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业转型升级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十二期中青班第二调研组

2017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补齐农业短板的治本之策。我们十二期中青班第二调研组一行12人以调查农业产业化现状为主线,采取实地调研、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山西南莎姆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等8个农业产业化典型进行调研,现将总体情况概括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16年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完成126080万元,同比增长6.44%,比2012年增加16872万元,增长15.4%;实现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66370万元,同比增长7.5%,比2012年增加9401万元,增长16.5%。我县农产品加工销售由2.8亿元增加到15.47亿元,提高5.6倍。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蔬菜日交易量保持在600吨以上。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养殖发展迅速。一批农业合作社、精品农庄快速成长,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我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亩产量提高,土地呈集约高效利用趋势。肉类总产量增长显著,养殖业发展迅速。

农业合作社发展全面开花。全县在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依法登记的合作社共有925家(其中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入社社员12326人,辐射带动农户49032户。从经营范围看已覆盖种植(400余家)、养殖(400余家)、农机服务(19家)、科技推广(3家)、沼气开发利用(3家)、农产品加工、购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领域。实现农村行业全覆盖、行政村全覆盖。农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户致富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比如,淘金河种植合作社的资产性扶贫措施在扶贫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吸收北呈乡37户(本村6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农业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像山西南莎姆葡萄酒庄有限公司,从事葡萄种植及深加工、葡萄酒酿造销售;总投资3.6亿元、订单葡萄种植3000余亩,以南窑沟为中心辐射全县,涉及人口近13500余人;茂森养殖公司以蛋鸡养殖为基础,按照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先后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生物有机肥料厂,形成了农业生态的循环经济,辐射带动了周边师庄、娄底、西八等村的养殖业的发展。这样的一批企业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了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

(一)多数具有工业基因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多为以工扶农、以工补农的模式,由煤矿、砖厂等工业企业转型,或者由工业企业的盈利给予农业产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支持。由此来说,我县的农业产业化依托工业、采矿业发展起来,同时继承着工业的管理手段和营销方式。

(二)能人带动效应明显

桥沟村的李天林书记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能力在桥沟村苦干实干数十个年头,让一个偏居山隅的移民村变得祥和康乐,成立了长治县艺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入股农户69户,土地面积共计215亩,入股土地达全村耕地的95%,入股农户占全村农户90%。陶金河合作社由北呈乡北岭头村支部书记崔会兵带头,流转土地120亩,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崔书记积极引进蔬果新品种,自己通过专研果蔬技术,最终不再依赖外请技术指导,善于思考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变化,把握市场规律。我县发展运行良好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多数有像李天林、崔会兵、韩富山书记这样的能人带动。

(三)经营主体联合发展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桥沟村的“公司+村委+农户”模式,由村委在中间充当桥梁作用,两端分别面向公司和农户,解决了农户与公司之间相互的不信任问题。茂森养殖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公司起龙头带动作用联合各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可以提高话语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各经营主体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各方不仅通过契约实现产品交易的联结,更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融合渗透,实现“一盘棋”配置资源要素。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1、农业一产效益总体较低一是农业种植模式传统。目前全县大部分区域农业种植模式依然粗放,处于自由种植状态,品种单一,主要是玉米,近年来玉米收购价格低迷而农资成本却没有下降,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不稳。二是农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我县虽然有农产品物流园区,但其本质上是物流园,与真正的农业产业园区有一定距离,不具有农业生产、生态、观光等功能,园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现状出现局部超前、整体落后。

2、农业深加工发展严重不足一是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强大的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活力。农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专业的政策指导,存在种类全、数量多,但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紧密。

3、农业三产与全域旅游没有有机融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程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没有有机融入全域旅游,缺乏精品旅游线路。农业主题活动支撑三产能力不强,农家乐、田园休闲观光游项目少、规模小、品味低、不规范;农业园区的功能拓展、建设标准不高,缺乏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留不住客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和收益。

(二)涉农公共服务不健全

1、农产品现代化销售方式滞后一是我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电商发展相对缓慢;二是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络平台未搭建;三是缺乏利用农业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对涉农企业、农户的种植养殖、销售的有效指引

2、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一是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制机构;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技术、标准、流程不完善;三是没有建立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相应的保障机制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1、多形式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参与性。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集中力量对各类农业农村优惠政策进行宣传,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动性;引导和支持农民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下搞好土地流转;强化典型引导,用典型教育、引导、说服农民走产业化道路。

2、多渠道推介,进一步扩大长治县农业知名度一是集中县、乡两级和各部门、企业的营销渠道和力量,对全县农业品牌进行整体策划、宣传和推介;二是组织融入专家论坛、行业峰会等高端行业论坛,提高长治县农业在行业内的认同度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