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

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几点思考

——以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为例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王清华

2016.9

1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几点思考

——以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为例

摘要。休闲旅游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而且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业

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旅游农业应运而生。

一、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的最好载体。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除了小型农家乐是自身投资外,城镇的民间资本是投资主体,也还有少量政府投资建设的基地。这些投向农村的资金,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是农村的农民而是城镇的市

2民,促进了城镇的资金到农村休闲、旅游、购买农产品等等,活跃了农村经济。

2、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基本上是选择乡村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开发出来的,但并没有现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整修、硬化或建设了乡村干道,有的还进行了山地护坡、水渠改造等其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了这些景点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3、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将具有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

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将农业拓展具有游览观光、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宠物饲养及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因此,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相应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用当地的劳动力建设的,这些劳务收入都留在了当地,不仅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农民经过了一

3定程度的专业培训,不但学到了一门专业的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礼容、礼仪、礼貌等文明习惯,并在休闲农业和旅游文化的熏陶下,在与游客及外界的交往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而极大地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总体来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怀化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发展休闲农业尝试,最初兴起时是以钓鱼休闲、品农家菜、赏农家景、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为主体的农家乐。近几年在怀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民俗风情、农事体验、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瓜果采摘、观光农业、规模养殖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到2014年底,全市休闲农业实体332家,从业人数8922人,仅2014年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全年经营总收入5.76亿元。全市投资规模上100万的有65家,经湖南省休闲农业星级农庄评审委员会评审授牌的星级农庄共有38家,其中五星级农庄18家。通道县、麻阳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鹤城区、中方县、芷江县、通道县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和休闲农业园区,各个实体逐步形成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怀化市整个休闲农业显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随着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

1、缺乏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项目建设雷同,缺少特色,呈现出同质化。由于在开发休闲旅游农业资源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上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进行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产品品味不高,效益低下。

2、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以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3、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目前休闲旅游农业现有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达标。另外,很多经营者和从业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的思维方式,素质较低,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强,接待水平低。

4、主管部门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产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质检、环保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而目前缺乏相关的协调和协商机制,因此不同的部门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制定不同的规范,导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对休闲旅游

5农业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三、对边远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从长计议,统筹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地环境不同,地理因素差异,产业特色有别。因此,在编制规划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注重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开发。

2、注重特色,农旅结合。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乐大多以城市的居民为主要消费人群。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城里人精神压力大、需要到乡间卸载压力、回归自然。创办什么类型的农家乐,要根据自己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首先,从服务质量和卫生要求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对于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包括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4、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休闲旅游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

6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应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加大对不法经营者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5、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以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到休闲旅游农业项目的建设上来。同时鼓励农民自发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以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

6、强化宣传服务。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创业创新之路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市各种休闲旅游农业资源、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气氛。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关系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县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接轨上海,依托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客源群体,努力做大做强我县乡村旅游品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