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的思考

农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基本小康,再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民收入单纯依靠农业收入、劳务收入、工资收入的增长,其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增加资产性收入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一、**县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近年来**县牢牢抓住招商引资、

项目投入、全民创业、亿元企业群打造、载体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放松,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gdp年均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已由“九五”末的27.1:

37.5:

35.4,调整为16.3:51:

32.7。在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排名中县位列124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百强县”行列。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8.1%,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00元,增长11%,增幅连续三年呈两位数增长。从农民收入来源来看,“十五”期间,全县农民全年家庭人均总收入分别为5882元、6047元、6082元、6775元和7050元,其中资产性收入(包含了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分别为61.7%、58.8%、56.9%、56.6%、51.5%,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年占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工资性收入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比分别为38.3%、41.2%、43.1%、43.4%、48.5%。2006年全县农民全年家庭人均总收入为7789元,其中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比分别为52.5%和47.5%元,资产性收入占比略有上升,但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

二、制约农民增加资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县农民增加资产性收入的几个范例

1、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城东镇泰宁村是**开发区所在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村级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但是产权不够明晰。根据以上情况,泰宁村从有利于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行了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认真清产核资,科学确认股民、股权,全村确认股民3943人,人均持股6398元,按组所在资产每人留1000元作为宅基地土地平整费用外,其余资金均作股金分配到股民,村股份合作社当年各项收入减去支出及管理费5%,余额提取公积金、风险金,20%用于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