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村干部培训讲课材料)蔡善兴
这里讲的新形势是指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与我县农业生产有关的形势和三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今天所讲的对三农工作的思考就是对我县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内外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并取得可观效益,如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生存环境提高质量,走向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如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倡导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一、当前的“三农”形势
1、国际农业形势分析
①wto协定全面实施,关税将达到最低点。意味着自由化贸的开始。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特点:
一是制度上的私有化——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私有,人均耕地几十亩,美国,35亩/人。
二是布局上的区域化——按照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配臵种植业或养殖业布局,这种布局带来产品的产量高、质量好,不像我国由于困难时期,为了防止饿死人,只要能种粮的都种,
1不能种的也要创造条件种,开山造田、围海造田,结果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产品的产量与量质一年不如一年。
三是生产上的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农场为主,每个农场有几千亩规模。规模出效益,大规模的产销基地能成为市场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如,丹麦的农业和土地协会,是一个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民间组织。他们管理着1171个会员单位,1100个小农场和9个大农场,65400公顷的土地,342个畜牧场,自身年收入600万欧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亲和力。
四是投入上的科学化——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投入,高投入高产出与低投入高产出并存。
五是服务上的社会化——有专业的农机服务、农技服务、信息服务公司,有相对稳定的期货市场,保障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收入。
六是作业上的机械化——常规作物等能利于机械作业的农产品劳动成本大幅度降低。
七是分工上的专业化——有播种、植保、收获、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公司。
2
八是市场上的信息化——网络信息十分发达,获得可靠信息后,通过农业“订单”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时间以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九是经营上的产业化——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深加工,附加值高。
十是经营上的效益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农产品商品率高。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丹麦的农民仅占全丹麦人口的6.6%。平均1个农牧民生产的农产品就可以养活160个丹麦人。在丹麦,做农民是很自豪的。在距协会20多公里的一个奶牛养殖场参观中,我们知道这个养殖场,就是一个农场主,雇佣了一个管理人员,养殖着75头奶牛,靠种植自有85公顷土地的牧草解决奶牛的饲料。该农场主花费100万克郎,购置了一台荷兰产的全自动控制的挤奶机,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10800立升,每升奶纯收入在2.5克郎,年收入在300多万元。这对一个只有2人的农场,应该是不错的收入了。
③以上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大宗农产品(可以
3机械作业的品种)具有质优、价廉、货足的实际,如。小麦,美国小麦到我国市场价只有0.4—0.5元/斤(市场价,而我国自产小麦至少要高于0.1—0.2元/斤)。大麦、大豆、稻米、食用油、棉花等都有类似情况。但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十分昂贵。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丹麦的农业很发达,但农产品的价格也高。全国有耕地267.6万公顷,农场5.35万个,90%左右的农场都是私有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丹麦是个畜牧业产业相当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大量肉类、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术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方面都很发达。丹麦也是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渔场,产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65%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6%,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我们在往北驱车近4小时的时间里,高速公路两旁,几乎没有什么闲置着的耕地,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苗,还有刚翻耕的黑土地,象一幅幅紧挨在一起的披黑带绿的绒毯。
丹麦的农业产业组织规模都比较大。由于耕地大多私有化,私有农场的面积就比较大。其中有一个综合性的生猪产业组织,年供应欧盟就达3000万头肉猪;每个丹麦的农民,可以养活160个居民;就是在哥本哈根的火车站,我们也看到那些零售圣诞食品的小商,销售那种带奶油的象面包一样粉制的食品,每个价格大多在9-20克朗,质量稍好的
4要卖到45克朗一个。在这里,享受一餐早餐,就需要花费上百克郎。在奥登赛市的一个跳蚤市场,我们跟在几个列队上街操练的警察后面照相,其中一个自称其丈夫就在队列中的年轻妇女,与我们闲聊中,知道她买的15个宽皮柑桔,化了20克朗,平均每只柑桔相当于人民币的2元。
丹麦,是一个高度重视体育活动的国家,孩子从小就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这个仅有530多万人口的国度里,足球场就有4000个之多,其中1700个建在室内。在我们由东往西行至科林的途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尔夫球场,还有一座又一座的风力发电塔,从我们的视线中流过。由此可见,丹麦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程度了。
④贸易上的壁垒仍然存在。wto协定中大部份产品关税虽然没有降到“0”关税,但都有大幅度下降。各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利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控制国外产品进入。如,出口配额,利用wto中的红箱政策,进行反倾销等。(我们台州市的柑桔罐头行业被东欧进行了二次反倾销,应诉的是我们台州的黄罐集团,好才二次国际官司都打盈,因为我们的柑桔罐头价格便宜,来自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如果他们换个角度,从绿色安全方面来控制我们的桔子罐头,我想我们的官司就不一定能盈,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柑桔农药、化肥用得实在是太多,农残我想是肯定存在的,如果我们的桔子罐出口被控了,可想而知,我们三门7万亩的柑桔收入将为大
5幅度下降,尤其是商品性不强的柑桔只能像9
6、9
7、98这三年一样,倒在路边烂了。对于此,我们要从经营制度入手,转变观念,彻底抛开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质量、提高竞争能力,提高效益。这里所讲的制度就是合作社,我们的农民专业合社工作主要由农业局具体抓,效果比较明显。我国农产品绿色壁垒上的主要问题是农残问题,其次是保护济和添加济及色素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
我国主要的几次绿色壁垒。一是西兰花;二是大葱;三是虾仁。主要是在日本市场上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来是于日本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高,日本所有蔬菜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菜业协会,会长权力较大,因为日本领导人的选举是直选产生的,蔬菜生产者占有较大比例,所以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就千方百计限制国外蔬菜进入,他们对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农残指标定得要求比较高,往往高出其国内蔬菜的几百倍。如果能解决西兰花的绿色壁垒问题,我县西兰花的产业规模还可继续扩展,因为,日本从我国进口的西兰花价格在市场要比其本地生产的价格低14倍。这不奇怪,俄罗斯洋芋75元/斤,瑞典赖椒70元/斤,西红柿40元/斤,青菜14元/斤等,土地承包450元/亩。最低劳动力工资14美元/小时——瑞典。
2、国内农业形势分析
6①资源短缺,粮食生产为头等大事。
中国的客观问题是人多地少,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5%,中国在困难时期因缺粮,饿死了许多人,受这个教训,中国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当作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计划经济年代中央到地方对粮食生产层层下指标,叫指令性计划,每年都必须完成。我们三门县在9
5、96二年连续获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97粮食生长态势很好,可望可能获得先进县,结果被9717号台风袭击,全线海塘冲毁,许多农作物受到毁灭性打击,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大部份粮食作物颗粒无收。当时国家发放救灾粮食帮我们度过难关。
②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和农业人口占80%的客观实际,国家要稳定社会,首先要解决的是口粮问题。80%的农民一无养老保障;二无医疗保障;三无失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这80%的人稳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所分到的土地自然就成了农民的生活保障,也就是保障农民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的唯一办法。我国从84年实行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自主权,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农产品出现了从紧缺向有余的转变,同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
7源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的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农产品卖难问题,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分田到户的政策只能解决最低生产保障问题,而不能解决农民走向富裕奔小康的要求,许多农民为了寻找富裕生活弃乡、弃土,转向
二、三产业,因耕地抛荒造成的资源浪费成了新一轮的农村政策的体制性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的不可知性与生产者的盲目性交织在一起,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农民的自身素质与传统的作业方式,加上农药化肥的滥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成为当代政府与有识智士的共同话题。
③现行农村土地的政策的缺陷,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细碎化严重。每户“1亩3分地“,并有许多个地块,不利用于耕种,不利于管理,生产成本高。
二是生产无组织、无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度很大,随意性、盲目性并存。种什么、养什么好,心中无数;如何种、如何养凭经验或模仿别人,缺乏科学依据;产品的规格如何、质量如何、卖给谁、能赚多少钱,在事先和操作过程都不清楚。
三是政府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想与农民沟通,专业化服
8务缺乏有效的栽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面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不可能每家每户上门服务。
四是不利于专业分工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块效应。单家独户什么都种、养一点点,什么都只有一点点的生产方式,不利于专业化分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专家也只有研究某项专业,才能成为行家,这样说来,农民什么农活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也出现,只知道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经验主义倾向,缺乏科学知识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土地分散到农民手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属于农民本身,想种养什么,以及如何种养的权利都在于农民自身,所以,特色优势产业就很难形成区块经济,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带难以实现。如,我们三门的海产品产业,能形成现在这样的块状经济,有它的客观条件所在,但也走过了曲折道路。
我县海水养殖得以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是“9711”号台灾后的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一时不能种植庄稼。
二是有中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鼓励政策。三是特有的自然条件,只有海岸线上可以养殖。四是土地性相对集中在村集体种。五是市场的拉动和政府的推动。
9但也遇到许多困难,如,下栏塘、红旗塘、永福塘等等,几呼所有养殖塘的种改养,当时都遇到部份村民的反对,上访案件不少。现在看来,种改养是对路的。
3、三门县社会经济发展态势。①农业发展态势。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标准海塘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实施,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从而进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结构态势越趋合理,“特色农业强县战略”功不可抹。十大特产业基地基本形成,海岸线区块20万亩海珍品养殖基地;沿海平源区块3万亩出口蔬菜基地,3万亩大棚西瓜基地,10万亩精品食基地,100万羽禽蛋基地,7万亩优质柑桔基地;山区半山区区块3万亩名芋基地,1万亩翠冠梨基地,3万亩杨梅基地,10万头商品猪精养基地基本形成。
三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越趋明显。因土地经营权流转而得到的土地的生产大户与贩销大户大幅度上升,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1.7万户,年营销额50万元以上的营销大户740户,分散的小农户逐渐减少,由于专业的再度分工,土地将逐渐流向种植能人手中,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凸现。
10四是市场主体异军实起。到04年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50家,合作社51家、民营农场15家。这些市场主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地、生产标准、品牌和相对稳定的市场,生产经营效益逐步提高。
五是农业走出去趋向剧增。今年我县农业劳动力外出约10万人,其中从事种、养殖者6万之多,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大棚西瓜、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六是品牌农产品数量多、层次高。到目前我县农产品商标54个,涉及农产品120种,知名度比较高的有三门县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旗海牌”为浙江省名牌,三门县绿毫茶叶合作社的“太师峰牌”茶叶,国际茶博会金奖,“三门湾牌”青蟹多次获省农博会、渔博会金奖。
七是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品不断增加。到目前我县制定农业生产标准39项,涉及农产品基地17个,15个产品,其中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还有2个产品正在申报过程中。
八是作业方式更新,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手工作业、牲畜力作业越来越少,机械化作业明显增多。
②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十百工程”全面开展。
11二是“康庄工程”全面实施。
③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年老、文化程度低的老农民逐渐减少,专业大户对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渴望强力。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转产转业培训等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整素质。
④“三港、三城建设”已经起动。今年县委县府提出了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号召,十分符合三门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三港”、建设“三城”就是着力开发环浦坝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沿海工业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着力开发环健跳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华东电力城,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着力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滨海新城,推进城乡一体化。“三港”、“三城”建设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县农业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带来机遇。
挑战是:
一是农业精干劳动力将逐步转向
二、三产业;
二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三是农业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
12
四是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
“三废”排放及其结果。
污染源:①废气:企业、交通工具、生活用能等;②废水:企业、生活、农业生产自身;③废物:企业、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自身。
结果:①废气:酸雨、铁器生锈、土壤酸度增加、作物受害。
②废气:生活污染为直接、水产养殖严重威胁。③废物:破坏土壤、效射性物质。
我县有的水产品煤油味,实为苯类化合物污染的结果海洋质量变劣,严重威胁我县水产业的发展。
机遇是: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利于土地向种养能人转移,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二是有了返辅农业的基础,工业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返辅农业的钱也就有了。
三是利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四是利于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等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上的缺陷
一是兴农观念淡薄。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业社会效益虽大,但经济效益低,投资农业不如投资其它行业的客观因素确实存在。投入越少,产出率就会下降,效益也就会下降,投入就会更加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产投结果。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找不到有效的载体,难已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经营上,即使落实到农业上,也难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何况财政投入农业的比例仍然很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政府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