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建设利用我国文化场馆的政策建议
2012年10月12日09:40来源:国研视点2012年4月27日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各类文化场馆是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文化场馆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场馆建设数量迅速增加,文化场馆建设质量大幅提高,文化场馆服务效果显著改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场馆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分类指导不够明确、公益性文化场馆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分类制度、完善考核及收费机制、建立引导机制等措施,加快我国文化场馆设施合理建设和利用的步伐。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场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是广大群众共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合理建设和利用文化场馆设施,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文化场馆建设与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我国文化场馆设施数量迅速增加,质量大幅提高,文化场馆服务不断改善,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文化场馆建设数量迅速增加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场馆建设项目,五年间共投入资金100.2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2.4倍。在投入增加的支持下,全国博物馆、艺术表演场馆、科技馆和体育馆等文化场馆数量大幅增加,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由2005年的120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90平方米。以博物馆为例,“十一五”末全国博物馆数量是“十五”末期的1.5倍;截至2011年上半年,北京注册博物馆达159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
(二)文化场馆建设质量大幅提高
随着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在我国召开,一大批地标级精品场馆纷纷涌现。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在世界享有盛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所改造成的中华艺术宫、天津文化中心等已经逐步投入使用;中国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集中落户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众多文化场馆已经具有国际一流水准。
2005~2010年全国博物馆数量变化关键词:文化场馆,合理建设利用,政策建议
(三)文化场馆服务效果显著改善
随着文化场馆服务条件的改善,文化场馆服务效果也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文化消费需求得以满足,社会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加。2010年,全国仅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就推出陈列展览10091个,服务观众达4.07亿人次。北京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类展览400余项,年接待观众近3000万人次,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各场馆参观人数已经突破1亿人。尤其是2008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后,全国1800多座博物馆和纪念馆陆续免费开放,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有机会分享到我国文化场馆建设的成果。
二、我国文化场馆建设和利用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合理建设和利用文化场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第29届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要场馆群所在地,在文化场馆合理建设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我国文化场馆合理建设和利用的一个成功案例。
(一)成功转型,场馆利用逐步市场化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各个奥运城市一直在探索充分利用奥运资源的有效途径,但在奥运场馆的有效市场化利用方面,至今没有很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奥运会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积极推进由赛时竞赛运行向赛后长效发展的转变,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了场馆利用的市场化。2011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累计接待人次已经突破1亿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和会展项目约1500余场次。中网公开赛、首届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波切利演唱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文体活动都在此举办。
(二)统筹规划,场馆布局趋于集群化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占据北京市四环周边黄金地段的大量未开发土地,拥有难得的土地资源。但在北京市政府领导下,公园始终坚持围绕“国际文化体育商务中心和大型国际旅游会展中心”的科学定位,规划建设大型新项目。目前,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近1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经拥有包括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网球中心新馆等多家高级文化场馆。此外,奥运博物馆即将建成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国国学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三个国家大型文化设施,世博北京馆、国际金融博物馆等也已确定落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文化场馆布局的集群化特征日益明显,已经成为我国大型文化体育场馆最密集的区域,即将成为国际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三)合理利用,场馆资源实现品牌化
自建设之初,我国就十分注重奥运场馆的文化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了“鸟巢”、“水立方”等品牌形象。赛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进一步挖掘与利用本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吸引高端文化设施落户,增强了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北京市和奥林匹克公园的整体文化形象。
三、我国文化场馆建设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文化场馆在整体建设和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如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文化场馆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文化场馆分布不均,场馆使用效率不高。首先,文化场馆的建设规划缺乏全国范围的平衡,西部文化场馆建设远落后于东部,2010年西藏和宁夏等西部省份博物馆存量和新建数量都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其次,农村文化场馆建设整体水平远低于城市,农村文化场馆不仅数量不足,种类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为文化馆,与城市建设的大批博物馆、艺术馆和科技馆相比,多样化程度明显不足。最后,部分地区文化场馆的选址缺乏科学规划,例如,新疆在新建文化场馆时,受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将馆址放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开发区,导致场馆使用率低下。
(二)文化场馆管理缺乏分类指导
由于缺乏公益性和盈利性文化场馆的分类指导,使得文化场馆建设和利用模式单一,不能发挥不同类型文化场馆设施的优势作用。部分地区在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将艺术馆、美术馆与图书馆、博物馆进行同等程度的开放,在财政补贴方面却不能给予必要的区分对待,直接导致一些公益性艺术馆和美术馆濒临倒闭。另外,一些拥有藏品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博物馆在文化场馆统一免费开放浪潮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例如,在首都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曾出现了因参观人数过多,导致馆内空气严重污染,而改变展室规定的合理温度和湿度的情况。馆内展出的都是国宝级文物,尽管文物都陈列在展柜里,但不能保证展柜绝对密封,二氧化碳容易使青铜器生锈,书画纸张变脆。文物一旦毁坏,损失则难以估计。
(三)公益性文化场馆利用效率不高
公益性文化场馆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益性文化场馆经营管理者缺乏提高利用效率的积极性,普遍存在不求发展壮大、但求平安无事的消极意识,通过降低场馆吸引力来保证展品资源的安全,甚至将一些价值巨大的文物展品束之高阁。二是无效消费挤占了文化场馆资源,一部分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变成了休闲场所,大大降低了文化展品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调研发现,有离退休人员在最具现代化标准的中国中央美术馆摘菜、打牌的情况。
四、合理建设利用我国文化场馆的政策建议
为了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现有成功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文化场馆的建设布局
一是在“十二五”期间,在对全国文化场馆进行摸底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地市级文化场馆的统一中长期规划建设,使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都建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场馆。二是合理进行文化场馆的建设布局,适当向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文化场馆的支持力度,通过“场馆下乡”等举措,实现城市文化场馆向农村的延伸。三是出台文化场馆的选址和建设标准,设立人口流量测算、成本收益率等指标,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根据文化活动的实际需要,对文化场馆的建设规模等进行测算,保障文化场馆的科学合理布局。
(二)建立分类制度,形成文化场馆的分类管理
按文化场馆的建筑属性,可将文化场馆分为历史遗址性场馆、现代综合性场馆和现代历史性场馆三大类。其中,历史遗址性场馆以保存不可复制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陈放相关文物为主要目的,如故宫、十三陵等,这类场馆需要实行以保护为主的管理模式。现代综合性场馆以提供各类普通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目的,如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等,对此类场馆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实行开发和运营的产业化,最大化利用场馆资源,同时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消费券发放以及周期性免费开放等手段实现场馆的使用功能。现代历史性场馆虽然是现代新建,但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等,这一类设施应当兼顾保护与开发两方面,明确保护与开发的界限,如针对奥运文化场馆设施,应尽快出台《奥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条例》。
(三)完善考核及收费机制,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利用效率
一是制定一整套综合评价公共文化场馆的考评机制,明确公共文化场馆在提高服务水平、保护文物遗产、获取场馆经营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二是建立对公共文化场馆管理经营者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每年根据其综合表现情况,奖励优秀的公共场馆经营者,剔除不合格的场馆经营者。三是适当调整文化场馆收费机制,变“免费”为“低收费”,通过象征性的低收费手段,减少无效消费者,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利用效率。
(四)建立引导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加入文化场馆的建设运营
一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场馆的建设和运营,加快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场馆投入机制。二是研究制定非公益性文化场馆的指导文件,如在《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民营博物馆管理办法》等。三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动捐赠制度改革,利用税收调节机制,加大面向文化事业捐赠的激励力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建设。
(课题负责人:李佐军执笔:李佐军魏云曹小奇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篇: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报告尊敬的北京水行政局:
我们通过对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创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及灰色预测等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五个风险等级,确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从我们的预测中可可以看出在2010,2011及2012年北京均存在很高水资源短缺风险。
在我们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得出了北京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上游来水衰减趋势十分明显;(2)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3)水污染加重了水危机;(4)人口膨胀和城市化发展加大了生活用水需求等。因此,导致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人口数、入境水量、水资源总量。地下水位埋深。(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污水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cod排放总量、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
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41.33亿.立方米(包括入境水量),其中地表水15.0亿.立方米,地下水26.33亿立方米。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量少,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
为了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水资源支持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必须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开源节流,挖掘水资源潜力,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以弥补供水缺口,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基本供需平衡。
现行技术路线存在多种方式方法。节约用水;雨洪利用;地表水开源;水源保护及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地下热水和天然矿泉水资源;水资源联合调度(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再生水回用。以上方法中,只有后两种及水资源联合调度与再生水回用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或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下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完善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1.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从区域上保护地下水,防止水质恶化,应从源头上即地下水补给区进行保护。水资源是“水源地-供水-排水-治污-水回用”这样一个闭环的系统,需要统一管
理,才能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效益
2.继续开展污水资源化、雨洪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3.为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应科学地适度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合理开发利用。对已确定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应尽快投入勘探和开发工作,对其它地区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寻找新的后备应急水源。
二、使有关单位及市民注意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1.通过宣传加强民众和单位的节水意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甚至是强制性的节水措施。
2.节约用水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发展战略方针,在优先保证城市生活和重点工业用水的前提下,在无法满足用水时,适度压缩农业用水。加强工业、农业节水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
3.控制人口数量,抑制水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第三篇。合理利用网络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目前,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只要合理的运用,网络可以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正确引导网上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营造良好的网上反腐倡廉舆论氛围。现在烟草行业的内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先进文化不去占领,不良文化就会去占领。因此,烟
草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党风廉政栏目建设,借助网上办公系统、烟草外部网络、政工论坛等开设廉政宣传网页和版块,充实网上评论员队伍,加强反腐倡廉网上评论工作。要有效整合网上廉政文化资源,形成全系统、全方位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局面,扩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影响。此外,要加强烟草行业网络廉政文化精品建设,多用廉政文化的精品、新品去占领网上阵地,可采用廉政网络征文、定期在论坛上探讨廉政热点问题、开办网络廉政影院等方式。要在网络上大力弘扬优秀的廉政文化,坚决抵制腐败文化、消极文化、低俗文化,通过网络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要正确利用网络,坚持传播科学的廉政文化内容。在网络上,每个人既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这可以增强廉政文化宣传的辐射力,使廉政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在利用网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时,如果传播不科学的廉政文化内容,就会误导受众,给行业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网络廉政文化建设时,要对宣传内容加以甄别,坚持宣传为主、教育为辅的方针,通过大量正面、生动、群众乐于接受的党风廉政宣传内容,寓教育于宣传之中,实现宣传和教育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网站管理员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质量。网上评论员应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一些违背社会主义信念、宣扬腐败文化的行为坚决加以批判。
创新网络宣传形式,让廉政文化扎根于网络。要让廉政文化在网络中立足、繁荣且长久不衰,必须不断创新,把廉政文化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网络中表现出来。可以设计亲和力强的廉政网页或栏目,及时更新网页内容,让大家对网页内容“一见钟情”,看到这个页面就有想点开看的欲望,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此外,网上反腐倡廉题材要具备广泛的群众性,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可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和成果,以影像、小说、歌曲等形式在网络上表现出来,让廉政文化获得持久的魅力。其他诸如漫画连载、廉政网页小游戏也都是新的形式。要探索开展网络互动。传统的教育方式一般是上面讲下面听的单向灌输,而网络教育却可以通过各类手段开展互动式交流,广泛听取行业内外对烟草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在这方面,可开设聊天室,定期由分管领导与零售客户及其他网民开展互动;适时举办网上廉政论坛活动,吸引社会大众对反腐倡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看法和评论,充分调动社会大众的参与积极性。
第四篇: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
作者:蒋和平辛岭发布时间:2009-7-77:43:08
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从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为了了解这些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到四川、湖南、河南等地调研,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国实施农业补贴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提出关于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一些政策建议:
1.关于粮食补贴政策
(一)增量粮食补贴资金要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倾斜
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稳定了粮食的生产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土地抛荒在一些产粮区仍然存在,而且种粮面积还在逐年下降。因此,增量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应致力于促进细碎农地的整理和中低产粮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鼓励粮地流转和种粮农民的专业合作,推动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另外,建议新增的补贴资金重点应向粮食主产县和种粮大户倾斜,增加对种粮大户扩大种粮规模的补贴,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二)适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支撑和稳定粮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应继续实施。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要建立在对粮食供求关系判断十分准确的基础上,并适时动用储备粮调节供求关系,尽量使市场价格能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之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的一个呼声就是希望明年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低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使农民种植的粮食能卖一个好价格,提高他们的收入。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粮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农资的上涨速度。因此,建议在cp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以农民提供的商品粮数量进行直接补贴
我国现行的粮食直补依据是以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国家花了钱,进行了补贴,不一定能多收粮。如果补贴依据改为以农民交售的商品粮多少进行补贴,可以激励种粮农民多产粮。农民卖的粮食越多,得到的补贴就越多,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越高。采用按农民提供的商品粮数量补,在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激励农民多出售商品粮,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作用。另外,以农民交售的商品粮总量进行补贴,可以避免一些“弄虚作假”。这些年来,大多数地方相关种粮补贴基本上发给了农民,但也确有极少数地方,对粮食直补,或有所截留,或挪作他用等等。而以农民交售
的粮量进行补贴,农民卖多少粮食,国家补多少钱,不存在中间环节可以从中弄虚作假来冒领国家的补贴。还有就是以农民交售的粮量进行补贴,可以使粮食直补资金补贴给那些在真正种粮的农民,而不是那些虽承包了责任田的农民,但实际不种田已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一批种粮大户,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国家粮食直补资金,使其真正用在粮食生产上面。
另外,我们建议,此种方法应该首先在湖南、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省粮食主产区进行试点,待试点取得较好的效果之后再在全国范围推广。
(四)建立“粮食利率”调控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利率”调控机制,就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粮食利率”,调控国家粮食供给,达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当市场粮价低于均衡价格,粮食供过于求时,通过提高粮食利率,降低储粮成本,吸纳储粮,鼓励国家粮食储备企业增加粮食储备,减少市场粮食流通量,促进粮食价格合理回升;反之,降低“粮食利率”,提高粮食储存成本,督促储备企业向市场抛售粮食,增加市场粮食流通量,保障粮食供求平衡。
(五)对财政困难的县配套资金给予减免,并给予适当工作经费补贴国家和省要加大对粮食直补的投入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对财政困难县给予政策倾斜,根据粮食实有面积进行全额补贴,不需要财政困难县配套资金,避免财政困难县因为无钱补贴只好控制补贴面积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对乡镇、村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六)加强管理,实行资金的封闭运行,确保种粮农民利益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民补贴资金的实际发放过程中还是存在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以各种借口用补贴资金抵扣农民应缴纳的各种费用,改变补贴资金的使用方向,存折不发放到农户手中而是由乡村干部集体代领。农民补贴资金具有项目多、标准高、规模大、政策性强的特点,工作落实上面临要求高、群众涉及面广、部门多、工作压力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管理,从多方面协调,确保农民的补贴资金能及时拿到手。因此,要实行资金的封闭运行,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一律由财政国库专户直接拨入委托代发机构,将资金直接打入接受补贴的农户储蓄存折,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安全到达。抓好政策宣传和信息公示,有利于农民了解粮食补贴政策,为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关于生猪补贴政策
其一,准确选择生猪补帖时机,刺激养殖户发展生猪生产
生猪补贴要重点放在生猪市场价格过低,生猪养殖户盈利较少甚至出现亏损时实施,这样可以坚定生猪养殖户信心,帮助生猪养殖户渡过难关,刺激大多数生猪养殖户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如果在生猪市场价格较高时也对其进行补贴,这时对刺激养殖户发展生猪生产其实效果是不明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其二,调整生猪补贴对象,稳定发展生猪生产
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补助政策不应该一刀切,通过调研发现,生猪补贴的普惠政策其实际实行效果不佳,不能从根本上来稳定和促进生猪生产,所以我们建议:第一,增加生猪补贴的生猪生产环节,不仅要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而且要对仔猪进行补贴,因为仔猪也是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重要形式,对稳定和发展生猪生产和满足市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整合使用国家生猪直补资金,要重点补贴那些原有规模场扩大规模后的增量部分和新建的规模养殖场的补栏部分。
其三,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猪大县奖励的范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也就是在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与我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外来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以后,如果对于其所从事的产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还采取较高的保护措施,实际上保护的就是这些外来企业,而不是内资企业,也就是保护发生了错位。为了避免保护发生错位,在我国降低关税时,就应该结合外资进入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地实施。大大降低外来大型跨国公司所进入行业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等各种与其有关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种隐形的竞争能够有效改善外来大型跨国公司的行为方式。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在一些行业,外来大型跨国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其市场份额已
经具有垄断优势。然而,不同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自不同的国家,各自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因此,即使外商整体上占有较高市场份额,也是由多家大型跨国公司分割的,应视为竞争性市场,而不是垄断性市场。我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国内改革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引导,我国市场被少数大型跨国公司控制的可能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