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驱动型乡村现代化发展途径探讨

发布时间:2014-4-6

信息来源:旅游研究院

中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快速扩张的动力已趋弱,中国需要多途径城市化,旅游型城市化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发展的一种自觉途径。乡村现代化发展是城乡两种生活方式并举、城乡同时现代化的乡村发展模式,主要是指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一、何为旅游驱动型乡村现代化发展

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的是澳大利亚学者patrickmullins,他于1991年提出“旅游城市化”(tourismurbanization),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

对于旅游型城市化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界定。北京大学“多途径城市化”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认为旅游驱动型城市化主要是通过吸引旅游客流以及刺激现代服务业、交通、商业、房地产、休闲娱乐、餐饮以及其它配套相关产业,为目的地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使人流、资源、资本向城市集中,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旅游驱动型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1)具有一定区域范围影响力的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以及人工吸引物等;(2)旅游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3)旅游及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而吸纳了大量劳动力;(4)形成以旅游资源或旅游区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增长趋势;(5)旅游服务体系完备,整体服务水平较高。

我们认为,旅游驱动型乡村现代化是指以旅游功能作为城镇功能的重要部分,通过旅游业直接或者间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从而改变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实现农民从农业转移向第三产业,城镇人口逐渐增多,城镇规模不断增大,城镇功能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城镇化的过程。旅游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有助城镇现代化的实现,旅游业与城镇化呈互推发展之势,城镇化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显著提升了城镇的综合实力。

二、旅游对乡村现代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预计到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要提高到70%以上,因此,未来10-15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过去一个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历史、体制等多种原因,中国的城镇化出现了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城市化的关键要素是人而非城,城市化的结构是产业结构而非物质结构,而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而非改变生活场所。旅游型城镇化是未来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路,是城乡两种生活方式并举、城乡同时现代化的城镇化,旅游型城镇化与其他城镇化类型兼容性强,可优势互补。

1.旅游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其联动效应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关联度的朝阳产业,它具有的综合性、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这使旅游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能很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并融合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而这些新业态的出现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旅游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

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服务业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增加。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村民的从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转为现代的农商结合模式。

3.旅游有助于改善城镇基础服务设施

旅游业是涵盖食、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综合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区域的基础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而且,随着旅游的深入发展,会推动区域休闲度假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相关产业产品的换代升级。

4.旅游有助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修养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旅游业扩大了区域对外开放,通过增强区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流通,加速当地居民的观念更新和文化素质提升,在就业的同时感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更快地接触和接受现代文明,在物质和精神上均实现现代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城镇化过程中“人”的城镇化。

5.旅游发展有助改善和保持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旅游在开发中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的保护,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旅游消费符合新时代的消费观,在推动城镇发展的同时,能合理调整城镇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镇目标。

三、旅游驱动型乡村现代化发展的若干途径

乡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伴随着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本文根据城镇化驱动力的产生根源,探讨了以下四种旅游型城镇化的途径。

(一)城郊辐射型旅游城镇化途径

1.城郊辐射型旅游城镇化概述

城市化的不断深入,饱受“城市病”困扰的都市人群,都非常渴望亲近大自然,对绿色、休闲、健康有着强烈的诉求,他们需要用慢节奏的生活来缓解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

位于大中城市城乡交错地带的村镇,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受城市经济及基础设施等辐射影响,这些地区通常交通便利,可达性较强,同时又具有优美田园景观,这类村镇通常会成为旅游地产的青睐对象,以服务本地居民为城镇发展目标,为市民提供各种郊野休闲娱乐活动,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逐渐发展成旅游休闲小镇或者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休闲小镇,从而实现旅游型城镇化。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城郊尤为多见。

2.城郊辐射型旅游城镇化实施途径

城郊辐射型旅游城镇化实施途径可概括为:

(1)农民或劳动力会逐渐向城镇转移,农民不再是单纯的从事农业,除了传统的农业,会更多地集中于提供餐饮接待等服务;

(2)村镇生产生活资料逐渐转向为旅游服务,村民的住宅从传统的居住功能转为旅游接待,农田则由传统的种植功能转为观光采摘等旅游休闲功能;

(3)村镇产业逐渐转向餐饮接待、观光休闲等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4)村镇住宅不仅仅服务于本地农民,城市居民会考虑购买第二住宅用以周末休闲度假,同时城镇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会吸引周边农民或其他投资者来此购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城镇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农业人口,逐渐转为农业人口和城市居民的组合。

3.案例介绍

城郊型旅游城镇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成都市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五朵金花”就是成都农家乐旅游的典范之一。“五朵金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分别是在该乡五个村庄的花卉种植基础上,通过“花”和“农家乐”,把城市和乡村连接在了一起。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成功地实现了以旅游推动地区城镇化过程。

(1)从地区性质看,该区由成都市锦江区城郊的一片农村地区华丽转身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

(2)从农民角度,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突出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通过多渠道来增加农民收益,首先,农民可以通过土地的转包、出租等形式获取租金[11],其次,构建农民就业体系,开发服务型、社会型、自主型、创业型、公益性等不同岗位,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同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利益。农民从以前从事农业转为以服务接待业为主。

(3)从农房改造和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三圣花乡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注重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并配套建设学校、农贸市场、社区公共服务站、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聚,即将完工的2个农村新型社区占地500亩,能安置农民2.2万人[11]。

(4)从农业角度看,“五朵金花”地区已不再是经营传统的耕作种植农业,替代传统的农业的是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这里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景区依托型旅游城镇化途径

1.景区依托型旅游城镇化概述

一些远离城市的著名自然风景景区,由于环境容量及自然条件的限制,通常不具备接待大规模游客的条件。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的小镇或村子,虽然不在景区范围内,但自然景色也不错,加上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分担了景区的旅游接待工作,最终成为景区的旅游集散地,形成人口聚居地,从而实现旅游型城镇化。比如九寨沟景区、黄山景区周边区域的城镇化。

2.景区依托型旅游城镇化实施途径

景区依托型旅游城镇化实施途径可概括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0]汤口镇志办.第五章旅游业.汤口镇志.http://www.xiexiebang.com/dochtml/1/2009/8/3/1855939545.html

[11]周莉.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j].职业圈,2007,(3)

[12]盛永利,黎筱筱,杨小兰等.told模式: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