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湘潭县委书记
陈忠红
(2011年7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期,我办对全县乡村社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县域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湘潭县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和成效
湘潭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社情民情复杂,社会矛盾较多,安全压力很大,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更新观念,创新举措,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加快经济发展上。一是壮大县域经济“推”。近年来,湘潭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7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确保了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发展合作组织“促”。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自我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我县围绕粮食、生猪、湘莲等产业,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20家,辐射带动10万余农户,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在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带”。坚持以协会组织为载体,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全县每年举办500余期各类培训班,实现年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管理、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改善社会民生上。一是从法制宣传着眼,推进社会法治。结合“五五”普法宣传,通过社区论坛、“一村一员一课堂”等形式,在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了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推动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提升。二是从文明创建着手,规范社会秩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个十百”工程,组织开展“联点共建”、“文明创建五进农家”、“文明家庭”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大增强了社会诚信,规范了社会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三是从民生改善着力,促进社会公平。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改造合格学校52所,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对所有乡镇卫生院提质改造,新、改、扩建医院业务用房4万多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全省首批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建设,较好解决了农民“养老难”、“住房难”的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安排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年来共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1万余人,逐步解决了农民“就业难”的问题。高度关注广大弱势群体,在全省率先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和“五位一体”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切实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维护社会稳定上。一是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转变,提高群众满意度。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注重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通过实施县级领导挂牌接访、党政机关开门办公、各级领导包案化解等制度,深入开展信访“三无”乡镇创建、信访“连心桥”等主题活动,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化解了一大批突出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促进了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二是由“突击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提高群众安全感。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多元化解和“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整治。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启动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三是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发挥群众积极性。近年来,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县信访接处中心、县应急管理中心、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三大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人民群众、专门机关、基层组织三大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大力实施社会治安防控“215”工程,加强常驻应急处突队、治安协管员、县城社区专职巡逻队、乡镇专职治安巡逻队等队伍建设,逐步构建了社会治安“管、防、控、打”长效机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着力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村(社区)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做好劳动保障、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工作,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服务引导型管理转变;创新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精神病人、涉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和创新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新型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等“两新”组织和危险化学品、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特种行业管理;加强对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等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二是构建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继续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防范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统一领导、统一排查、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调处”的联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三调联动”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的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权机制,强化维稳信息员和网评队伍建设,进一步延伸、完善县、乡、村、组及中心户长五级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研判机制。加快建设县应急管理中心,建立常驻应急处突队伍,健全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设立突发事件处置基金,努力提高防范、控制、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县级领导包案”、“党政机关开门办公”等制度,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行人民群众走访“一册通”工作制度,规范信访人的上访行为,规范责任单位的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信访督查督办和责任倒查制度,促进重要信访事项的解决,全面实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四是健全社会管理教育宣传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和“法治湘潭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三大主题宣传活动,加快推进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依法决策示范领导班子三项创建工作。在县级媒体设立专栏、专版,并在县域交通主干道竖立永久性宣传牌和宣传标语,营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4.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一是构建人本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贫困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二是构建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农村公共事务社区管理新模式,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和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农村行政管理、文化卫生、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社区化管理。不断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资源配置,推动城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社会事业共建共享。
5.着力提高乡村干部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以乡村两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和支村两委班子,保持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队伍相对稳定。有计划地选派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工作,充实基层干部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综治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将其纳入县委党校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党员干部社会管理服务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