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村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州日报
近几年来,长兴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载体,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惠农富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取得了明显成效。长兴的乡村旅游,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正逐步形成了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
一、长兴乡村旅游的成效
长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和农事节庆活动”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3个,省五星级农家乐3家,省四星级农家乐7家,省三星级农家乐14家,已认定挂牌的农家乐50余家。2007年以来,我县乡村旅游工作考核在全省连续三年一等奖。2009年,全县共发展农家乐260多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43.8%。
1.有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家乐”的兴起,开拓了我县农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确保了农业资源的有效旅游,调整优化了农业结构:一是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农民就地发展第三1产业;二是农户收入增强,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三是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以顾渚村为例,全村共有劳动力2000余人,而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400多人,农产品、旅游车队等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70多人,全村从事与农家乐旅游相关工作的占全村劳动力的将近80%。2009年顾渚村50%以上的农家乐的营业额超过100万元,户均营业额约70万元,户均净收益18万余元。同时,我县通过结合农事节庆活动发展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其中,雉城镇渚山村梅农的收入由以前的40多万增加至800多万元,二界岭乡樱桃销售收入由50万增至200万余元,和平镇城山沟桃子销售收入增至200余万元,桃子由原来的论斤卖,变成了现在的论个卖。
2.有效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农家乐”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它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从长兴发展乡村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观光旅游的认识,而且带来了更新、更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和发展理念。长兴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园为载体,以农业节庆活动为抓手,吸引了大量的过夜游客,带动了景点观光、城市夜游、乡村度假、餐饮服务、旅游车队、日用品洗涤、农产品种植销售等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旅游功能,延长了旅游产业链,丰富了旅游业态,增加了旅游内涵,发展了旅游经济。目前,我县“三位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9年接待来自上海、福建、山东、江苏、安徽、黑龙江等省及省内兄弟县市旅游系2统参观考察团60余批,其中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旅游学院举办的乡村旅游发展专题研修班都把长兴作为考察研修的基地。
3.有效提升了乡村文明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他们对服务接待和旅游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促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过去较为封闭的农家乐业主直接面向市场,与游客进行面对面交流,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素质,促进了农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的提升。目前,我县“农家乐”已经成为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农家乐”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农家乐”有效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2008年长兴顾渚村被评为全省“魅力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区域的顾渚村、金山村、方一村、大岕口都分别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特色村。
二、长兴乡村旅游工作
1.政府主导,建立发展机制。
长兴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并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主要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了好的发展机制,即“三平台、二结合”。三平台方面,一是有了一个好的组织平台。建立了一个从县到乡、协会以及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完整的组织体系,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切实解决了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保证;二是有了一个好的3政策平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兴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举办农业观光节庆活动和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有关事项协调会议纪要》等一系列的优惠和支持发展政策,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有了一个好的资金平台。县财政每年安排农家乐专项资金100万元,对农家乐进行奖励和补助;县农业发展基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和举办农业节庆活动也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必要的资金支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二结合方面,一是实行一产和三产的有机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依托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园和农业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实现了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实行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长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村庄环境面貌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又推进了农村休闲场所、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两者实现了良性互动,共同发展。长兴乡村旅游在近几年之所以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其重要原因是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真正实现了两者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由此也直接带动了农民素质的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
2.规范管理,形成导向机制。
一是科学规划,引导全县农家乐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原则,2006年,我县完成了《长兴“新乡村游”(农家乐)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了我县水口茶文化乡村游、八都岕健康休闲游等富有特色的农家乐发展重点区域、次重点区域、一般区域以及限制区域,引导了农家乐的区域化发展,为实现农家乐的规范管理和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实行农家乐发展的提前介入指导。根据《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需申报享受农家乐优惠政策的,按照《申报农家乐认定及新申办农家乐的要求和程序》,开展提前介入指导,各乡镇按照申报条件和程序给予初步指导,首把农家乐用地、建设合法关,其次是由环保、卫生、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实行上门指导,确保农家乐环境保护和安全工作措施到位,最后由农家乐发展综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给予认定。三是实行标准化引导。制定并出台了《长兴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长兴县地方标准《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db330522t31-2005)、《长兴县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等标准,2007年,在农家乐精品改造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县又制定出台了《长兴县特色精品农家乐规范标准(试行)》,促进了农家乐服务规范的进一步提升。四是开展农家乐年审复核和整治活动,实施动态化管理。根据发展需要,农家乐发展综合协调小组办公室加强日常动态监管,把好准入关,对新申办农家乐进行前置指导。联合环保、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对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区域每月开展1次集中整治,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农家乐的规范发展。
3.创新服务,落实具体举措。
一是牵头农家乐组织化建设。我县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和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农家乐服务组织化体系建设的指导。建立了县、乡两级的农家乐自治协会,及时开展农家乐接待、咨询、投诉处理等工作;设计、建设了水口乡农产品市场,形成了我县第一个服务农家乐的规模化土特产贩售中心;联合县运管部门对农家乐旅游车队进行了规范管理,成立了具有营运资质的农家乐旅游车队,为上海、杭州等地游客提供上门接送服务;实行农家乐餐器具和床上用品的集中洗涤服务,使农家乐接待设备清洗走上了正规化道路;引导农家乐经营户为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保障游客人身安全等,有力地推进了农家乐产业链的优化调整。
二是开展精品示范工程。近年来,我县由农家乐综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在全县农家乐中实施了规范提升工程和特色精品工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2006年以来完成特色精品改造13户,规范提升农家乐40户,从建筑外观设计到内部装饰,从民俗乡土氛围营造到农事参与项目设置等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在改造资金上给予补助。精品示范工程符合农村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建立“乡土专家”制度。2009年聘请了4名源自建筑、文化、餐饮、园艺方面的“乡土专家”对乡村旅游的精品化、可持续化发展进行指导。从农家乐建筑改造、园艺设计、卫生条件、礼仪文化、乡土健康菜肴、服务水平、住宿条件等方面进行“保姆式”指导,在全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6形成良性指导发展机制。
四是强化培训、竞赛服务。旅游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定期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开展包括厨师、客房服务技能等各种教育培训,强化了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保证服务品质的提升;每年组织星级农家乐业主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交流;连续举办了三届长兴“农家乐特色菜肴”技能大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研制农家特色菜肴的热潮,对提升我县农家乐菜肴知名度、挖掘特色菜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长兴乡村旅游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农家乐产品雷同,环境压力增大、农民建房扩张以及安全监管漏洞等方面,需要研究解决。
国际上,乡村旅游是一项高端旅游产品,而在我国尚属新兴的初级旅游产品。在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法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10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
长兴乡村旅游目前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暨国际上划分定义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将会在更高层次上更好地发挥促进乡村文明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作用,并历史地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领头雁,同时,其品质和内涵将进一步得以提升和发展,并走向乡村休闲。为更好地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需要更好地统筹和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功能,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保障长兴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