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地级市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服务?[大全5篇]
第一篇:谈谈地级市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服务。龙源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谈谈地级市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服务
作者:邝耿力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06期
关键词:[htk]老龄化社会;区别化服务;深化延伸服务户
摘要。[htk]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作为政府推广文化惠民的重要阵地,肩负的责任空前巨大,如何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对老年读者的服务水平,成为摆在每个图书馆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28-03[fq(3*2\.172mm,zx-w][kh*3d]收稿日期:2015-04-10作者简介:[htk]邝耿力(1984—),肇庆市图书馆助理馆员。[fq)][ht][bt3]1相关背景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迅速壮大,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也产生了影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各项民生工程,其重心也开始明显向老年人方面倾斜。各级老龄委、老年协会、老年活动中心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话题、情感及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不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体活动,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可见我国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食粮”重视度逐渐加大。
读书无疑是最大、最实在的“精神食粮”。图书馆,俨然成为老年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和精神慰藉场所。与此同时,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党和政府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成为政府实施文化惠民特别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因素。因此,如何开展老年人服务,成为摆在每一个图书馆人面前的最大课题。[bt3]2研究老年人阅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在生理上,老年人的感知觉都出现普遍的退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变迟钝,如视力水平,老年人在60岁以后都会急剧衰退,据统计,70岁的健康老人的视力超过0.6的只有不到五成,老花眼是最普遍的。因此老年人读书看报常常把书报拿得比较远,或者要佩戴老花镜。这无疑使老年读者在生理上处于弱势。
龙源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老年读者心理上也普遍存在恐惧和孤独感。退休后家庭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变化,造成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和情感孤独。他们富裕的时间与匮乏的生活内容形成反差,迫切需要与社会相融合的渠道。
[bt3]3图书馆针对各种老年读者可进行若干区别服务3.1建立社区流动书屋
借助国家财政力量,图书馆参与指导管理,并在必要时候提供书籍和报纸等资源,建立社区流动书屋,力争每个社区都有能提供给老年人读书看报的地方,从而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拉近图书馆和老年读者群体之间地理上的距离。
3.2实施定点送书上门服务
建立与社区街道办等基层服务点的长期联系,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每个街道、社区都有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由街道办提供详细信息,并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从而实现了图书馆与老年读者一对一的联系。只要读者有需要,一个电话,图书馆就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情况进行馆员的及时调度,尽最大限度调整出业务空闲的馆员进行上门服务。这样,腿脚不便的老年读者只需要静候家中,随时有专门的馆员提供书籍上门服务,进一步把图书馆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发挥到最大限度。
3.3发展一批图书馆志愿者
由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专门为老年读者朗读书报。这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年龄较大、视力较差、活动不便的老年读者。以肇庆市图书馆为例,由于馆员人数有限,要开展这项服务,必须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该馆通过筛选和进一步培训,根据服务态度和对某类图书报纸的熟悉程度,有区别地安排志愿者和老年读者进行一对一的朗读书报服务。
3.4举办老年读者座谈会
[2]很多老年读者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十分热心,他们对时事政治能及时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政府的动态、知识和信息,肇庆市图书馆就经常邀请这些老年读者参加与馆长面对面的读者座谈会,他们积极进言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他们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被社会认可和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
以下是引用参考文献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在近些年公共图书馆促进老年人阅读的活动表,作为参考(见表1)。
4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服务面临的现实困难[ht][kh+4mmd]4.1硬件方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从服务面积来看,图书馆是面向大众的公共场所,以肇庆市图书馆新馆为例,尽管已经优先安排了一楼底层一个特定的区域,提供给视障和老年读者读报刊,但面积还是十分有限。[3]从服务点的地理位置来看,由于肇庆市图书馆新馆位于新开发区,与老城区的地理距离比较远,客观上造成了老年读者相对密集的老城区与新馆交通上的障碍,客观上限制了老年读者到馆享受服务的权利。
4.2人才队伍的数量薄弱
[+1]对于针对老年读者区别服务的专门馆员和志愿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目前的需求。
由于现有的图书馆专业出身的馆员在读大学期间大都没有接触过专门的针对老年读者区别服务相关的课程,大学图书馆专业培养出来的馆员都是缺乏广泛服务意识,对于像老年读者这样的特殊读者群体,缺乏必要的专业服务训练,造成对服务要求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想去过多接触此类服务,主观上认为体现不了自身的价值。
4.3图书馆宣传少,延伸服务几乎没有开展
图书馆要开展阅读活动,首先要能够吸引老年人进入和利用图书馆,可是由于图书馆本身没有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形象,还有对老年人开展的免费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老年人对图书馆认知不足。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社区图书馆这样的延伸服务也存在着明显空白,每年
[ht]政府文化部门关于老年人阅读及其延伸活动的规划几乎没有,现行的只有一些屈指可数的类似优惠,免费或给予方便等地方性条款。肇庆市图书馆由于老年服务还没能定位为自身品牌,拟定的成立老年人社团也迟迟没有落实,在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里搞一些老年读者活动,还远远不够。
[bt3]5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可行的改进方法5.1借助社会力量,深化延伸服务
肇庆市图书馆作为地级市图书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要弥补与区域先进馆的服务水平落差,更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如通过本地区的民政部门、社区街道办、各种老年人社会团体,帮助图书馆深化与本地区老年读者的密切联系。建立老年读者的阅读记录,并随时进行更新。记录包括基本的联系方式、年龄、身体状况、阅读取向,还有到馆的频率等,为图书馆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服务提供第一手参考信息。
5.2重点建设适合老年读者的特定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首先,针对老年读者的阅读取向,在内容上进行一次筛选,结合老年读者的阅读记录,把时事政治、军事动态、医疗保健、生活小常识、历史地理等几个大类先集中,从而缩小文献建设的范围。其次,根据老年人视力普遍较弱的特点,阅读习惯上也倾向于图文并茂,或者以图片为主的书籍报刊,进而把文字较多的书籍进一步过滤掉。最后,综合本地区老年读者的视障、听障的身体情况,可以把书籍、报刊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如对于视障老年读者,可以对书籍、报刊进行适当放大和文字的技术处理;针对听障读者,可以把纸质文献转变为声音文献,如磁带等。而对文献的二次处理需要与相关的书籍出版商或专业的图书处理企业进行密切的协商和洽谈,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酌情处理。
参考文献:[htk][1][zk(#]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r].2006-02-24.[2]洪湛.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学刊,2005(4):104-105.[3]崔英玉.浅谈图书馆如何为特殊读者群体服务.才智,2012(11):347.[4]陈思.“积极老龄化”和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04(3):27-29.[5]陈建英.公共图书馆需大力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新世纪图书馆,2005(4):31-33.[6]肖雪,王子舟.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图书情报知识,2009(3):
37.[7]陈秋燕.公共图书馆为老年群体服务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8(3):133-135.[8][2]蓝亭.论公共图书馆为老年群体服务.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1):105.[zk)]
龙源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图书馆读者服务图书馆读者服务读后感
图书馆既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中心,又是文化信息的服务中心,馆员应充分认识“服务”一词的内在含义。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能够做到“五心服务”,即对读者热心服务,耐心服务细心服务,精心服务,和专心服务;以及“双不方针”,即要有“百问不厌的”服务精神,还要有“百问不倒”的服务素质。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和核心。要做到这些,馆员必须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优质服务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的尊重只停留在微笑服务上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落实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网络信息时代可谓日新月异,瞬间万变,面对浩瀚无垠的信息世界,图书馆服务如果还停留在“借还”上,那么图书馆最终将被这个时代所遗弃,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准则,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人文关怀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首先要看它为读者服务工作的水平。大学生读者是我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学生读者每天进出图书馆的最多,最需要得到图书馆的帮助,学生在图书馆这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接受教育的学生和接受服务的读者双重身份,他的学生身份体现在享用图书馆的教育和引导方面,他的读者身份体现在享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和服务,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图书馆应强调“以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馆员要把“服务育人”的理念自觉运用到服务之中,通过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感化读者,用良好的服务态度,规范的行为语言,优雅的仪表去感染读者,让读者心里有愉悦的感觉和健康的精神风貌,让读者感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温情,图书馆人给予的那份尊重于关怀,体会人与信息之间直接交流的自由空间和服务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人文环境,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优质服务,感受馆员的真诚。图书馆员应热爱学生,注重自身模范言行的感召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自觉地从“读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为读者服务”,达到服务育人之目的使图书馆成为独具人文关怀的高文化品味的殿堂,成为读者心目中真正的“馆员、乐园、学园、美园”。
徐娟
2012年4月1日
。
第三篇:图书馆如何有效结合读者进行服务图书馆如何有效结合读者进行服务
摘要。图书馆是随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成为人们休闲放松以及学习的新去处,结合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问题,文本从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普遍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了提升其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结合读者有效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20-01
一、图书馆服务读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
1.图书馆服务机制不健全
当前,各类图书馆服务读者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服务机制不健全是较为突出的现状。工作人员不能按照一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为读者提供周到的阅读服务,甚至一些地区的图书馆出现了“不见读者”的现状。究其根源都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引起的服务质量不足,首先,一些图书馆不能提供有效的文献检索平台,读者不能快速依据检索目录查询馆藏文献和书籍;其次,图书的借阅方式以及阅读环境的服务能力不足,读者不能有效的进行自助式的阅读或者借阅式阅读;再次,不能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舍进行相关高效的读书活动展开以及网络服务平台的搭建。可见,图书馆服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在服务时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服务的灵活性以及适当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2.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
除了图书馆服务机制的不健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不能在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主动的服务,其服务内容更多的局限在保障图书馆藏的完整性以及防止偷盗等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不能依据读者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读者需要了解馆藏中某一具体领域的书籍馆藏数和目录,工作人员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相关数据的检索,这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信息化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
3.图书馆阅读环境不佳
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提供健全舒适的阅读环境,也是服务读者的重要方面。其一,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撑,例如阅读桌椅、冬季阅读时的供暖保障,这些都需要图书馆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其次,在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环境时,还应注重周边服务,诸如卫生间、饮水设备等服务设施的保障。总之,一些阅读环境不佳、周边设施不全的图书馆很难形成高质量的阅读服务能力。
4.宣传工作以及信息反馈能力较弱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并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场所的提供和书籍文献的借阅,围绕“图书文化”可以有诸多方面的活动,例如读者见面会、专家学者读书讲座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而当前诸多的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的服务更多的局域于提供阅读场所和办理图书借阅手续这样传统的服务。另外,在图书馆采编了新的书籍以后,不同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进行信息的传播,并且不能及时的反馈读者的意见,总之,不能有效的依据图书馆搭建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而仅仅将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在“图书”服务上,也是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不足之处。
二、图书馆有效结合读者进行服务分析
1.努力构建体系化的服务模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总体来说,在本学期,图书馆读者协会无论是在精品活动还是日常例行活动中,收获到的效果和影响都是可观的,但在某些活动的前期准备中出现有沟通不足和宣传不及时等问题。希望在下一学期的活动开展中,能够弥补存在的不足并逐步完善制度,将活动开展的更为顺利,亦将志愿者的精神宣扬的更加广泛。
图书馆读者协会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