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消费调查

—–社会调查论文—–

学院:化学科学学院校区:南岭校区班级:00083

团队名称:天南地北四人组队员:修成(吉林)李逢国(陕西)吴集钱(江西)黎立桂(广西)

联系方式:暂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是如何发展的呢。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否有所转变呢。请随我们的调查来探讨这个问题。寒假期间我们四人组在各自的家乡走门串户展开了一项农村文化消费的调查。我们深入到了农村的最底层,从他们口中直接获得了这份资料。

一、农村文化消费的地域差异

本次调查是由我们四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组成的调查小组完成的,四个同学分别来自吉林、陕西、江西和广西,天南地北,覆盖地域很广,可以说每个人的调查报告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所在地区或省份目前的文化消费现状,是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的。

我们针对这次的调查报告作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存在的文化消费的地域差异令人吃惊。从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合理性来说,北

1方优于南方,西部优于东部。北方的农村每年开展像放电影、扭秧歌、锣鼓赛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较多;而南方的文化活动则较少,只有像过年时候开展一些舞狮之类的活动,平时则很少有集体的文化活动。我国的西部则是文化活动比较丰富的地区。西部农村的人们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唱《秦之声》到扭秧歌,从二胡到戏剧表演,应有尽有。而东南部也是一个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相对较少的地区,农村里的文化生活内容也大多只限于打扑克、看电视、下棋之类的个别活动。

产生地域性差异的原因很多,我想经济和文化渊源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南部的广西和东南部的江西,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未得到很大的提高,基本都是刚解决温饱问题,故大部分收入仍花费在吃和穿两方面上。故对文化消费的投入较少。而我国的西部和北部则是有着浓重的文化氛围的地区,一到冬天基本就是闲着,不像南方的亚热带地区的农民长年在忙碌着,故能有时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我国的西部虽然经济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里渊远流长的文化对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当然对文化活动有着特殊的感情。因而我们对今天的西部人们的令人可喜的文化消费现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文化消费的年龄差异

在调查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对上述十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尤其表现在对文化娱乐内容的选择上,例如

2对电视和广播节目,老年人普遍喜欢戏曲类、文艺类节目《秦之声》、《戏曲大观园》、《戏谜乐园》等,而青少年则对此类节目没表现出太多的兴趣,而对电视剧、足球、篮球、新闻等节目表现出兴趣。同时青少年收听广播的人数明显少于中老年,但在看书方面又远远多于中老年。对文化消费的投入中青年也明显高于老年人,而参加那些民俗文化活动的积极者则往往是那些中老年,青少年则少得可怜。调查中,大多数青年人反映村里的民俗如秧歌、锣鼓、社火等太落伍,没新鲜感,但更希望村里能组织像《农村青年歌手大赛》之类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谈及对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人都持乐观态度,从上述不同年龄段村民所反映的情况中也暴露出一些农村文化消费的问题,如文化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村民的需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农民的文化层次很低,当他们接触新文化的时候就需要一些引导,按国家规定,乡镇都要有文化站,但如今的文化站大多数是没有的,即使偶尔有的也是只有一块牌子罢了。文化站应该是农村文化的一块阵地,为农民们的文化消费提供正确的指引,如今看来这块阵地基本已经丢了。其次是各地方电视台应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民生活的栏目,为迷茫中的人们提供指导。

六、总结

文化消费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充实、是否有品位,都能从他的文化消费的形式和内容上找到答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取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物质消费的强劲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注重于物质生活,而导致了精神。quot;饥饿”。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后只有注重对文化消费的投入,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与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相适应,真正实现”两个文明”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