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讲话

再创发展新业再谱跨越新篇奋力推进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在全市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对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迅速掀起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高潮。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全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实际出发作出了“工业强省”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其本质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四川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进而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在工业强省的大机遇、大背景下,**怎么办。市委认为,要贯彻好、落实好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的重点锁定在工业上,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工业强市”之路。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进行了精心准备。3月6-10日,市委组织考察团对自贡、遂宁、南充、资阳等几个丘陵城市和成都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4月10-11日,铭晖和国强同志又带领党政企业家代表团到德阳市和资阳市进行

1了考察学习。4月17-21日,市党政代表团又到华东开展了工业招商活动。同时,这段时间,我和发强、凤朝同志先后到五县(区)和部分企业进行了集中调研,对**工业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高坡、翻陡坎的关键时期、调整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上升通道,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工业在连续四年30%的高速增长后,取得了老工业城市向新兴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几年能不能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加快转变,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二次创业的决心和激情,有没有再图跨越的雄心和壮志。“二次创业、再图跨越”就是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下面,我围绕这一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必须增强“二次创业、再图跨越”的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

贯彻全省工业强省大会精神,根本落脚点就是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突出一个“快”字。但是,“快”的动力在哪里。“快”的目标怎么定位。为此,市委确立了“二次创业、再图跨越”的工业发展主题,就是要以“二次创业”决心和勇气聚集加快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就是要以“再图跨越”的目标定位引领大家朝着工业强市的方向前进。全市各级干部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在全市上下掀起重工业、抓工业、强工业的浓厚氛围,加快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一)“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是**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

2选择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现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过程,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加快推进,但绝不可逾越。就**而言,自1998年市委提出并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过去五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了由1998年的全省第12位到2005年全省第8位的历史性跨越,与2000年相比,相当于再造了三个**规模工业,创造了全省瞩目的“**速度”和“川威精神”,并由此奠定了**在全省的工业大市地位。2005年,全市人均gdp达到750美元,跨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的门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离人均gdp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差距较大,与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先进地区相比,落后了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同时,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一些企业尚未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又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在自然资源禀赋不丰的情况下,又面临资源环境制约增强、粗放增长难以为继的巨大压力;在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又面临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就业转移和增加收入的强烈要求;在工业整体效益不高、财政收支平衡难的情况下,又面临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方向的艰难选择。站在**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转折,我们必须加快聚集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缩小工业化

3发展的阶段性差距;必须推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次创业”,我们别无选择;“再图跨越”,我们责无旁贷。

(二)“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是**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形势所迫

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与省内先进地区甚至是同属丘陵地区的周边城市相比,**工业潜力挖掘不够。特别是通过近几个月的考察学习,我们深深感到,在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工业发展隐忧很多、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不大。2004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全省排第7位,2005年下滑至第8位,与全省排名前几位的兄弟城市比存在着较大差距。200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还排在我们后面一位的自贡市,去年规模工业反超**;排在我们后面一位的眉山市,与**规模工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与毗邻的资阳相比,其规模工业增速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三甲,由排名全省15位上升到去年的11位,在gdp总量上不仅缩小了与**的差距,而且已经与并驾齐驱。二是结构不优。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多,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最大的冶金建材产业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存在较大风险;从企业结构来看,表现为“中部塌陷”,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仅2户(川威、白马电厂),5—10亿元的企业5户,1—5亿元的企业36户。大企业只有川威集团一支独秀。特别

4是近两年来30户重点企业增速一直低于规模工业增速,重点不重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后劲不足。技改投入不足,特别是川威集团技改投资的产能释放后,全市尚无类似的大项目好项目及时跟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的项目和技术支撑。工业招商比较薄弱,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多数引资企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工业园区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制不活,企业入园率低,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以大带小、聚小成群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四是人才缺乏。主要是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发展视野不够广,只争一流、做行业老大的创业激情不够浓,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相当部分企业业主还停留在厂长、经理的层面上,与真正企业家的标准还有不小距离。**工业要突出重围,再创辉煌,必须正视这些差距、缩小差距。现在已经到了比实力、拼内力的关键时候,比实力,就要再图跨越,快速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大鱼吃小鱼”的严酷现实;拼内力,就要二次创业,加快自主创新,否则就会面临“快鱼吃慢鱼”的危险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所有企业都必须牢固树立高水平发展是财富、低水平发展是包袱的思想,必须牢固树立有“危机感不一定会有危机、没有危机感一定会有危机”的忧患意识,想常人之所不能想,为常人之所不能为,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新路,提升发展水平。我们深信,只要有了背水一战的精神状态、追求卓越的创业激情、众志成城的合力机制,**工业要实现“二次创业、再图跨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

(三)“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是**工业发展的使命所在纵观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抓好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为支撑必须锁定工业这个重点,以工业为重点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归根结底,没有工业的再次跨越,加快发展就会沦为空谈;没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做强工业就缺乏动力和源泉。正如学忠书记强调指出的那样:“一个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工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关键是工业,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工业。工业要实现大的跨越,必须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因此,我们高举“二次创业”的旗臶,掀起“再图跨越”的高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从工业的地位和作用看,工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没有工业在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的强力支撑,**经济发展就快不起来,农业产业化就“化”不起来,财政状况就好不起来,人民群众就富不起来,化解社会矛盾的办法就多不起来。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看,我们有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医药化工和机械等一批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拥有一批高、中级级职的熟练工人5万余人;拥有“川威牌”系列钢等15个四川名牌产品和峨嵋等12个四川著名商标及1个国家免检产品;拥有峨柴这样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柴油机出口基地,以及在全国率先引进的先进循环硫化床洁净煤发电技术;

6拥有向东可契入重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链条,向西可融入成都电子信息、食品和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物流成本优势;我们更拥有一批在长期工业实践中锻炼成长并逐步成熟起来的抓工业的党政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较为充分的基础条件。从工业的发展机遇看,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国家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加强自主创新将极大提升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市工业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径。特别要看到,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和家庭用车蓬勃兴起,为**冶金建材、机械汽配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发展空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多样化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们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能源消费的日趋紧张,为我们发展电力产业和先进的循环硫化床示范基地提供了产业政策机遇。从工业发展的态势看,今年1季度,我们以贯彻落实学忠书记和道明、崇禧副书记到**视察的指示精神为契机,齐心协力,上下联动,迅速扭转工业发展的被动局面。规模工业逐月提速,增加值增速达42.6%,跃居全省第二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8亿元,跃居全省第七位;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3倍多,增速跃居全省第一。特别是我们这次华东之行,招商引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签约项目达27个,合作投资金额达12.95亿元,为我们**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可以说,**工业正在走出困境、突出重围,已经迈出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强劲步伐。

7总之,**工业“二次创业、再图跨越”享天时、坐地利、拥人和,大机遇千载难逢,大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担负起加快**工业发展、造福**人民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工业强市之路。

二、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必须在“二次创业、再图跨越”上实现大突破、

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一项繁重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工业强市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推进资源市场化配臵,按照“企业大型化、产业特色化、布局园区化、发展集群化”的基本思路,围绕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条主线,以产业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保障,加快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奋力推进**发展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集中精力实施“8118”工程,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800个以上,产值上1亿元的企业达到100户以上,产值上10亿元的达到10户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翻两番,初步建成渝经济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冶金建材、电力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加工和医药化工等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当前,围绕上述思路、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着力实现三大突破。

(一)以产业为支撑,着力集群发展、加环延链上求突破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因共生而“扎堆”、因集聚而发展的一种区域性资源和产业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增长最有活力的因素。浙江苍南一个小小的徽章生产,虽然只有十几道工序,但并不是集中在一个企业,而是由800多家企业参与各道工序的专业化精深加工,从而聚集成了蔚为壮观的完整“流水线”,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甚至出口欧美。这一枚徽章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什么。就是小商品、大市场,小工序、大链接,小企业、大聚集。可以说,工业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就**而言,抓工业必须从产业集群抓起,就是要依托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纵向延链、就是要围绕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加工、医药化工五大产业横向加环,形成产业“生态绿洲”。在冶金建材行业方面,我们有川威、白塔、威玻、建业、星船城等优势企业,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初步构建起了资源循环利用、产品配套协作的链接关系。但要把川威打造成川东南“冶金建材航母”,形成以川威为点、依托连界、联结一线、两县互动的冶金建材产业密集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应当说川威这几年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通过产业链向前延伸,实现了跨地区整合煤、铁等矿产资源;通过产业链向后延伸,再造了一个“星船城”。但在冶金建材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川威集团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产业链条还需拉长,产业配套半径还需缩短,要立足于配套发展本地化,进一步在**做大做强。威远和资中,务必抓住归连地方铁路建设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2一人打天下的思想不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企业发展而言,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才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世界500强,没有一家是一股独大的。一股独大,从来就做不大做不强。企业家要善于“引资借脑”来实现自我发展,敢于以项目、资金、技术、产品等为纽带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开展良性合作,实现企业之间“互惠共赢、共谋发展”;敢于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臵的基础作用,为企业发展聚集一批策划、管理、经营、研发、营销、资本运营等高级人才,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水平。第三,要提高境界,富有遵纪守法、回报社会的责任。企业能够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得益于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企业家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企,不能做有违法律、有悖道德、有损形象的事。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产品质量,更加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要致富思源,以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家乡父老的致富多做贡献。

同志们,**工业二次创业、再图跨越的任务艰巨,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使命光荣。让我们乘着工业强省的东风,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为构建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