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多元调解带来乡村治理的“四降两升”

**省**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引擎,以“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方向,初步形成了“民事民管、企事企办、联调联动、全民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成效,呈现出刑事案件、诉讼案件、民事纠纷、信访案件稳步下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上升的“四降两升”良好局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点县。

一、抓源头,激活主体,群众问题群众解决

**县从强化村民自治能力入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

一是成立民事管理委员会。抓住全县**%的矛盾来自农村的实际,从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入手,将农村民调、红白理事、建房规划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五个专门委员会整合,成立农村民事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宅基地管理、红白事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群众自我化解、自我疏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为方便管理、实现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划小农村(社区)社会治理单位,将全县***个行政村、*个社区划分为***个网格,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具体负责本网格内的治安巡逻、矛盾排查、信息预警、民事代办等事项,保证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三是组建专职民调队伍。在县里选聘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的退休干部担任专职调解员,在乡镇选聘有一定社会威望的群众担任专职调解员,在农村由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和网格长随时受理处置各类民事纠纷,使矛盾纠纷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得到有效解决,做到发现于早、调处于小、化解于了。

二、抓合力,多元调解,基层矛盾基层化解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财力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多万元,为每个乡镇划拨*万元专项治理经费,为县、乡、村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每人每年发放***-*****元补贴。同时,投入****多万元,加强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场所建设,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设备管好事,形成“政府购买、群众自治”的长效机制。

二是信息化支撑机制。为各村网格长配备*g手机,建立全县社会治理信息数据库。投资****万元,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在县城各个社区、街道、单位全部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实现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网”全覆盖,筑牢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

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社会治理“六个三”考核办法,县里每个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名乡镇调解员,乡镇每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名村调解委员会和网格长,评议结果与补贴待遇、是否继续聘用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