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与监管机制的思考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和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农业县,农业,农村,底子薄,基础差,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落后。如何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不妥之处,请给与批评指正。
一、现状: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在连接生产和市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去年年底全县登记注册213个比上年度净增加125个。遍布10个乡镇89个行政村,成员户达2000余户,带动非成员户8000余户。发展态势良好,既有种养业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基层农技干部,又有村干部领办。运作也不断规范化。如我镇河上咀村瑞兴蜂业专业
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在全县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二、作用:合作社凸现多重效应
合作社的发展,建立了新机制,培训了新农民,促进了新合作,推广了新科技,增添了新财路,助推了新农村。
(一)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是城乡统筹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培训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灵活多样、开放实用等特点,既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又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二)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合作社在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承担科技项目,扩大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渠道,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和转化。
(三)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合作社统一供应农资、生产符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统一组织农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
(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解决过去产品销售的老大难问题,同时通过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从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发展。
(五)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问题:合作社未来任重道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合作社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任重道远。主要问题是: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六)加强指导监督,推进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是健全运作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重点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积极探索组建专业联合社,加强合作与联合,推动产业发展。二是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指导、搜集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服务。三是开展合作
社试点示范,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带动效应。四是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及成员的培训教育,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合作社,提高负责人经营管理水平,把合作社办成“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的真正意义的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