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秘感悟:文字工作的“三苦”与“三乐”

曾有人把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形象地称为“笔杆子”,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爬格子”。仔细想来,何尝不是这样呢。“爬格子”难,在机关“爬格子”更难。一个“爬”字,将文字工作的“酸、甜、苦、辣”描绘得淋漓尽致。“三更伴孤灯,五更闻鸡鸣”,常将平生学,化作千字文,是对文字工作的最好写照。 

一位领导曾感慨地说“文字工作一般人不愿干,一般人也干不好”。做文字工作,少不了爬格子、写材料,这些枯燥、费神的工作,一般人不愿干,没有超出常人的敬业精神,一般人也干不好。我或许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20**年的深秋,我挥别学生时代,走进机关,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从乡党委秘书到市部研究室工作人员,历经磨炼与熏陶,也算是一种幸事。 

回想“爬格子”之路,几多风风雨雨,几多甜酸苦辣,几多真切感受。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苦”: 

一为艰辛跋涉之苦。“爬格子”无疑是一件苦差事,盛夏酷暑,蚊虫叮咬,我仍挑灯夜战;天寒地冻,手脚麻木,我仍加班鏖战。许多典型材料、领导讲话、综合稿件就是伴着周末、假日和子夜、黎明而诞生的。有多少个夜晚,当万家灯火通明共享天伦之乐,自己依然在办公室敲打着单调的键盘,书写着那枯燥的文字;有多少个节日假日,别人都在丰富多彩的郊游中享受生活,自己的家人却倚窗眺望,期盼自己能早点回家与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又有多少次,走在与家人逛街购物的路上,被那急促的电话催叫加班,望着那失望的眼神,自己有说不出、道不尽的歉意。 

二为上下求索之苦。夜深人静,物我两忘,一盏青灯就成了自己最好的伙伴。一份材料的起草过程,就是一个艰难的思考过程,如何谋篇布局会占据整个脑子。应该写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又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要突出什么重点,走路在想,吃饭在想,有时连做梦也在想。开始动笔了,满脑子想的又是如何遣词造句、准确表达,有时得一点儿空闲,或者在休息时间,脑海中还在思考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语言风格;有时会为文章标题或段落首句通宵难眠;有时又为篇文章的下笔角度没有头绪而万分烦躁;有时还会为一个灵感从床上一跃而起;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句,自己可能要盯着电脑反复斟酌、推敲个把钟头,忽而苦思冥想的紧皱眉头,忽而眉飞色舞的舒展开来,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乐。无苦无乐、乐自苦来。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执著的文字工作者也有自己的乐趣,那就是灵感忽至、妙笔生花的惊喜,交出稿件、一身轻松的自喜,众人传阅、领导夸奖的欣喜,编辑约稿、文章发表的狂喜,素质提高、工作进步的欢喜。特别是当自己的成果变成纸上铅字的那一刻,播种的希望有了秋天的收获,其舒心惬意之感,自不待言。在仔细品尝成功的喜悦的一刹那,我真正是不惊羡霓虹灯下的飞红流彩,更不奢求腰缠万贯的挥金如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坦然了许多。无论时世如何变换,我都愿意像农民面对心爱的土地精心耕耘一样,乐此不疲地笔耕在充满希望的快乐日子里。 

三乐:苦乐融合、乐在苦中。没有台前的辉煌,只有幕后的艰辛;有过几乎一天一个小材料,三天一个大报告的历练;也有过三天赶写个领导讲话的历史;更有过一天一夜不休息赶写一个领导讲话的艰辛。特别是夜深人静时一篇稿子写成,回头一望,家人早已进入梦乡,那种满足、充实、幸福的感觉自是无法言喻。文字工作者的写照,正如《卜算子咏梅》中的一句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但文字工作恰似“梅花香自苦寒来”,向来都是苦藤上结出的甜瓜,从繁重任务的完成中体验着快乐,从领导肯定的语气中感受着快乐,从自身能力的提升中享受着快乐,从政策制定落实造福人民中体验着快乐。 

当一篇讲话稿几经艰辛、反复推敵,最终得到领导肯定并在大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时候,这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此时,一切辛苦和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种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记得一位老文字工作者曾说:讲话材料也有“黄金屋”,调研报告里也有“颜如玉”。也许,这是一直激励文字工作者心甘情愿为之无私付出和奉献的内在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