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现状及创新

摘要。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市场经济改革的进行,是相辅相成的。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旅游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较之于其他行业而言,城市旅游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现状,系统地概述了我国目前流行的五种管理体制,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体制的创新之处,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资料。

关键词:旅游公共管理体制;运行现状;创新

所谓的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实际上指的是由该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对该城市所有的旅游产业实行统一的管理,其目的是在于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通过旅游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多样化。因而在其运行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领域,比如经济领域、法律领域或行政领域等。政府对旅游进行管理,可以很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并且对我国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空间。

一、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解析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旅游行业的管理效率,我国创建了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该体制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为城市旅游资源的配置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便于其发挥最佳的效力。虽然我国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但其发展的时间较短尚且不足20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这和国外十分成熟的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还具有一定的距离。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各个地区在制定相关的旅游公共管理政策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因而很多情况下会造成不平衡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其次该行业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在推行相关的公共政策时,很难确保全部实现。再次不同程度上的旅游行政职能划分也会对旅游局所拥有的管理权限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运行中,旅游局常常由于权限不足,无法做出最恰当的决策,从而导致旅游行业的管理效果不佳。目前,在我国流行的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有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一)撤销旅游局,推行旅游管理委员会。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撤销掉原有的旅游局,组织旅游管理委员会,而在这个委员会当中,当数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占据首要地位。较为典型的特征是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由原来的旅游局局长直接担任。建立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城市的旅游发展情况,对旅游行业实行统一的管理。

(二)旅游局与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并举。这种发展模式在保留了原有旅游局的基础之上还组建了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任由该市的市长担任,在旗下还设置了副主任书记岗位,这一岗位由该市的管辖旅游产业的副市长以及副主任担任。与上一环节组建的旅游管理委员会相比,这种发展模式的行政级别要高一些,同时意味着该发展委员会具有更大的管理权限。其中应用最为典型的当属桂林市的旅游管理模式。在桂林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较为成熟,有着稳定的运作模式,而且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由该委员会统一进行调度和管理,有着完整的市场框架。

(三)风景旅游管理局为主要机构。风景旅游管理局不仅承担着原有的旅游局的职能还可以对城市的旅游行业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其中应用较为成功的当属安徽合肥、浙江金华的旅游公共管理。这种发展模式更为紧密地联系了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智能,便于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在这种模式的运转下,机关与机构之间的划分较为明显,可实现政企分开。比如苏州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成立了旅游集团,企业可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发展策略,政府不再参与其正常运行,只是对其进行宏观调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吴亚亚.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现状剖析及创新探讨[j].旅游纵刊下半月,2018(5):14-14.

[2]李武武.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现状剖析及创新探讨[j].中州学刊,2004(3):178-180.

[3]李云鹏,黄超.北京智慧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