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中心小学校长的困惑与反思

中国最急需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有大发展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最难办的是什么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逐年加强,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基层,问题很多。职业教育到底怎么办。答案还是要从校长们生动的办学实践中去寻找。

制约着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人才

中国的企业是不是需要职业教育。这是我们职业教育是不是有生存基础与发展条件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来办好职业教育的问题。

曾经有人问我:“制约着下一轮浙江经济、永康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我回答:“是人才。是我们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永康市有个企业以8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上海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设计并生产出1台电动工具样品,拿到广交会上,外商一看,这个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与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价格却只有德国的一半。这位外商很高兴,当即签订了10万台的订单。可是在第一批2万台交货时,没有1台产品是合格的。结果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其中的原因很明白,那1台样品是用高薪聘请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2万台是由普通的工人生产的,是那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生产的。

五金之都应该是五金人才培养的基地

20年前我们永康这座小城市充其量也只不过三千工人,然而当时我们还有一所技工学校,依靠这所技工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工。20年过去了,我们这座小城市已经拥有7000多家五金企业,工人已经增加到了30多万人。遗憾的是,那所技工学校由于经费的问题早已关闭。一个号称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市,难道连优秀的技术工人、优秀的高级技工还要全部依靠进口吗。假如我们没有成千上万优秀的技术工人,又怎么能够称得上全国的五金之都呢。又怎么能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呢。

现在的企业并不那么关注职业教育

一方面是企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企业却不关注职业教育,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却在现实中真实地存在着。对于校企合作企,他们并不积极主动,使校企合作成为许多职业中学的一厢情愿。国外的职业教育搞得轰轰烈烈,而国内许多职校面临着生存问题。为什么呢。

问题还是主要出自职业教育的内部。究其原因就是职业教育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近几年我走访过许多职校,看到许多职校像普高那样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教,要学生埋头读书,像普高那样进行考试。一些职校自认为学生素质过差,想方设法招一些好学生,提高生源质量,想借此与普高抗衡。然而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职校要真正站稳脚跟,要真正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要真正与普高抗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职校在办学方向上存在严重问题

目前我国职校的办学方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普高去读,一听说是职校,就不屑一顾,连看也不看一眼,更不想进去。于是一些职校就按普高模式办学,开办综合班,甚至改办综合高中,或标榜自己是按普高的课程上课的等等,借此以吸引生源。有的职校更想在高考中与普高抗衡,千方百计地提高升学率。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办学方向的问题。

如果都是了为培养学生升大学,那还要办职校干吗。干脆都办成普高好了。

在高中普及的今天,在我们浙江省人民政府率先提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中考时成绩考得不好的学生,那些已经被应试教育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学生,那些老百姓的孩子,那些民工的子女,到底谁来培养。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校,作为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职业中学,我们要不要培养这些孩子们。

我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拿到更高的工资

有专家问我办学目标是什么,我回答说:“是为当地培训优秀的技术工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我说:“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100个缝纫工人与之配套,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与之配套,如果我们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院校培养什么。”

曾有专家问我:“华校长,你不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吗。”我说:“我更高的培养目标就是让我的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这句话引起了争议。其实,在浙江,在当地,到处都是个私企业,一个私人老板会凭空地、白白地给出更高的工资吗。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没有学到更好的技能,我的学生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吗。在企业里赚到更高的工资,说明学生为老板赚了更多的钱,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税收,等于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教给他们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到企业里每月能拿到三千、四千元,那时老百姓就会问:“我的孩子一定要读普高吗。一定要读大学吗。读普高为了什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生存,还不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

八年的校长生涯,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经济的情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新疆有的地方是养马的,而我们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搞五金工业的,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怎么能使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当地企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

我苦苦地思考,终于产生了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我们招收这样的孩子,既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就应该是这么一句话:“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教什么。”

我们无法改变企业的评价标准,只能改变学校的评价机制

困扰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评价机制。

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能歌善舞,但是数学与英语的成绩很差,在普通中学里呆不下去,到我们学校来了。当时我校的许多班主任还不愿意接收她。然而这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以后,被安排到我熟悉的一家企业工作。几年以后当我回访她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长到了7万元。企业的老总对我说:“华校长,你的这位学生真是太好了,很会说话会唱歌,会接待会策划,又会组织企业的文艺活动,把我们工厂都搞活了。”我们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的反差是如此之大。

对于企业的评价标准,我这个校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能够做到的只能是改变学校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我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全方位地跟企业接轨,就是要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就是我们职业中学要有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送到企业去以后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八年前,我们这所职业中学只有1000名在校生,当时我们每年收取的学费是1000元,一年总共100万元的收入,其中三分之一是收不进来的。八年后的今天,我的学校已经发展到4000多人,我们每年的学费已经提高到3000多元,家长还是拎着钱陪着子女来到我校排队报名。现在每年已经有1500万元可用资金。

让教师下企业,工资由学校照发

企业不关注职业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没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些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文化课教师,来到职业中学任教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何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师下企业是最重要的途径。

早在1999年,我就把学校的干部与教师派到企业去,担任企业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让他们在企业第一线接受实际的锻炼。

到企业挂职的教师,其工资由学校照发,我们不要企业一分钱。当时许多人对这个做法持有异议,人家校企合作都是向企业要钱,我们怎么反而往企业贴钱呢。现在我们的教师才明白过来,当年虽然贴了钱,而今,我们通过企业培训,每年从企业得到200多万元钱,而这个钱是企业愿意掏的,是很高兴给我们的报酬。

这些年来,当一批批下企业的教师回来后,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的一句话就是“豁然开朗”。老师在企业真实地了解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知道了企业到底需要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使我意想不到的是,我校的老师编写出30种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与课题研究在省里屡屡获得了大奖。

当时我校的一个中层主任到企业担任副总经理,研究了电动工具生活流水线,发现并改进了许多工艺,使得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八个百分点。八个百分点。就是200多万元的利润呐。

语文知识并不只是6本语文课本

现在许多专家对职校提出质疑最多的主要是文化课问题,说职校不重视文化课教学、文化课质量不好等等,说到底还是用普高的标准衡量职校。要重视文化课教学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如何理解文化课,文化课的内涵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就以语文课为例吧,语文知识难道就只是那6本语文课本。我认为远远不止。他还应该包括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当地的文化(如我们永康的五金文化)和时代最新文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另一个就是政策环境问题。例如人才政策,我们职业教育非常需要的是技师类的人才,我们想引进技师,然而有关政策规定,只有副高以上的才算是人才,技师不属于副高以上,因而也就不能引进。

企业老总找我喝茶

最近,一位企业老总找我喝茶。我问他:“八年前,我来到你们企业调研,你不愿意见我,只派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应付我。而今天你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请我喝茶。”他告诉我说:“市长是解决我的土地问题,行长是解决我的资金问题,你这位职业中学的校长是解决我的人才问题。现在我缺的是人才,是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位老总又说:“校长,说真的,以前你送给我的学生,有些连螺丝往左转往右转都不知道,我又怎么会喜欢你呢。”这番话告诉我一个很真实、很朴实的道理:中国的企业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职业教育。但是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为他们培养优秀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