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提纲|

一、和谐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二、影响和谐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三、和谐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正文:

1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实现文明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真实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在经济总量实现跃升的同时,社会内部的各种利益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贫困阶层与弱势人群的出现、两极分化及其间不同程度的矛盾,不仅干扰着我国的社会稳定,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本身构成了威胁。因此,尽快把注意力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显然,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毫无疑问应包括广大的农村地区及其内、外部的和谐。农村的和谐有赖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效果和成就,而建设和谐新农村要做的工作很多,有很多具体的要求、任务和指标,其中和谐应该是首要的指标。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战略在现时段的重新调整和根本转变,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和决定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无疑会对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农村的基本状况

截至2007年初,我国有201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1636个

2县,374个县级市,县以下有38000个乡镇。2007年初全国尚有590个国家级贫困县,14·8万个重点贫困村,按我国2005年颁布的人均年收入668元的贫困标准,全国有26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2300多万属于绝对贫困人口;若按联合国规定的每天人均1美元的贫困标准,我国贫困人口将超过1亿。这些贫困口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程度高,布集中,有明显的地理群集性。国400个最不发达县的分布区域北到南为:齐齐哈尔周边及嫩江域地区、努鲁尔虎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黄土高原区、康藏、青区、秦巴山区、南疆地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九万大山、广西、贵州灰岩地区、横断山区及滇西地区、川乌蒙山区、大凉山区以及滇东高原地区、滇东南地区。另有极数不发达县分布于鄱阳湖湖区、牛山区、赣南山区、皖南山区、五山区等。与周边地区相比,这些困片区明显落后,但其内部较为致。在上述贫困县中,有100个革命老区县,白银市的会宁县就是其中之一,43个是陆地边境县262个是少数民族县。这些县能稳定发展,关系到革命老区人民党和政府的感情,关系到我国边是否稳定、各民族能否和谐共处,全国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要的制作用。因此,贫困地区要特别重社会和谐稳定,要避免出现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和其他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这也是各级省市县各级部门统筹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白银市作为比较落后的地区更要高度重视这些关系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广大农村的各种问题。

除了贫困问题的困扰外,发展滞后,增长困难,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和自然矛盾尖锐,抵御风险

3能力弱,环保已经成为困扰甘肃发展的重大问题。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也是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看农村与城市地区相比大约落后10年,这是总体而言。像白银市的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何止10年。并且,在收入、饮用水、电力、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由于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投资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经济结构单一,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致使白银农村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向社会稳定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农村的凋敝,农民的贫穷,势必会拖现代化的后腿,成为我国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置。

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必要性

1·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白银地区更要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高扬程灌溉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还要教育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

2·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曾经长期困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把蕴藏在农业内部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和释放出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约增效;其次应加大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完善培训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加快转移相促进,输出地与输入地相协调,努力拓宽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完善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组织,健全地区间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跨地区劳务输出移民基地,开展有组织的定点、长期劳务输出,鼓励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出白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帮助解决拖欠工资、子女入学等难题,为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方便。

3·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广大农村的社会和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文化短腿”局面,促进上述问题的尽快解决。

54·建设和谐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因此,只有以和谐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才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削弱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全社会的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洁净方便的饮用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最大程度地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高农民生活质量,在这些方面,白银市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可以,分阶段分步走。先规划短期目标,在做长远打算。

三、影响农村和谐的主要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制约因素不断出现。只有实事求是地剖析这些因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1.农村贫富差距逐步扩大。与农村改革发展相伴随,农村出现了个体私营企业主、建筑包工头、中介机构人员、高技能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往往有着规模不等的产业,家境殷实,发展势头强劲。他们的优势地位不断显现,有的当了村干部,其中不乏“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领军人物。但普通村民,多从事传统农业,有的常年或“候鸟”

6型地外出打工,不少农户处于贫困状态。到2006年初,农村贫困人口(低于683元)为2365万;农村低收人人口(684一一9科元)为4067万人,共麟32万人。全国还有两千多万农村人口面临返贫的危险。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或由区域自然环境差所致,或由自身素质(文化程度低,技能差)、疾病、意外事件等情况所致,或兼而有之。白银市的情况也是如此。

2.农村经济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增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经济交往中,出现合同纠纷、承包纠纷,本是正常现象。倘若处理得当,便不会影响社会和谐。但目前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司法不公现象突出,个别农民法治意识淡薄,往往运用非理性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由此引发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比较多。而采用非理性方式解决经济纠纷,一旦见效,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群起效尤。其中也有政策原因。近年来,征地拆迁拖欠土地补偿款和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地方政府,违背征地拆迁政策,甚至动用非法手段强行拆迁,引发农民上访,影响恶劣。有的农民为了多拿补偿费,则临时突击盖房种树,漫天要价。还有,矿区农民环境恶化,影响生产生活的问题很突出,类似的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涉及村级财务、计划生育、宅基地、公益事业等方面。其中,有的是政策因素造成的。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三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的兑现,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捉高,土地纠纷急剧上升。因此,

7中央出台的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还需有实施细则加以配套。干部素质与农民致富需要相距甚远,容易疏远干群关系。目前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型干部少,辐射带动能力差。多数干部不能向广大村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服务。不少村民对村干部信任感、信赖感下降,失落感上升。

4.有的村“两委”“内耗”现象仍然存在。村委会“海选”,必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非党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也就无法实现。有的非党村委会主任受宗族派性影响,同村支部分庭抗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重要问题”的界限并不明确。有的支部书记实行家长制,大小权力揽着不放,甚至怕大权旁落,极力阻挠符合人党条件的非党村委会主任人党;有的村委会主任则不让支部插手村务。村“两委”缺位、错位、越位问题,在有的村较为突出。个别村书记主任争公章、争账本,闹得不可开交。而双方都各有一部分群众支持,会导致群众之间的不团结,个别村为此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5.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弱化。村“两委”既要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决定,又要维护农民利益,理应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心骨。但是他们都是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是其主业。当上级指示、农民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两全其美或三全齐

8美,非常困难。在为村民办事与家庭生产经营之间,公心与私心之间,孰轻孰重,天平向那头倾斜,经常在考验着村干部。有的村干部私心很重,光顾自己发家致富,甚至损公肥私,群众极为不满,致使不少农村凝聚力下降,主心骨缺失。这些年,一些农村宗族势力泛滥,邪恶势力抬头,大多与此有关。

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思考与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以农和农村基层组织为和谐新农村建社的主体。教育和培养大批面向未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义和谐新农村的基本保证。新型民是指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一的农业或其他技能,并能实现知自我更新、技能自我提高的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国由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条件。与此时,各级政府还应扶持建立各种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改变长期存在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式,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毫疑问,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中,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是可或缺的主角,他们的积极性和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决定着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各种技术段和实施程序的成败。在建设社主义和谐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的方案制订和制度设计中,政府及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需要更的智慧、更新的理念和更足的勇气要从战略全局出发,解放思想,转观念,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大地方政府用于和谐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以确保和谐新农建设健康有序地顺利进行。否则建设和谐新农村就只能是一句话,更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和谐。过建立依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民群众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工作机来推动和谐新

9农村建设目标的现,要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艰苦奋斗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新农村的“20字”目标,是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于一体的综合建设目标,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推进,而推进的动力应该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工作制度、领导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打破过去以自然村建立党组织的传统做法,围绕产业发展和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建立党组织;通过组建党群共富产业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纪人与中介组织作用;实施党员“创业富民”工程和对无职无位党员设岗定责,为党员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作用提供有效载体,彻底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灵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会富、实力单薄不能富”的“三不”问题。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农村综合经济和直接面向“三农”的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就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主要矛盾是农业资源共享水平低,基础设施较差,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旺,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两种体制摩擦激烈,转换成本增加等带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0体制改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项继权。《湖北乡镇改革新思维》,《学习月刊》2004年第7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