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生态移民中回族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摘要】

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环境、政府扶贫的重要举措,但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

【关键词】

生态移民;文化变迁;文化适应

随着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移民成为了改善环境、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伴随移民生活环境的变化,文化变迁也是生态移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给少数民族生活本身带来了各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置身于生态移民的整体过程中,更加关注移民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和心理适应的问题,只有恰当的处理好民族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对移民心理进行及时的调剂疏导,才能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一、宁夏生态移民的必要性和主要原因

宁夏生态移民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宁夏中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土壤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二是生态移民是缓解人口数量、分布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矛盾的需要三是人们更新观念、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需要四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脱贫致富之间矛盾的需要。另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中,生态移民是成本较少而受益较大的一种方式。宁夏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恶化的原因有:(1)人口增长过快,大量人口的增加超出了环境资源的承受更新能力,生存资源的短缺迫使人不断的向环境索取,过度砍伐、开荒、超载放牧加速环境的恶化。(2)全球气候的变化,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演替规律,演替的结果是由当地的生态环境所决定。(3)粗放的生产生活模式。长期以来,在“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观念影响下,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超载放牧导致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等严重的生态恶化问题。环境的恶化致使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只能被迫迁移,另寻生存出路。

二、生态移民中的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通常被定为: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民文化的变迁和个人观念、行为习惯的改变。生态移民引起的宁夏回族文化变迁有:(1)生产方式的改变。对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干旱落后山区的居民来说来说,生态移民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多样化。迁出地的居民一般生产方式单一,以种植粮食,农业为主,多为旱地,且靠天吃饭,有雨水就有收成,没雨水就没收成;搬迁后,环境改变了,会发展多种种植业,包括种养各种经济作物,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多元化形态,迁入地多为灌溉地或大棚种植,收入有保障且稳定,由简单的生存变为发展。(2)生活习俗的改变。由山区窑洞搬入设施齐全的新建移民村,越来越多的不同地域、不同教派的民族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更加多元的生活文化;饮食也逐渐多样化,能吃到丰富的肉食和蔬菜。出行方面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班车已经代替了落后的牛车、毛驴车。电视、电话的普及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使得移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电视、电话、电脑的使用使移民开阔了眼界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生活习俗开始和现代社会靠近。(3)基础设施的健全。山区移民定居后政府资助修建房屋、公路,交通开始变得方便、快捷,加大了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民族交往的空间,社区网络不断健全,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4)宗教习俗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开放,使一部分年轻人宗教意识逐渐淡化。(5)婚礼仪式的变化。回族婚礼仪式的宴席以前主要是“羊圈席”,以自家操办为主。现在婚礼仪式宴席一般改为区、乡、村所在地酒家、饭馆承包酒席。文化变迁必然引起一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引起部分民族心理的失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刘有安,张俊明.《民族学视野下的移民“文化适应”研究——以宁夏南部的汉族移民为例》

[4]徐光兴.《文化适应的心理学研究》

[5]马小平,赖天能.《文化适应与社区重建:基于宁夏闵宁镇移民社区的实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