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干部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直接责任者,他们的素质高低,他们的工作成败,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整体情况

目前,全乡辖6个行政村,现有村干部22名。从总体上看,村级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他们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默默无闻,扎实工作,为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现有村干部中,50岁以上6人占28%,40-50岁8人占36%,40岁以下8人占36%,平均年龄42岁,而且每个村都有老、中、青干部。二是文化结构明显改善。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人占55%,初中文化程度10人占45%,大多数都是从事农村工作的老干部,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并能在班子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干部职数严格控制。6个村中,都严格按职数配备,每村3-4人,并且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四是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产生的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1

事业心、责任心较强,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少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精神不强;一些村干部小富则安,不富也安,存在求稳心态,不敢闯,不敢冒,错失发展机遇。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村干部廉洁自律不够,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工作被动应付,精神状态不佳;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三是团结协调能力不强。少数村班子软弱涣散,不团结,组织协调能力不够,驾驭全局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四是村务公开执行不到位。少数村把村务公开作为应付检查的一种形式,存在不公开、半公开和假公开等现象。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足。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

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带来困难和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对策建议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四,把着力点放在“教育管理”上,健全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和科技学习制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年终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要提高村干整体素质,加强培训教育是根本,选人是关键,监督是保障。一定要强化监督职能,把监督管理权交给群众,形成人人得到管理,事事监督的良好氛围。把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过程,变为群众参政、议政的过程,变为农村干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过程,建立健全对农村干部约束管理的良性机制。三是激发工作热情。定期分析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谈话制度等,多引导、少教导,多宣传、少丑化,多关心、少训斥,强化舆论引导,注重感情投入,多体谅他们的苦衷,促进素质提高,激发工作热情,以感情留人。

第五,把落脚点放在“民主决策”上,推进基层民主。加大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工作力度,杜绝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不公开行为,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

法,所有村组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广泛参与,既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的内容具体化、程序规范化,又加强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改变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