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七个转变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5篇材料]

第一篇:努力实现七个转变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努力实现七个转变加快红色旅游发展

黄得意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涵,以“旅游形式”为承载,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一期规划》),红色旅游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又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二期规划”),对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二期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旅游四大工程(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和三大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七个方面关系,加快转变红色旅游发展方式,破除红色旅游发展中的误区和盲区,当前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一、在发展定位方面,由事业接待向旅游接待转变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就有组织地前往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参观学习,主要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实质上的是政治任务或事业接待。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旅游快速崛起。以革命圣地、

纪念地和参观点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些地方,凭借多年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探索采用旅游接待的方式经营。尤其是《一期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奠定了红色旅游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奠定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地位,红色旅游逐渐被人民群众认可,进入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红色旅游发展过程来看,发展时间不长,还是一项新鲜事物。要使新事物有活力,获得市场,走向兴旺发达,并且长久不衰,必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红色旅游,顾名思义,红色是修饰,旅游是主体,红色是内涵精神,旅游形式是载体依托,红色旅游本质上是旅游活动。因此,贯彻实施二期规划,在发展定位上要改变长期以来将红色旅游作为单纯政治任务和接待工作的传统思维,不能搞我有什么就卖什么。红色旅游发展在坚持正确宣传导向的前提下,要以游客为本,以游客需求来开发建设,以游客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只有游客喜闻乐见,自身内在需求强烈,红色旅游发展才有生命力。要根据红色旅游区点的特点,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配套完善旅游发展的六要素(游、购、娱、吃、住、行),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产品,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完全实现由“事业接待”向“旅游接待”的转变。

二、在开发重点方面,由重硬件向“硬软”并重转变

过去,革命老区由于交通区位不便和经济发展落后,红

色旅游区点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红色旅游发展。近年来,尤其是一期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加大投入,在有关公路、机场、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在站点布局和线路设计等方面向革命老区倾斜,使革命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期规划实施期间,中央和地方积极安排筹措资金,支持了一期规划中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维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建设了一大批纪念场馆,奠定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硬件基础。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认识水平低的制约,许多地方硬件建设热情高涨,在软件建设方面却很欠缺,突出表现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陈手段和宣传方式比较陈旧、单一,讲解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未形成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项目。精神和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能否将红色精神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浓烈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是红色旅游能否持续绽放魅力的重要基础。因此,贯彻落实二期规划,要从红色旅游初级发展阶段,注重硬件建设向硬件软件建设并重转变,对于硬件建设已成熟的红色旅游区点要更加注重软件的配套完善。要不断挖掘、拓展和延伸红色旅游产品精神文化内涵,精心塑造红色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增强红色旅游感染力、震撼力和冲击力。要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解演示活动,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

展示效果,使游客在参与互动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要丰富讲解内容,规范讲解材料,进一步提高讲解水平,杜绝迷信色彩,防止庸俗化,增强讲解的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在建设规模方面,由贪大求全向朴素实用转变

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冲动和攀比的现象。一方面,一些地区不顾当地经济基础,热衷于上纪念馆、纪念广场、大型雕塑等项目;另一方面,是一些地区对红色旅游资源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不注意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喜欢拆旧建新,贪大求全,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边历史环境风貌的保护重视不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与科学发展观理念格格不入,人民群众对此也是不满意的。红色旅游设施建设,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只要能充分展示出精神文化内涵,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就基本符合发展需要。因此,贯彻落实二期规划,在推进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中,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朴素实用,力戒奢华,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建设。要切实加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认真履行申报审批程序,集中力量抓好规划期内经典景区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防止重复建设、低水平开发,确保红色旅游区点建设融政治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努力建成精品工程。要坚持先保护后开发、保护开发并举的

方针,保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现有历史遗存以保护修缮和改善基础设施为主,修旧如旧,对游客将会更有吸引力。

四、在资金投入方面,由政府为主向多方投入转变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红色旅游投入,既要政府加大投入,也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拓宽红色旅游投融资渠道。过去,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民间参与投入既缺乏积极性也缺乏投资渠道。因此,贯彻落实二期规划,在拓宽红色旅游投资渠道方面,要由过去以政府为主向政府、社会多方投入转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要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政府负责红色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要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红色旅游项目给予贷款支持。一期规划实施以来,红色旅游投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如延安市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融资10亿元用于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贵州遵义向银行融资上亿元建设了红军街。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经营性项目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现代融资渠道筹措资金。要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入红色旅游,建设一批民办的红色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如浙江横店集团投资3亿多元新建了“横店红

军长征博览城”,山西潞城市店上镇北村自筹资金对八路军总部旧址进行保护性恢复并建起了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要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股权多元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股红色景区的开发建设。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外,允许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依法对红色旅游景区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快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五、在发展模式方面,由单一开发向整合发展转变

推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由区域内“单打独奏”向跨区域合作发展,由产品单一开发向融合发展转变,确立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只有深化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拉长旅游线路,拓宽发展空间,才能实现红色旅游的集约化发展;也只有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条,丰富旅游内涵,才能实现红色旅游内涵式的发展,不断壮大红色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相关产业带动能力。因此,贯彻落实二期规划,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要根据红色旅游同一主题、同一线路等因素,积极打破地区壁垒和行政分割,实行跨区域合作,建立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联合开展宣传促销,共推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效益互增”。一期规划以来,“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红色旅游联盟”、泛珠三角九省区、鄂豫皖三省六市36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联合体等区域合作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旅

游品牌。晋冀豫7市“太行抗日烽火”、鲁苏皖18市18县“东进序曲等区域合作后发赶超,来势喜人。要切实改变当前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单一雷同、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遵循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积极整合相关旅游资源,统筹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把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都市体验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发展新的业态,满足多样性的旅游市场需求,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红色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期规划期间,江西省将全省整体形象确定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把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红绿古”有机结合的复合型旅游模式。

六、在体制机制方面,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创新体体制机制,是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和后劲的保障。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数为事业单位,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条块分割、机制僵化、服务意识淡薄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人民群众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受惠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博物馆、纪念馆激励机制有待建立,工作积极性下降,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有些正在创建国家等级质量的博物馆、纪念馆停止了创建活动等诸多问题。因此,贯彻落实

二期规划,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红色旅游体制机制改革。要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工作,鼓励支持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建立红色旅游合作示范区、红色旅游改革试点城市、红色旅游示范县、红色旅游村镇,大力扶持红色旅游产业集团企业的创建与发展。要根据红色旅游的政治性、社会性和公益性,探索建立政府、社会、游客共同参与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服务综合评价标准,依据标准对景区和员工进行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对红色旅游景区内配套的服务项目、经营性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运用市场力量提升红色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七、在市场开发方面,由着眼国内市场向内外市场兼顾转变

“红色旅游”虽是我国独创,但在国外类似的活动早已存在。从巴黎公社墙和英烈墓到莫斯科红场,从朝鲜的晚景台到越南的胡志明纪念馆,从美国的自由钟到到法国的诺曼底登陆馆,从印度的甘地纪念馆到南非先民纪念馆,无不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主题,给游客以启示和教育。因此,我国红色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同样有卖点,特别是井冈山、延安、韶山等旅游目的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三大战争等重大题材对国际游客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威望。红色旅游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展现的

精神,具有世界性和时代性,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过去,由于红色旅游产品不成熟、国际观念淡薄和宣传不够等原因,我们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二期规划丰富了红色旅游内容体系,以革命战争时期内容为重点,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我国红色旅游将在世界范围之内吸引更加广泛的游客。二期规划期间,要借鉴国际上红色旅游活动开展的经验,重点开发国内市场,同时增强国际市场开发意识,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国际品牌,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红色旅游产品,加大国际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追求独立、自由解放的超越精神,使我国红色旅游成为一项重大世界文化遗产交流工程和塑造国际形象的新窗口。

(作者单位:湖南省旅游局办公室,邮编:410001)

第二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白碱滩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白碱滩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白碱滩区发改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检自查报告(2011年8月22日)

市发改委发展规划科: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克白组团”规划部署,实现克拉玛依战略大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白碱滩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了阶段性的成效。自治区发改委有关督查通知下达后,我们又按照文件要求进行了自检自查,对全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了总结分析,现将自检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切实解决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瓶颈问题,不断增强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

白碱滩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资源型城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格局未能根本改变,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石油主业的整体拉动,全区大部分企业从事石油生产或石油辅助生产行业,据2010年统计,白碱滩区石油主业比重占到94%以上;第一产业仅占比不到1%,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左右。同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主要矛盾,是地方经济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地方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不多,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长期难以打开局面,拼价格、拼劳力,靠主业、靠政策的市场拓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大多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缺乏应对市场挑战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非常脆弱。因此,如何把握住白碱滩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找准战略发展的基本定位,逐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适时转变,成为我们必须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近两年,区委、区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针对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提升地方经济运行质量。围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运行素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战略的突出位置,确保我区经济建设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上,积极修订出台发展地方经济有关优惠政策,努力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区位优势,不断增强我区投资魅力。重点做好改制企业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改制企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从项目研发、队伍建设、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着力协调好改制企业与原母体石油企业之间的关

系,共同解决改制企业的土地权属问题、人才培训问题、价格结算问题等重点问题;二是继续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推出一批简明企业、打造一批科技名优产品、培育一批科技拔尖人才),鼓励改制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财政上每年拿出500万元来支持改制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帮助改制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建立技术研发联动平台,大力促进院企合作,提高企业产品研发效能和整体水平,增强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在企业申报上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继续推行“质量兴区”活动,设立产品质量奖,对产品被评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市和新疆名优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10000元、20000元和50000元一次性奖励。三是大力搞好招商引资,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方面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这些引导措施,地方经济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在经过2009年-2010连续两年徘徊状态后,很快在全市经济逐步回升的大背景下复苏,地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财政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亿元(现价,下同),同比“十五”末增长41.5%(可比价);地方财政收入

累计完成7.43亿元,比“十五”的2.82亿元增长163%以上;地税税收收入9.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88倍;国税收入2.0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36倍。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自治区双高认定企业达到5家,民营科技企业22家,比“十五”末增加10家,民营科技企业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规模发展有了新亮点,贝肯有限公司实力雄厚,正在积极争取准备上市。

二、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努力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白碱滩区作为一个老石油工矿城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区。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短期内能够取得产能绩效,缺点是一定时期内的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总是有限的,并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深度破坏,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资源型城区如何顺利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并进,从而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白碱滩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在全面推动产业增长优化升级的同时,按照自治区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和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高三低”发展原则,以调整优化结构、提升科技实力、促进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重点加强“两园”即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示范园、农业养殖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区经济向循环经济、环保经济、节能经济加快转型,努力做到决不让自然资源受破坏、决不使生态环境遭劫难、决不给子孙后代留遗憾,推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三者的和谐统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白碱滩区发展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我们重点抓好下几个环节: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系统工程,提升地方经济整体运行水平,推动建立节能型、环保型、生态型经济,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和谐进步的新格局;二是统筹搞好生态建设,积极建设中心城区精品绿化圈、外围街区生态绿化圈、自然生态植被保护圈、作为全市绿化系统的大生态圈,走绿化精品建设与管理的道路,公家重点公益林达到34.4万亩,城区外围生态防护林达1万亩以上,区辖管护草场面积3000多公顷,区辖公益防护林384.41公顷,区辖野生荒漠植被林地面积37884.76公顷。三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区”为契机,做好生态城区规划的

编制工作,同时继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逐步完善环保监测体系,下狠工夫根治城区污水污染,努力改善城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通过这些措施,使我区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三、关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

要推动白碱滩区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在对我区发展优劣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奋力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此,区三套班子下决心对规划体系进行了完善,把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08年起就着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就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1年2月提请区人大审议通过。同时,我们还着手编制了《生态城区创建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准备启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进一步健全发展规划体系,为全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重点对三个区域作了产业规划:一是依托石化园区,积极打造高新技术工业园,并启动

了产业孵化园的前期规划设计,现已就土地问题展开了协调,主要发展方向是对高新科技或者具有拓展潜力的产业进行孵化培育。二是按照“向西拓展、向南调整”的思路,重点规划了西南工业区,作为将来城区内石油企业外迁发展的承接地,以及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地,现规划已进入市级评审阶段,土地问题已多次与油田公司进行沟通,并达成了一些框架意见三是重点规划了生态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努力为我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产业基础。现生态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如全市农产品加工基础驻点我区,与生态养殖基地相呼应,必将进一步带动我区地方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城市规划的支撑。在这方面,我们力度较大,一是在总规修编上,与同济大学、时代院加强了沟通联系,对总体规划中多处用地属性进行了统一调整,明确了城区基本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下半年对接以来,双方已经过多次对接,2011年8月,总规修编工作初具成果,目前正在抓紧与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比对。二是在各专项规划方面,进展较为顺利,到2010年6月,我们已完成了《熟食基地控制性规划》、《东部综合交易市场规划》的报批工作,同时启动了《白碱滩区近期建设规划》、《白碱滩区住房建设规划》,《五亭小区控制性规划》、《白碱滩镇给排水规划》、《702控制性规划》。2011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统

筹梳理控规编制工作,开展了《中部区域控制性规划》、《东部区域控制性规划》、《西部区域控制性规划》、《中南区域控制性规划》、《中北区域控制性规划》、《西南区域控制性规划》等多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依据。

四、正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新突破

就目前而言,白碱滩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大产业配比还不均衡,第二产业占有绝对比重,但二产的整体发展质量有待提升,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区位优势;地方经济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地方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不多,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长期难以打开局面,拼价格、拼劳力,靠主业、靠政策的市场拓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对我们的经济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

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区委、区政府作了认真的分析。要实现白碱滩区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在掌握了解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对白碱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认真审视。目前区上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白碱滩区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白碱滩”的主题,坚持“固本、务实、创新、提升、维稳”五个基本理念,立足于石

油工业城区的区情实际,坚持走具有白碱滩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努力促进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关注社会民生事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巩固民主法治建设、树立城区良好形象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把白碱滩区打造成为石油石化工业新区、油田技术服务新区、环境友好生活新区、和谐文明现代新区。

这个定位贴近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需要,同时也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指导方向。我们不仅要建设工业新区、技术服务新区,还要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目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并积极统筹搞好“克白组团”规划,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出改系统的职能作用,解决好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中的具体问题,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上有所突破,在构建“两型”社会方面有所建树。

未来等待开拓,责任重于泰山。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抓紧落实市、区两级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渠道,促进白碱滩区乃至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世界石油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做到“四个坚持”加快发展转变做到“四个坚持”加快发展转变

通过认真学习卢展工书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论述和《河南日报》系列政论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解放领导干部的思想,促进领导方式的转变,包括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方式方法和制度机制。去年以来,市委提出并要求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首要之义就是要求全市上下尤其是领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观念引领新发展,彻底破除影响、禁锢发展的旧思想,真正做到“十破十立”。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才能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成效。解放思想必须创新体制机制。科学的机制是转变运作方式、做到求实求效的根本保证。最近,我市制定出台了一批意见、政策、机制类文件,建立健全了推动濮阳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划工作中,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工作落实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这些好的体制机制必须不折不扣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真正成为濮阳长远持续发展的保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工作制度求细。提案工作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创新了不少作法,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为提案和办案提供有力的保障。如随着发展的需要修改《提案工作条例》,细化有关条文,增强可操作性;制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提案的提出、审查立案和办理办法》,使党派、团体提案的办理程度更加规范;制定《政协主席抓办重点提案的实施办法》,把办理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管理,使提案办理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宣传报道求实。在提案工作的宣传上,不仅要力求每次活动“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字”更要注重实效,特别是要加大对提案办理效果的宣传,加大对提案贡献大的委员的宣传。如对一些提得好、办得好的提案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政协刊物投稿。在全委会期间,对提案数量多、质量高的委员当会安排采访报道,对现场办案专题报道。对提有质量办有成效的提案选编成册,印发委员及承办单位。对提出次数多、委员参与提出面广的涉及全局性的提案,如“以“一村一品”为突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的建议”等,结合开展委员议政日活动,配合新闻单位专题、专版宣传。

理论研讨求深。做好新时期的提案工作,再跨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就必须加强对提案工作的理论研究。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对提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及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用提案在履行职能中的潜在优势;才能从理性的高度概括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使其理论化、制度化,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提案创造新经验,再上新水平。具体可以通过报刊、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工作交流和理论研讨;还可以组织提案工作专题理论研讨会,拟定题目,邀请提案、承办以及从事提案工作的人员参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共同探讨提案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提案工作创新的途径和办法,为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