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在去年春天召开的政协献县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我代表文化界的部分委员提出了提高献县城市文化品位的几点建议。提案得到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谢恩国县长做出重要批示并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一年来,经过方方面面地不懈努力,县城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明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马路宽了,街灯亮了,形象好了,人气旺了。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功能、集聚功能、辐射功能日益凸显,工业立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城镇兴县的战略构想已经深入人心。这主要表现在:
1、政府领导已将城市建设确立为献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既定战略方针,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十一五期间的三大增长极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推动和保障政策。从决策层面上看,献县城市文化品位问题已经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思维上升到战略,从议论上升到行动。
2、硬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交通指示灯、指示牌的大量设置,不但方便了群众,更重要的是使县城摆脱了大村落的感觉,增强了城市的味道。
3、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意踩草折花、乱吐乱泼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东环路、南环路和平安大街花木完好率已达到95%,接近北方中小城市的水平。
4、献王集团、沧顺集团等大中企业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化理念,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企业文化丰富多彩,提高了凝聚力,增强了战斗力,优化了生产力。但在城市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平安大街作为县城最大最新的商业街在设计建设风格上却出现了“返祖现象”,可以用“老、平、小”三字概括。所谓“老”,就是样式不新颖,青一色的火柴盒结构,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僵化、呆板、保守、封闭的建筑风格,不要说提升我县的城市品位,就是同改建后的东西大街相比,也是一种不应有的退步。所谓“平”,基本上都是三层或五层商住楼,缺少错落有致的动感,而且街道越延长,平淡无奇的味道就越浓烈。所谓“小”,就是没有大型建筑物,上千米长的中心街上,清一色的小门店,从城市功能设计上显然不合理,从文化品位上看,更显出一种“传统农民意识”、“街头摊贩意识”和小家子气。文化广场的建设虽然刚露头角,但其风格同平安大街并无二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为充分利用好献县的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献县城市的文化品位,我再次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全民共识
城镇特别是县级城市,一头连着现代都市文明,一头连着广阔的农村,它是大中城市和农村的战略连接点,是农村工业化的战略平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依托。在中国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更不可能实现农村现代化。文化品位的高低比人口多寡、规模大小对一个城市更具决定意义。山西的平遥、云南的瑞丽、江苏的张家港之所以世界知名,关键在于文化品位高。我们献县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名人荟萃、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们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汉墓群落,有中国古代名桥─单桥,有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有以万亩枣林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更有献王刘德、张衡、窦建德、纪晓岚、马本斋、刘汝明、张申府、张岱年等一大批名彪青史的名人大家,这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资源,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得当,走出一条“文化兴献”的路子是完全可能的。
二、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
我县文化资源量大质优,但同时也存在孤立、分散、管理不力、破坏严重等问题,潜在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出现了文化核心与市场边缘不协调共存的尴尬局面。比如河北、山西、京津等地的“红色”旅游团队,大多数都是在白洋淀、吴桥杂技大世界兜够了风,才顺便到马本斋纪念馆呆上几分钟,拍上几幅照片回去交差。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从献县跨越式发展的大视角,全面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做大做强我县的文化产业。
1、抓住机遇,打好红色文化牌
献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反映民族英雄马本斋回民支队的作品有两部小说、一部鼓词、两部电影、三部电视连续剧和一部戏剧电视艺术片,其中戏剧艺术片《白文冠》春节前刚在央视戏剧频道播出,同名电影和20集历史剧《民族英雄马本斋》也即将播出。我县著名作家雪克的小说《战斗的青春》这部全方位记述献县人民抗战历程的小说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我县当代军人作家李希地的《百草山》也即将搬上荧屏,打入伪军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张鸿烈的人生传奇,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克侠的英雄壮举也都在酝酿鸿篇巨制,这对我县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千载难逢的契机。我们应该主动出手,认真协调,广泛联络,打好这张红色文化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③、张衡读书台恰在石黄高速和307国道的交叉处,立一个碑亭或灯饰对提升献县知名度一定会大有裨益。
④、在106与307国道交叉处设立纪晓岚、张申府、张岱年塑像,用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名人来提升献县知名度是完全值得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