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动漫发展及其文化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称战后日本文化与社会_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浅谈日本动漫发展及其文化

师瞿亮

王冰鑫

2014551302

班级名称

14级计算机一班

学院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交阅时间2015年11月15号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浅谈日本动漫发展及其文化

提起战后日本文化,作为90后,必然先想起的是日本动漫,可以说我们这一代的每一个阶段必有一部动漫为茶余饭后津津而谈。在日本,动漫更是与茶道、艺妓、相扑并列为日本的四大国宝之一。它以鲜活且明朗的姿态呈现,通过现代媒介等手段进行传播,不断的演绎着人世间的善恶与美丑,画面设置丰富且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满足了人们对于特定文化的渴求。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年产值约万亿日元,在中国的动漫消费市场总量中,日本漫画产品占有高达以上的份额,动画片来自日本,同时,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

日本动漫故事题材广泛、情节跌宕起伏,它没有年龄和职业的限定,受众遍布社会各个阶层,而在他貌似轻松休闲的方式背后,通常讲述着一些本质而深刻的道理,更有甚者背后蕴藏着日本浓厚的名族气息和价值观,因而备受欢迎。

1、日本动漫的发展

从《铁臂阿童木》到《海贼王》,日本动漫整整贯穿了80后和90后两代人。动漫是漫画和动画的合称。动画是指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的过程,而漫画包含传统漫画与现代漫画,动漫中的漫画,一般是指运用分镜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在日本,动画与漫画经过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在均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产业,彼此各成体系,同时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1.1日本漫画的发展

提起日本漫画的发展,可以一直追朔到12世纪鸟羽僧正觉犹所绘的《鸟兽绘画》,明治时期,日本现代漫画开始确立并兴起。

直到1945年,由于缺乏纸张,漫画的出版数量开始减少。从年到年,战后的新价值观打乱了之前的传统和秩序,各种漫画因此应运而生。此时的日本漫画界出现了一位为日后的日本漫画带来深远影响的大师。他就是手家治虫。1946年手家治虫的《新宝岛》的问世是日本漫画迈出成为现代主流映象漫画的第一步。他将电影运镜的手法运用于漫画,为漫画映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1949年,自集英社的周刊《少年》创刊伊始少年漫画开始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少年》己成为日本漫画界出品优秀漫画的巨头之一。这一时期,杉浦茂的荒诞漫画、横山泰三的社会评论漫画拓扩了漫画类型。此外,山川总治的《少年王者和福岛铁次的《沙漠的魔王》进一步完善了漫画类型。

1965年至1975年是日本漫画迅速发展的10年。此间,各种不同类型的漫画开始正式划清界限,各大杂志社开始出版分别适合中、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甚至各阶层的社会人士的漫画杂志,漫画开始受到社会的注目。

60年代中叶到70年代中,随着一些小说作家加入漫画脚本的创作,日式漫画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正统的少女漫画也呈现上升之势。

80、90年代,日本漫画进入成熟阶段,日本漫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漫画的出版也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发展到了租界版、单行本、单行本完全版、精装版、文库版等等多种出版形式。

1.2日本动画的发展

日本动画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时期的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路线。但同时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面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

20世纪50年代,日本逐渐从战后的混乱中复苏,日本漫画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各动漫周刊纷纷创刊,同时东京电视塔建成,电视步入了新时代青少年的生活中。随着电视娱乐的突飞猛进,许多深受欢迎的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动画化的成功同时促进了漫画的发展,时至今日,日本的动漫画已是不可分隔的两大领域。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势必会制作成动画,而一部热播的动画也会物色漫画家为其执笔绘制漫画。

2、日本漫画中的文化

日本亦可谓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他的动漫作品中就可以提现出来。动漫题材之广,涵盖了从《日本纪》中的神话故事到现代社会的繁荣从飞檐走壁得忍者到战国时期的袅雄从樱花与武士刀到青涩校园从神性到人性方方面面的描绘,动漫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多样的画面及叙事来揭露人内省深处的需求,这样就决定了日本动漫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2.1日本动漫中的“物哀”

在众多日本动漫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永远看不完的风景是樱花,永远砍不烂的武器是武士刀,将这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当属《死神》中朽木白哉的斩魄刀—“千本樱”的己解。随着一句“散落,千本樱景严如图”林立两旁的刀锋丛林顷刻间化为漫天飞舞的樱花,但樱花不过是人的错觉,成千上万的飞刃才是樱花的实体,这种能将绚美与杀伐在瞬间融合迸发的极端景致,也只有在日本动漫中才会见到。“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默武而又爱美,据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物哀”思想在动漫作品中的深刻体现,透露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矛盾。“物哀”,是江户时代的学者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玉小栉》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是一种悲哀与同情相通的情绪、一种爱怜感伤的状态。按照宣长的解释,“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源氏犹如从污泥中生长出来的荷花,在世间美丽地绽开并吐出芬芳,至于它下面的污泥就不怎么讲了。

《浪客剑心》可以说是讲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清洁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幕府末期的日本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某日,五六岁的绊村心太和几位同样命运悲惨的姐姐在被拐卖的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心太曾说过会尽全力保护她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们惨死于强盗刀下,几位姐姐临死前为保全他的性命而向强盗苦苦哀求的创伤记忆深深刺痛了他。忽然一道冰冷的剑光闪过,心太面前出现一位衣着飘逸,威风凛凛的年轻剑客—飞天御剑流第巧代传人比古清十郎。心太面上并无泪水,只是坚强地说了一句话“我要以剑救人”。比古清十郎将美酒浇在坟墓上,也只对心太说了一句“你跟我走吧,心太这个名字太软弱,以后你就叫剑心吧”……“假若,在这染满血的刀以及成为牺牲品的背后,有个谁也可以安心生活的新时代,我会—替天行道、仗剑杀人”、“不动刀而天下太平的日子以后或许会有……”以暴抑暴是支撑他的唯一的信念,虽然明知使用武力后患无穷,但完全不相信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同样不完美,还不如一开始就动刀来得爽快利落。“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的伎俩,无论用多么美丽的借口来掩饰,那,始终是事实。”剑心终于在又一次误杀之后销声匿迹…2.2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由一系列核心价值组成,其中包括正直或公正、勇气、仁慈、礼貌、诚实、恳切、荣誉、忠诚和自律。在日本动漫中,大量涌现出为了拯救世界或他人而勇敢站出来的英雄包括个人和团体,他们的价值观在于对弱者的仁慈,坚持自己所认为的真理,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抵御来自贪婪的诱惑,忠于自己的团队。

手持长刀的武士们以晓勇、刚烈表现着对主人的绝对忠诚,而主人也以绝对的信任庇护着家臣。源义经与家臣弃庆之间的知遇之情小说《平家物语》,向来是动漫作品喜爱引用的典故,因为它很好地论释了武士阶层的主从伦理观念。这种观念是在长期征战与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又受到中国“仁、义、理、智、信”儒家思想的熏陶,逐渐演变为武士道精神。宣扬武士道精神的文艺作品在江户时代异常盛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属完成于十八世纪后期的《南总里见八犬传》,唤作“八犬”的八位武士,分别象征着“忠、义、孝、梯、智、信、仁、礼”的武士品格,这一精神在《火影忍者》、《猎人》等作品中一直贯穿中心。《火影忍者》中,卡卡西最初的授课,就是在训练鸣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一能力在他们后来的战斗过程中,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篇:浅谈日本动漫文化浅谈日本动漫文化

齐齐哈尔大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联网123班

张凇瑜

学号:20121330

54动漫业在日本的地位是让普通中国人难以想象的。目前,世界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这个是09年的比重,现在比这个还多些。2011年的数据,日本gdp约为5.8万亿美元,动漫产业年产值大概在6000多亿美元左右。而广义上的动漫周边产业收入则更多。相比之下我国动漫仿佛刚起步一样。为什么日本动漫如此成功。下面我们从几点分析一下。

首先,日本动漫的历史十分悠久,从1962年手冢治虫大师的《铁臂阿童木》开始,战后的日本动画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每个年代都有特别经典的作品,如70年代的《哆啦a梦》;80年代的《七龙珠》、《天空之城》、《龙猫》;90年代的《圣斗士星矢》、《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海贼王》;以及进入2000年以后的《火影忍者》、《钢之炼金术师》、《死神》等等都是经典之作。初期战后动漫表示对战后日本工业时代的肯定,一定程度上是日本国内民众重拾信心。经过70年代的探索,80年代《超时空要塞》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成熟,动漫与卡通开始分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

进入90年代以后动漫题材开始突破,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intheshell)完全摒弃以往动画明快轻松的风格,阴郁百压抑,冷酷带有对命运的困惑,与人类虽然身处高科技社会,但却无法摆脱不安的未来的彷徨与孤独相呼应。同样95年播出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也以独特的世界观和内涵成为人类动漫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动漫题材日益广泛,从科幻到日常,从人类危机到生活琐事几乎无所不包。萌系的《龙与虎》、高难度推理类的《死亡笔记》、恶搞吐槽类的《银魂》、情节激燃类的《叛逆的鲁鲁修》、体育竞技类的《棋魂》、催泪感人类的《clannad》、百合腐女类《魔法少女小圆》、《黑执事》、热血伦理类的《钢之炼金术师》,情感治愈类的《nana》、《夏目友人帐》各有特色,百花齐放。

说到这里,要谈一下日本动漫受众问题。我国动漫定位一般为少年儿童,具有较强的说教意味。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直至今日,仍然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动漫是给小孩子看的,成年人看是幼稚的表现。就这样,大批优秀动漫作品被扼杀,比如《魁拔》、《钢羽》等等,这也是你阻碍我国动漫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对而言日本的动漫受众则要广泛得多,一般动漫定位在16-25周岁的青少年,也有一些作品受众或扩大至16-35周岁人群,当然也有一些定位受众极其广泛,适合各个年龄

阶段的观众观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会有后宫漫、工口漫和卖肉漫了,定位广泛使得其可以应对特殊市场进行开发,无论宅男还是腐女,学生还是大叔,众多种类的动漫总有一类适合你。

相比中国动漫,日本动漫作品制作十分精良,或华丽或纯美的画风让人从视觉上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日本漫画一般采用连载方式,动画一般则有专门的动画制作公司来制作。漫画期刊如集英社的《少年jump》,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白泉社的《lala》,小学馆的《少年sunday》都是十分畅销的。动画制作团队有各个漫画作者自己的工作室,还有譬如productioni.g,gainax,gonzo这样专门制作动画的公司。同时日本有些动漫作品也不一定是有一人完成,也有几个作者制作一个作品的情况如《绝园的暴风雨》有三个作者,《罪恶王冠》则有两个,这样的作品一般可看性更高,总体风格则基本有监督(相当于我国的导演)拿捏。

日本动漫播出形式和我国有很大不同,我国动漫是制播分离,先制后播。制作出来的动漫先要经过广电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上映,审批手续复杂,时间冗长。而日本的动漫则是采用边制边播的方法,有收视率决定播出时间及完结时间,与观众达到很好的互动,甚至会出现柯南这种一播就是十几年的作品。而对于番组的集数则相对固定,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都会有新番动画播出,这些动画大都制作精良,短小精悍。例如《叛逆的鲁鲁修》、《某科学的超电磁炮》、《魔法禁书目录》、《罪恶王冠》都是人气之作。有别于我国动漫日播的习惯,日本动漫大多采取周播制,即一周只更新一集。这样的更新频率既可以保证观众的热情度,也有利于制造播出时的舆论氛围。对于长篇动漫来说也提供了制作时间的保障。

日本动漫的音乐也是其一大亮点,将音乐与动漫完美结合成就了一批动漫,也造就了一批音乐大师。如为宫崎骏动漫作品配乐的久石让,为《超时空要塞f》配乐的营野洋子,与荒木哲郎组成金牌搭档的泽野弘之,我们无法说清是他们成就了动漫还是动漫成就了他们。动漫配乐大多以动感或抒情音乐为主,并且会在动漫完结后推出原声碟,原声碟收录的音乐不仅仅只有动漫中出现的音乐而已,很多预选和剪辑掉的音乐也会出现,所以一般原声碟的销量不会太差。

将音乐与动漫完美结合的作品主要有《nana》、《超时空要塞》等,这里着重说一下《nana》这部作品算是日本少女动漫史上的怪异的经典之作。不似其他少女漫的泡面情节,《nana》显得更为深刻,对女生心里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生活命运的拿捏已然无法超越。这部作品的动画是有原作者的矢泽漫画工作组亲自操刀。音乐选择将摇滚音乐与人物的命运完美结合,让人欲罢不能。片尾曲主唱近乎绝望的呼喊令人撕心裂肺。每次主人公感到无助,情节急转直下时的配乐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其心碎,与其共思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事实上,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人文现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比如,美国的迪士尼、芭比娃娃、荷里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多年来,这些文化产品为美国赚取的外汇收入,几乎无一国能匹敌。再比如英国,一位难称重量级的女作家罗琳,竟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刮起了席卷全球的“哈利波特”狂风。显然,这不仅仅是罗琳个人的“金手扫天下”使然,更是体现了西方文化体制的相对健全。凡此种种,都向世人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人文现象是可以创造经济奇迹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还相当滞后。就在今年4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透露说,中外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是严重逆差,这个差距比前几年估算的10:1更大。丁伟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观念滞后,国际品牌性的产品缺失,没有建立起国际文化贸易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不完善等4方面原因。这里,不管怎么说,尽快发展文化产业才是硬道理。在此事上,文化市场的决策者,首先应该正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活血生肌。总而言之,看着邻国日本动漫文化的勃勃升起,我门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充当文化产业的旁观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