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建三江现代化农业建设基地心得体会

现代农业:黑龙江农垦之建三江

美丽富饶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地处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现有17个国有农场,耕地1100万亩。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已经具备年粮食总产量120亿斤以上的生产能力,粮食商品量占全省的1/5,粳稻总产量占全省的1/3。作为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建三江现代化大农业走在了全国前列。以下简绍相关的技术及政策措施:

(1)“以稻治涝”成为增产增收的金钥匙。

全管理局优质粳稻种植面积实现了连续6年以10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由2003年的225万亩扩大到2011年的950万亩;全局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31亿斤提高到2010年的121亿斤,粮食商品率达95%以上。在农业生产上狠抓农时、狠抓标准、狠抓创新、狠抓节水、狠抓组织、狠抓程序、狠抓领导到位;着力发展山、水、林、田、路、所、住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数字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引进并运用了航天育种生物技术、3s、4g物联网技术、信息化集成技术;建起一千公里科技示范带、16个农业科技园区;推广了钵育摆栽、测土配方施肥、叶龄诊断管理、精准变量水肥一体化等20多项新技术;通过工厂化、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在全国率先实现100%统一供应芽种,并辐射富锦、同江、饶河、抚远等周边市县,形成了水稻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智能化监控、集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等“六化”生产模式,到去年末,全管局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科技贡献率达到75%以上。今年6月建三江农业科技园区被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2)本着灌、排、蓄、养、观光五位一体原则,建三江管局大力发展节水循环低碳农业。

目前,三江平原“两江一湖”重点水利工程八五

九、勤得利、青龙山、前哨四大灌区陆续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可灌溉水田715万亩,年可增产粮食25亿斤。从2006年开始,管理局连续五年农机更新资金平均每年投入达4亿元以上,每年更新机械都在1.6万台件以上。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8%,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领先全国的水田全程机械化水平确保了水稻主要生产环节只用“六个十天”即可全部完成。即浸种催芽十天、育秧播种十天、水整地十天、插秧十天、

收获十天、秋整地十天。全国水稻栽培首席专家凌启鸿称赞“创寒地稻作之最”。

(3)来到三江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增加城镇功能。新建文化广场15个,建设老年休闲活动中心、艺体馆、文化馆、博物馆、少儿活动中心、农机博览中心、污水处理厂等。今年全局通村公路总里程将达2400多公里,新增楼房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

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学科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007年,在总局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建三江管理局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科技合作,2008年至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分别在建三江科研所、大兴农场及七星农场所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氮营养实时诊断调控、水稻高产高效综合管理、卫星遥感等10余项研究与示范。中国农大建三江实验站成立后,将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加快合作进程,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说,在多年的合作中,中国农业大学在为黑龙江垦区提供智力和技术等方面支持的同时,自身的科研水平、研究领域和学生培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创造了“垦、学、研”的办学新模式。今后,双方还要在前沿科技、试验基地、农业经济管理、技术培训等多领域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探索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新型科技和管理模式,共同开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