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镇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乌镇镇残联在日常残疾人工作中不断收集资料,总结情况,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透视了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目前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生活的真实情况。这些情况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分弱势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扶贫帮困、引导残疾人就业、指导残疾人康复、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工作。

一、农村残疾人生存现状:

1、自身功能缺陷,

文化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相当部分残疾人生活上不能自给,部分残疾人生活只不能自理。家庭仍是农村残疾人赖以生存的主要依托,而且他们的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可以说如果离开必要的救济,相当部分的残疾人将难以生存下去。农村残疾人婚姻状况非常不理想,多数成年残疾人未婚或没有配偶,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的还占很高比例。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生活缺少照料,生活质量极其低下。

2、农村残疾人强烈的康复需求和愿望很难满足。许多残疾人,特别是年轻残疾人,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自己的部分功能。但是,客观上,由于目前乌镇镇康复设施还在逐步完善中,康复圈的建设还需要多方努力协调,康复点的使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主观上,许多残疾人,特别是事故致残的残疾人,由于担心自尊心受损不愿意去康复点接受康复训练。因此,农村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的整体推进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

3、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愿望难以实现。大部分残疾人自身功能缺陷,文化水平相当有限,普遍缺乏谋生的必要技能,只能从事传统的低收入行业,甚至像捡破烂、行乞、补鞋、算命、理发等还有不少人从事,因而他们自身收入和社会地位远不如健全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建立健全农村网络,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通过康复恢复功能是残疾人最强烈的愿望,最迫切的需求,是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大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要以农村康复点、康复圈为基础,健全康复服务网络,推进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要培训康复站骨干,提高康复综合服务质量,广泛开展农村残疾人康复训练二是积极开展专门康复工程,如开展免费肢体残疾人矫正手术、推广使用普及型假肢等,带动残疾人用品用具开发、供应工作和后期康复训练,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等;三是加强早期康复工作。加强聋儿语训机构建设和设施建设,抓好精神病防治康复等。

4、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残疾人整体素质。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教育,提高农村残疾人自身素质是关键。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政治素质二要加强残疾人的文化教育。要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加强农村残疾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社会公德,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介绍,全面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实践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多年来,乌镇镇残联始终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一是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加大把此项工作推进的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网络作用,广泛收集残疾人就业信息。三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及各类残疾人特点,依托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四是扶持农村残疾人个体就业。通过小额信贷,减免税费等各种方法扶持残疾人就业。继续配合市残联开展盲人按摩培训并推荐就业,鼓励盲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