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维度探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越来越强调文化维度的价值探索。在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旅游文化中蕴含的独特教育资源,探索将旅游文化特色根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现旅游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乃是实现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行业优势彰显其文化特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旅游文化;文化维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以文化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1]作为中国文化一个独特分支的旅游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旅游文化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的教育启示和现实价值。旅游院校承担着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旅游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家国情怀。在旅游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旅游文化之根、探索旅游文化之情、追寻旅游文化之美,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初衷,方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从而将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为有着独特行业优势和文化特色的有效教育。
一、旅游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旅游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旅游文化以其独特的内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与重要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向旅游文化借力,这是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思的话题。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揭示旅游之根、渲染旅游之美、筑牢旅游之魂,将旅游文化特色根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成旅游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桂林旅游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从院校办学特色入手,找准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学生培养目标,着重强调从旅游文化处去寻根问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挖掘旅游文化之美,探索旅游文化之情,追寻旅游文化之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别开生面、印象深刻。1.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探索“以美示人”导向美是世间万物魅力之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也是人与人相互吸引的重要前提。旅游就是一个体验自然风光之美、体悟社会风情之美的过程,旅游文化首先应该是体验美的文化。将旅游文化之美展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因为这一文化美而变得熠熠生辉。旅游文化中美的体现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自然风光带来的视觉美,譬如高山草原的壮美、湖泊丛林的秀美,都会带给人美的视觉感受;其次是社会风情带来的意境美,例如传记典故所包含的智慧美、字画雕刻带来的艺术美,都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知的意境美。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美的领略不能简单停留在视觉美的层面,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培养审美能力,鼓励教导学生从祖国大好河山之美领略到爱国之情,从身边万事万物之美领略到生命之美,学着用得体的言行、恰当的形式探寻自然和人性中美的光辉,通过教育让学生成为发现美、捕捉美、践行美、传播美的美德之人,此乃教育的极高境界。桂林旅游学院通过景区式校园建设营造一种环境美,通过礼宾礼仪的培养传播形式美,通过寻找“友善青年”弘扬心灵美、通过挖掘“旅院精神”培育内在美,这些美的尝试均体现了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挖掘“以情感人”情怀旅游是一个注重游客体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亦应从注重体验着手,先应体悟其情,感悟其理,最后内化其行。沿袭旅游体验给游客带来的直观感受的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也应该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着手,来设计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指标。桂林旅游学院在探索“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首先提倡打造“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突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弊端,强调旅游专业素养的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在突出情感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确立爱国情怀与博大胸襟。在桂林旅游学院的模拟导游实训室,体验式的思政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将情景模拟带入思政课堂,将旅游体验应用于思政教学之中,借助与旅游情景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以及情感诉求。其次注重打造“以情感人”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情感育人作用,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重要纪念日活动,注重将情感关怀与体验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的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学校都会开展系列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师生的道德感悟与思想政治素质在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中得到升华。3.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践行“以文化人”在旅游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人”是旅游业经久不衰的秘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真谛。旅游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类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功底,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对旅游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做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和谐。旅游文化是感性和理性的适当结合,在教育学生认识世界时,它是一种理性的客观存在,在教会学生学会生存时,它又是一种感性的生成。将旅游文化融入旅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实现“以文化人”这一根本的教育目标。桂林旅游学院通过宣传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营造旅游文化氛围、搭建文化传播平台等举措,积极推进“以文化人”,学校“七玄乐府”成为重要的旅游文化创新品牌,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中国大学必须要讲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4]旅游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是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实现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的重要之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立德树人的工作,这一教育过程的实施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滋养,旅游文化倡导的诸多正向价值,以其独特的姿态教导人走向德性、理性,走近真善美。旅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确立旅游文化渗透融入的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在课堂内外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讲好旅游文化故事、紧跟旅游时代步伐、关注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使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旅游教育发展肩负起其理应承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实现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有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