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满族文化保护与创新探索

沈阳故宫是中国保存良好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与中原宫殿建筑的合理融合。可以说沈阳故宫从建筑制式上融合了满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的建筑特色,其中以满汉交融最为突出,反映了满族发展过程中对汉族文化的借鉴与发扬。

一、沈阳故宫满族元素的探索

满族独特的政治体制使沈阳故宫在规模、布局、风格和色彩等方面与其他古典建筑形式差异化,建筑整体由东路、中路、西路三个部分组成,三路建筑功能明确,由三条南北纵横的平行线组成,同时具有横向联系形成了各自独立但框架完整的总体布局,这一点与传统建筑的中轴线结构大不相同。

1.独具特色的满族建筑。调研过程中笔者对沈阳故宫中的主要建筑进行了梳理,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首先是大政殿,作为沈阳故宫中最古老的建筑屋顶使用了攒尖顶,遵照满族先祖草原游牧的宿营帐篷修建,帐殿式的建筑制式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其次大政殿前呈燕翅八字排开的十王亭更是满族八旗制度的建筑表现,代表“君臣合署办事”制度,史料记载早在赫图阿拉时期,满族先祖集会时贝勒的帐篷要搭建在大衙门前,这恰好与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布局相吻合。从象征意义上说,大政殿与十王亭是后金皇权的标志有着八方归顺一统天下的美好愿景。最后凤凰楼作为沈阳故宫中最高点,在空间布局上二十四级台阶象征着二十四节气,联结着地坪与台上五宫,高耸的建筑形式来源于满族先辈的居住习惯,居住在山腰或山岗上,满足安全与瞭望的需求。这三个建筑在沈阳故宫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历史性、建筑规格、人文内涵等方面都属于故宫中具有满族元素,并具有代表性的典范。

2.塞外华章的装饰彩画。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彩画,展现了清代官式彩画发展的全貌。结合上文描述的三个最具满族特色的代表性建筑,本节也将分析这三个地方的装饰彩画。大政殿的天花彩画较为特殊,以红底金字的汉文隶书福、禄、寿、喜、万和梵文吉祥文字加龙凤图案组成,具有高贵而神圣的气氛以及浓郁的藏传佛教特色。凤凰楼三楼内檐的木梁架上绘制有高等级金琢墨做法的宝珠吉祥草彩画,在中心绘制一颗主宝珠边上伴着两颗副宝珠共三颗,在两端的箍头上各有一个半宝珠,沥粉贴金,以朱红色或者丹色等暖色调为主设色,青、绿颜色比重较小,民族特点鲜明。十王亭的箍头卷草彩画在柱头、角梁、荷叶墩还有内檐的角背、雀替、箍头等建筑部件上装饰,是满族独有的漩涡状花纹装饰彩画,风格粗犷大气,总体观之地方特色浓郁,也称作柱头晕色彩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文化招贴海报。文化海报包含了文化和艺术的元素,它必须具备强烈的吸引力、艺术感染力、可读性以及记忆性,本次沈阳故宫文化海报除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唤起人们的感知共鸣外,还需要有文化气息及人文精神,从而引导人们走进故宫了解满族,保护非遗文化。笔者利用电脑绘图对沈阳故宫中的特色装饰彩画进行修复,结合满族剪纸元素设计系列海报(图1)。剪纸元素参考了倪友芝老师以及汪秀霞老师的剪纸作品,变形为拿着修补工具的文物保护者形象为本篇章海报增添趣味性。在充满裂痕的彩画上,满族剪纸小人拿着修复工具在一点点地努力修复彩画,呼吁大众重视这一正在消失的艺术。篇章的构图形式运用了对比与统一,以沈阳故宫国宝——“努尔哈赤云板”的外观轮廓作为切割形状,以上下两种方向切割,本篇章海报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波浪线形,象征传统艺术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意义会滚滚向前,在传承中创新。

2.创意文化衍生产品。目前沈阳故宫在文创方面稍逊色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对于文创产品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尚未形成鲜明品牌形象,但凭借沈阳故宫自身优势和独特的满族文化内涵,借着当前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之风,积极与沈阳周边高校设计人才展开跨界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关于沈阳故宫的优秀文化衍生品会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针对建筑、服饰、彩画这三个具有满族特色的研究方向分别设计了具有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包含了基础的笔记本、背包、钥匙扣、冰箱贴,还拓展了床上用品以及键盘、硬盘、手机配件等电子产品。仅在此展示笔者设计的部分文创产品,以期对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能有一丝的参考意义(图2、图3)。

沈阳故宫是沈阳这个历史名城最好的名片,透过它能够瞥见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艺术成就。保护这个无法复制的文化宝库是我们的责任,呵护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更多人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