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推进汉剧振兴和繁荣] 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工作的思考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十二五”的重要战略目标,明确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汉剧是汉水文化的结晶,是安康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必须把振兴汉剧作为文化建设的大事,大力实施汉剧振兴工程,努力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实现汉剧的振兴和繁荣。

一、汉剧是汉水文化的瑰宝

汉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陕西第二大剧种,它渊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徽、楚、豫、秦剧的基础上,经过汉水流域和安康人民长期的生活创造,不断融合创新打磨而成。汉剧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我国戏曲文化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影响和贡献。

汉剧具有独特的艺术之美,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熔铸为一炉,用节奏驾驭,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汉剧经过长期积累和精炼加工,努力追求传神写意之美,形成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和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手段,使汉剧的戏曲程式和造型艺术具有鲜明的美学品位和艺术价值。

安康是汉剧的重要发祥地,对中华戏曲和地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汉剧在与地域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形成了不同流派,而安康汉剧则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和促进了汉剧的发展。据考证,安康汉剧二黄是汉剧皮黄腔系的根本源头,汉剧尽管在各地传承发展中有所创新,但其最主要的声腔基础仍以安康汉剧二黄为主。汉剧是国粹京剧的重要鼻祖。19世纪初,四大徽班进京,融合昆曲、花鼓和满腔的特长,适应各个阶层观众的审美需要,在演出中逐渐形成京剧雏形,特别是随着汉调艺人搭徽班共同演出,以唱西皮调兼唱二黄,促进了汉剧与徽剧等戏曲的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催生并形成了京剧。一部京剧史代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创新,也确立了汉剧二黄的重要地位。汉剧是汉水文化的重要标志,融三秦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于一体,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既有以紫阳、旬阳为代表的民歌,更有以汉剧、道情为标志的戏曲,但最有深厚群众基础、最能代表安康文化根与魂、最具影响力的非汉剧莫属,汉水、汉剧、汉文化是安康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二、振兴汉剧是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安康汉剧的发展历程,有过灿烂的辉煌,也历经坎坷。特别是“文革”中对“百花齐放”的扼杀,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的冲击,汉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汉剧人才青黄不接,精品剧目严重匮乏,戏迷观众急剧减少,以及欠发达的财政拮据,也影响了对汉剧的保护和发展。所以,振兴汉剧刻不容缓。

振兴汉剧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汉剧作为汉水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促进科学发展、繁荣汉水文化首先要振兴汉剧,使安康的发展更具文化品质,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

振兴汉剧是安康发展的提神工程。一个地方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在文化。当前,着眼转变发展方式,全省各地打造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如火如荼,有力提升了开放形象和区域竞争力。振兴安康汉剧,提高其影响力,城市建设才有文化精神和文化品牌。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六是汉剧兴旅工程。牢固树立文化兴旅思想,坚持挖掘汉剧艺术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的紧密融合,推进汉剧传播与开展旅游营销的紧密联系,振兴汉剧艺术与做强生态旅游产业相互促进,把打造汉剧品牌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各过程,用汉剧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价值。立足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精心策划和编排一部汉剧精品剧目,开发一批具有浓郁汉剧艺术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安康生态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是基础建设工程。把汉剧艺术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之中,在“一江两岸”、重点街区、公共场所、核心景点、重要节点建设上,充分体现汉剧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抓紧规划设计,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成安康大剧院、博物馆、汉剧戏楼和汉剧茶苑,为汉剧文化提供展示的舞台,使汉剧专业演出团体和业余班社有演出的场地,让群众和游客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精彩的汉剧艺术。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