2017(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