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县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一、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嵩县位于洛阳市西南部,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人口59万。依托优势资源,嵩县已开发白云山、天池山、木札岭、陆浑湖等8大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旅游强县、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殊荣。

嵩县自1992年开发白云山以来,车村镇的龙王、铜河、水磨等9个行政村以及德亭、旧县、库区等乡镇的景区周边行政村相继发展起农家宾馆,目前全县农家宾馆已达到800余家,床位2.4万张,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特色鲜明的农家宾馆不仅满足了游客需要,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实现了旅游脱贫致富的目标。车村镇木札岭村民组家家建起了农家宾馆,有的甚至发展到两、三家,该村68家农家宾馆最高年收入达70万元,户平均收益达到10万元,人均2万元左右。该组已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民组,真正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目标。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过去烂在山里无人问津的核桃、板栗、松籽、弥猴桃等山货年产销量达100万斤,同时有效带动了蔬菜种植业、生态养殖业、运输业等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真正成了富民支柱产业。2002年,木札岭村村民李双趁对自家占地3分的老房子进行改造,发展农家宾馆,设臵床位20张。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09年她在村边平整土地2亩,投资120万元,高标准新建了1座农家宾馆,房间数达到55间,床位130张,2011年收入70万元,纯收入达到38万元。该村在外做生意的张朕强,每年在外能挣5万多元,他看到邻居都在发展农家宾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2010年按照农家宾馆“十统一”的标准,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农家乐,2011年,他的农家乐纯收入达到12万元左右。他说:“在自己家里发展农家宾馆,不用东奔西跑,风险还小,比外出做生意强多了”。

随着旅游业发展,依托传统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已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一是再大的旅游景区范围仍然比较狭小,事实上是“笼子旅游”,发展乡村大旅游,是打破限制,真正实现以乡镇为范围的自由化旅游的有效途径;二是随着物价上涨,景区门票不断提高,加重了游客负担,把很多中低收入客源挡在门外,使旅游惠民工程的效果大大降低;三是嵩县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广泛性,给我们提供了发展乡村大旅游的基础条件。嵩县8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分布着旅游资源,我们不可能把80%的国土进行地域分割,画地为牢,建成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四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投资很多钱,开发一小片,带动一个点,更大范围内的农民致富无法解决,乡村大旅游刚好避开了这一弊端。在此背景下,2008年嵩县开始尝试以乡镇为单元的新形式的乡村旅游。按照“一乡一品”的原则,通过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为把整个乡镇作为一个大的无门票旅游区。改变以往的依托传统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而是以乡村自然环境、优美景观、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特色建筑和民俗文化等资源为吸引物,开展乡村旅游,实现一样劳动,两样挣钱,为旅游市场提供崭新的旅游产品,培育旅游产业生力军。通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快速实现旅游产值翻翻,这是探索和实现旅游惠民工程新的尝试。

目前,白河镇的自然生态乡村旅游、大坪乡的万亩油菜基地、九店乡的石头部落等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同时,还有车村镇的十里芳香谷、库区乡的玫瑰园、何村乡的小杂果基地、田湖镇的红提葡萄基地、饭坡乡的生态长廊和环湖自驾游、大章的核桃山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正在加紧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实践证明,乡村旅游是改变资源利用方式,贫困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可靠载体,乡村旅游大有作为,旅游扶贫切实可行

2、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实事求是,针对乡村旅游的需要,多设立一些符合实际的项目

3、旅游、农业、水利、林业、畜牧、交通等涉农部门和行业,应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和调整工作思路,面对广大农村的切实需要和广大农民的实际愿望,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尽最大可能向乡村旅游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