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农村学区学校领导述职报告
随着“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新的xx学区中心校于2009年4月成立。xx学区分布铭传乡西部的11个村,服务人口2.3万人,现有小学5所,教学点2个,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生约1000名,教师69名。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本人自xx学区中心校成立之时起主持中心校工作,现对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公开述职,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炼学校精神是我面临的最为紧迫的工作
xx学区所处环境偏僻,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尤其是中心小学硬件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低,学区内缺少特色学校,龙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亮点少,文明创建水平低;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薄弱学科缺少专业教师;由于各小学在办学规模、条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存在差距,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差异,在适应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整合,统一办学理念,明晰发展思路,提炼学校精神是我主持工作后最为紧迫的工作。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诸多困难,中心校行政班子、党支部成员,认真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与目标,落实以中心带全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管理方式,确立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家长向往的学校,育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努力创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校风;“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教风;“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的学风;培育品学皆优,身心俱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精神的提炼、丰富,有利于统一思想,端正方向,凝聚力量,规范行为,一致步调,为学校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蒙以养正关系到孩子终身发展与一生幸福。为此,我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追求自主学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出了教学工作“12345,大家起步走”的总要求。
“1”指不放弃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把学生贴上好、差的标签,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2”指转变教学工作方式。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坚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3”指教学任务做到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让学生当堂消化,不吃“夹生饭”。
“4”指课堂结构四部曲——讲,练,评,收。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师生共同评一评,收齐学生的课堂作业。
“5”指认真抓住教学五环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设计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
为了落实教学工作总要求,使之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与主动追求,中心校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2010】94号文件为抓手,建立了教学质量月查制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学困生辅导制度等八项教学教研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督查,保证教学总要求、总目标的实现。
在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中,我带领班子成员坚持听课评课,与授课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教学情况,中心校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采取教师对调监考,集中阅卷,统一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2009年,我校获得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三等奖。今年毕业班考试成绩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三、保障学生安全是我的第一要务
今年3月份之后,外地少数学校突发严重的不法侵害学生案件,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全体教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学生安全,预防不法侵害,优化育人环境。我把保障学生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重点开展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门卫工作。学区内各小学都确定专、兼职门卫,明确门卫职责,建立门卫登记簿,所有外来进入学校的人员、车辆等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在门卫登记簿上签名后才能进入。教学时间,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校挤出经费,新建两个门岗。计划村小再建两个。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关爱留守儿童、特困儿童与学困儿童。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联系爱心企业捐资助学(70人获得长效资助),建立了学困生辅导机制。
学校还装备了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装修了教学楼,修筑了道路,改善学生学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尽管我与老师们付出了努力,但xx中心校工作亮点少,与上级要求、家长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心校迁址新建上,争取乡党委、政府重视的力度不够,整体优化学区教育教学管理,丰富办学内涵,追赶城市教育任重而道远,我深感压力大,责任重,下一步打算:积极稳妥地推进撤点并校工作,优化学区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教师专职化,加快中心校建设进程,发展学前教育;尝试以“劳”立品、以“心”养性、以“艺”练情、以“学”促能、以“理”导行的整体优化农村学区育人途径,创建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的农村学区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