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
雷州文化底蕴精深博大,名城人才辈出翰墨飘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天南重地”的雷州这片红土地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保留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物。
近几年来,雷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打造文化大市,构建和谐雷州”的发展战略,努力挖掘、整合、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传承和弘扬雷州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响“广场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三大特色文化品牌。
依托文化广场
开展文化活动
雷州市围绕先进文化主旋律,依托雷湖南北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以此辐射农村。2006年,由雷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统筹策划的雷剧艺术节,是一次“大舞台、大气势、大场面、大影响”的艺术盛会;2007年,在夺取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阶段性胜利后,该市又成功举办中国雷祖文化节暨雷州国际美食节,这是该市委、市政府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亲和力的体现。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和谐雷州”为主题、为期十五天的每年春节雷州传统文化艺术活动都让雷州人民大饱眼福。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组织专家“把脉”“问诊”,对醒狮、傩舞、人龙舞、蜈蚣舞等独特民俗文化的套路、服装、道具、音乐等进行改造,就”
如何挖掘、研究、包装、推介雷州优秀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为打造雷州文化品牌建言献策。这些活动,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湛江日报等数十家大媒体的眼球,有力地宣传了雷州,推介了雷州,打响了雷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该市以雷湖文化广场为中心,联动发展城乡文化,广泛开展农村“三文”(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举办农村文化节)及送戏、送书下乡活动。近几年,该市建设文化楼106座、文化室1356间、文化广场63个、文化活动中心85个,公共休闲场所等一大批,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健全。目前,该市已创建特色文化村126条,有72条村被评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
近几年,该市每年在雷湖文化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晚会)、电影晚会、雷剧演出不少于100场,以广场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艺活动空前活跃,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依托文化古迹
打造旅游雷州
在雷州这片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上,遗留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现有古遗址50多处、古窑址60多处、古建筑500多座、古寺庵100多座、知名景区(点)20多个。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雷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该市计划用五至十年时间,重点规划建设雷祖祠雷文化主题公园、白水沟四星级旅游宾馆、赤豆寮岛海上乐园、坡正湾鹭鸟家园、
古火山遗址鹰峰岭、九龙山自然风景区、乌石天成台旅游度假村、中国十大古村——邦塘村、清瑞园楹联碑廊、西湖风景区等十个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旅游特色品牌,把雷州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依托先贤文化
打造文化雷州
古代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寇准、苏轼、苏辙等“十贤”把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生产技术和浩然正气带到这里。他们为雷州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和遗迹,丰富了雷州历史文化的内涵。经过这些先进文明的滋润,这片瘴疠之地变成了肥沃土壤,终于孕育出了以清代陈昌齐、陈瑸、陈乔森、丁宗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雷州半岛本地人才。因此,该市加大挖掘、整合和宣传这方面文化资源的力度。整修了十贤祠、苏公亭、苏公井、骑楼街、天宁寺、高山寺等名胜,修复了陈瑸故居,修建了清端园、二公(陈瑸、陈昌齐)祠、陈瑸碑廊、调风名人馆及靖海宫楹联碑廊等。它们不仅成为旅游圣迹,也成为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此外,该市还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了奠定名城建设规划基调与格局的雷州市新华书店、雷湖文化广场、雷州市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建筑,对宣传雷州、推介雷州起了积极作用。在做好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市还组织出版了《雷州历史文化大观》、《雷歌大全》、《雷州歌大典》、《雷州歌精品鉴赏》、《雷州石狗奇观》等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书籍,全方位挖掘雷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
在2007年举办的中国雷祖文化节暨雷州国际美食节中,该市邀请专家学者对先贤陈文玉、陈瑸、陈昌齐、陈乔森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就是
为了传承先贤的优良品德,提高雷州人的素质,并凭借这些历史文化瑰宝及先贤的名人效应来宣传雷州,擦亮名城。
通过这些措施,雷州市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8年,雷州歌、雷州石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歌传承人何希春,姑娘歌传承人陈家悦、符海燕被广东省文化厅确认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邦塘村入选“中国十大古村”;雷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说:“雷州辉煌灿烂的文化,是历史遗留给人民不可再创造的宝贵资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些甚至具有国际性。雷州人民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美好家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书记李昌梧、雷州市市长罗滇南说:“几年来,雷州大力挖掘、整合、弘扬雷州传统文化,用和谐文化凝聚人心、点燃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已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雷剧节后,雷州社会呈现出和谐团结、一片平安的景象,用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是雷州发展不变的主题。”
推陈出新,构建雷州和谐文化;励精图治,谱写名城华丽篇章。
第二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1、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广东精神”。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答。汪洋书记提出要提炼新时期“广东精神”后,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股讨论广东精神的热潮。务实、开放、包容„„这些几乎已经成为广东符号与广东印象的标签,再次成为南粤大地的热词。
毋庸置疑,时下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广东都将处于攻坚时代——转型升级需要攻坚、社会服务创新需要攻坚、深入改革需要攻坚„„此时的广东,未来广东,尽管已经22年勇夺全国经济总量冠军,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广东丝毫松懈不得、骄傲不得。回首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骄人成就,将来的路,我们更需要提炼出广东精神,加以弘扬,以实现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与建设幸福广东的全面胜利。结合新时期、新背景,我们需要弘扬怎样的广东精神。
务实。广东人历来以务实而著称,但由于近年来兄弟省份、兄弟省份的城市与广东及广东各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缩短,也让不少广东民众、广东的领导干部沾染了浮夸的习气。害怕被超越、害怕被换位;因此不惜不切实际地推工程、上项目。甚至一些地方领导为了任期内能交出高分的成绩单,寅吃卯粮、涸泽而渔,表面上数据风光,实际上却为地方科学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因此,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东要沉住气,说到底要秉持务实的优良传统。现阶段来看,把转型升级的工作做好办实,就是最大的务实。转型升级,也许短期的经济增长率会不好看;但最终的受益者始终是老百姓。只有经济增长的质量上去了,那么老百姓才能分享更多的蛋糕。因此,务实,就是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不搞浮夸风、不搞“短平快”、不为一时的脸面。切实将转型升级工作做好,离不开务实的态度与理念。
开拓。广东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开拓”的意识。在国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与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广东需要继续当好拓荒牛。广货长年出口旺盛,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强心剂。但在传统的贸易伙伴出现经济、消费疲软之际,广东该如何寻求新的发展极。瞄准国内腹地、瞄准新兴市场。在汪洋等省领导的推介下,广货近来大力挺进中西部、东盟等新兴市场。广货在国内攻城掠地,已经成为广东开拓意识、开拓精神的新时代范例。然而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广货在开拓市场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东盟市场等国外新兴市场。我们的省领导有开拓意识不行,也要广东商人、广东民众弘扬开拓精神,积极迈出“家门”的步伐。
敢为。广东敢为天下先,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广东经济的长期领先,无论是改革的魄力与勇气方面,都出现了懈怠、削减的迹象。这对颇需改革攻关的广东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愈是到关键时刻,愈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否则就容易被追兵“弯道超车”。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广东不先行先试,那么江苏、浙江就走在前头了。改革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倘若广东不敢改革、不轻易改革;那么就难免会丧失经济发展水平乃至经济总量的领先地位。因此,全省上下要弘扬“敢为”的精神,鼓励、提倡敢于尝试、敢于改革,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只要不与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要接受、原谅试错、改错。
致远。也许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短期收获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效果,甚至现在还会招徕批评、责骂、否定不断。但是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就要有不怕暂时挨骂、不惧暂时被批的勇气与理念。功不在当代、功不在近期;但却是利于广东的后世子孙的。因此,要弘扬致远的精神,为当下考虑的同时,更要为将来考虑、为子孙考虑。建设幸福广东、低碳广东、法治广东„„都是“利在千秋”的重要战略部署,也许五年十年内收效不那么明显;但只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那么将来的广东人一定感谢我们现在所做的。
自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省情。尽管经济欠发达的非珠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渐入佳境,已经显现突出的后发优势。但还是有不少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民众埋怨这、埋怨那,怪国家、省没给足够的政策、没给足够的资金、没给足够项目。内因是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城市也一样。广东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既要省和发达地区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欠发达地区牢牢把握机遇,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为迎接新一轮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待后发地区而言如此,先发地区亦然。部分先发地区总是盯着优惠政策不放,已有“特”,想更“特”。步入优惠政策才能发展的误区,是危险的,也是不可靠的。全国上下这么多省份、这么多城市,谁不想多些优惠、多些政策。国家能给多少。倒不如好好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做到自强不息、自我突破,而不是动不动要省出面、国家点头。自己的功夫还没下足,就老是依赖外部力量推一把,这也是不大现实的。
广东,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起点、新使命、新任务,这需要用好我们的传家宝——广东精神。只要弘扬好广东精神,那么辉煌永远属于广东、广东人民。
这种“广东精神”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古到今,开放兼容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岭南文化天生具有开放兼容的品性。岭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广东人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广东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封闭在自我循环的小圈子里,具有向外拓展的特征。广东人移居海外,始于唐宋,从明代开始,更有成批的人出国谋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广东人出国人数最多时期。由于人多地少,战乱饥荒,生存条件较差,广东人又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且有地处沿海的便利,大批广东人外出到异国他乡打工、做生意。广东侨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粤东地区旅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南洋首富郑智勇到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霍英东、曾宪梓等等,广东人“走出去”,闯天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移民文化和商品意识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无止境的追求。在海外移民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传播,同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独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
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让广东人先行先试,经受新的洗礼,树立起开放、兼容、开拓的崭新形象。广东人民敢于面对外部世界,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坚持排污不排外。引进大量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大量人才,广东容纳和吸引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外来工,更是体现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精神。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广东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二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已被打造成我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拓宽我省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拥抱世界,融入世界。
敢为人先是广东人显著的精神品格。可以说,用敢为人先表达广东精神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恰如其分的。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海洋文化具有勇于拓展、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同舟共济的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内外广东人都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于冲破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著称于世。他们以大海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奋力拼搏,充分体现可贵的首创精神。
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眼光和气魄,许多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近现代,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
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广州农讲所,省港大罢工,东征北伐„„一个个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人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
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到中国国内制成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从广东籍左翼作家洪灵菲、冯乃超、戴平万、冯铿等成为中国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支重要生力军,到当今学者泰斗、一代宗师饶宗颐;从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陈波儿、蔡楚生,到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梅益„„无不体现广东人敢为人先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是处处表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从建设文化强省、到创新社会管理,广东人都勇立潮头。他们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的佳绩。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形象描述。可以说,敢为人先是广东人当之无愧的文化精神。当前,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仍然需要发扬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文明向上既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党的十七大明确作出的要求和部署。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明向上。
文明向上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既立足广东,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广东精神内涵之一,这里特指精神财富。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追求和向往文明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没有国界的。昂扬向上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两个文明建设”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自满,不停步,不懈怠,不僵化,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是广东鲜明的时代精神。提炼打造文明向上的“广东精神”,体现出广东特色和独创性,是广东精神区别于其他省区市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试验区,率先建成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地区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凝聚文明向上精神。只有广东率先践行文明向上精神,为全国作出示范和榜样,才能推动我国成为文明向上的国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200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从而,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在培育文明向上精神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面对“小悦悦事件”反映出来道德滑坡现象,亟待整个国家和民族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以党和政府的文明向上的精神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向上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东在这方面也应该先走一步。
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必将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认为,“广东精神”的提出,不只是一句口号,关键还在于践行。
“广东精神”一出台,各大报纸网站也都相应的进行宣传,如今,新广东精神迅速传遍南粤,打开各大广东网站的论坛,对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有很多观点和跟帖,短短时间就形成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思想共振。虽然广东精神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九个字,但它的理念是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提高人民道德修养,提升广东文明形象的时代要求。
“广东精神”,不能像一阵风,而是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的心坎里去,让大家都来积极践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要社会,团体,市民的一同努力,将之转化为行动引领。“广东精神”应作为当前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实际行动的引领。新的历史时期,政府机关要讲求
“政德”,企业商人要坚持“职德”,家人朋友要重视“道德”,有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将”厚于德”更好地实践到“敏于行”上来。
“敏于行”是对新广东精神关键在于践行的体现,也体现了一种先行先试、不尚空谈、务实敢闯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广东精神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的实质是要多做实事,多做有益的事,而不是在于呼口号,在于唱颂歌唱。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目标,不需要过多的数字,不强调太多的精神,要的是以精神作为引领,切切实实做出好事来。
作为新时代的广东人,新时期广东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它是当代广东人实干精神的彰显,我们应当以新广东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为建设幸福新广东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五)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五)2考试时间:30分钟
1.广州、深圳等先进市早在年就建立了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单选a2001
b2003c2004d2007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c
2.深圳市市、区文联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于2004年,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规范运作,并探索出有效的工作模式。单选a市区联动b城乡联动c官学联动
d政企联动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a
3.《广东规划纲要》要求,2011-2015年,全省投入亿元以上,用于支持文化强省建设。单选a250b225c230d200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4.广东强化文化强省组织政策保障有。多选a广东加强文化强省组织领导
b广东加大文化强省财政投入力度c广东加强文化强省法规建设d广东落实文化强省经济政策您的答案:abcd正确答案:abcd
5.广东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若干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措施将涵盖了。多选a税收b土地c金融支持d费用您的答案:ac正确答案:
abc
6.在文化消费补贴上,佛山南海区的方法是每年拿出2000万元,通过采取的形式,对文化消费提供者、文化服务提供者进行补贴。多选a发放消费券b直接税收减免c政府采购d竞争性分配您的答案:ab正确答案:cd
7.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就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制定颁布具体文化建设项目,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指导各级政府贯彻实施,并在实施中监督和检查。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8.文化强省建设要转变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实施按项目拨款和以奖代拨,逐步将政府对文化事业经营单位的无偿投入转为国有资金投入。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9.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经费缺口较大。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10.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样,要顺利推进,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有完备的法制保障。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第四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讲稿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文化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美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今天我们重新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意义非凡。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只是唱歌跳舞吗。文化只发生在音乐厅和博物馆里吗。文化只是艺术家、文学家、学者等少数精英的事情吗。文化是余兴消遣或是有钱有闲之余的奢侈品吗。世界上有关文化的定义达200多种,比较权威定义源于《大英百科全书》引用的美国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形式上也是。无论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官方文化还是民间文化,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广东的戏剧有:粤剧、潮剧、汉剧、采茶剧、客家山歌等,粤剧、潮剧、汉剧三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7年前,中央确定广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启动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序幕。2010年8月,汪洋书记正式发出“动员令”,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在未来5到10年内大力建成“文化强省”。
文化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任务一个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振兴经济,其对自身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说:“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意义
汪洋书记指出。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地区崛起,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准备。如果没有雄厚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我省就会在未来的竞中丧失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持续,社会发展将难以和谐,科学发展也就难以实现。
(一)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文化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始终担当向导和推动的重任。欧洲地区的崛起,就与文艺复兴有很大关系。再看我国,康乾盛世时期,经济总量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后来国力衰败,究其原因,就是拒绝外来先进的文化及科技。
所谓的经济一体化是指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其特点表现为:“
1、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与促进;
2、文化与科技紧密联系;
3、文化软实力影响不断加强;
4、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作用。”因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必然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以及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战略要求。
文化创新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式,也将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形式。文化创新能够培养各种文化形态的价值,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历史阶段,物质产品的提升不能离开科学技术,更不能离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人文理念,这些都是文化范畴。
2009年7月1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宣告2002年提出的“文化大省”的目标已经实现,未来5到10年内,广东要大力建成“文化强省”。
一般而言,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社会就进入了文化消费时代,而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
优化结构上: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徐静:“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目标要求,充分挖掘我省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体系,着眼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围绕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依托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十大文化品牌”。
我们要大力支持鼓励文艺创作,生产更多富有贵州特色,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能体现贵州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精品力作,让文艺创作旺起来。反复打磨优秀剧目,深入基层,推动惠民文化演出,让优秀剧目演起来。不仅要“种文化”、“送文化”,还要“养文化”,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化服务多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培养传承人,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和德艺双馨、规模宏大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使人才队伍强起来。
为了抓实“十三五”的文化工作,我们强调实干,狠抓落实。一要在深化改革中抓落实。将解决问题、弥补短板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切入点,通过改革发挥好文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现实担当。二在统筹协调中抓落实。推动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仅靠某个或某几个单位和部门是不行的,必须统筹好各项工作、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构建大文化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省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要在自身建设中抓落实。各级各类文化工作队伍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中再创新业绩、再作新贡献。(责任编辑/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