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4.9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2.9万株,种植蜀葵2.5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时报》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是布局

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镇的观光农业项目总体规模狭小,尚未形成参观、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半径为29.5公里的区域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镇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区市场季节波动性

较大。由于我镇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旺季,会由于游客太过集中,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将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枣、苹果采摘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对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们还将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吸引更多商家前来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综合比较外地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结合我镇实际,继续搞好项目区道路、绿化、保洁、照明等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筑起针对东营东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总体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务载体,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不断拓展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从客流量上进一步促进物流和资金流。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努力形成项目聚集效应,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并扩大乡村游半径。

三是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旺季。针对冬枣、苹果采摘园旅游旺季时间短、果农受益相对有限的弊端,我镇在现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枣三种种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链条,大大延长了采摘期;千亩苹果园在现有国光、红富士等品种基础上,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同品种成熟期衔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时,我镇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采摘、购物、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项目,如特色文化习俗、历史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

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

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

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万株,种植蜀葵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

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时报》

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二是布局

第三篇: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本站推荐)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耒阳市下冲村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耒阳市下冲村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下冲村聘请了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下冲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1万株,种植蜀葵1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35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水果采摘区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3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1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0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8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水产品开发公司等镇域内水产品经营企业,正在进行规划设

计,为建成水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下冲村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下冲村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下冲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下冲村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下冲村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在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

(四)模式丰富多样

1、利用果木园林发展观光游。广泛发展园林经济,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配合“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还出现了一些远近闻名的葡萄园、苹果园、梨园、枣园等特色产业村。增强了园林观光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主要做法是:在园内建设各种景点,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旅游项目,如踏青、赏花、采果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2、利用农村民居开展民俗游。从2000年以来,下冲村以农村家庭为主体,开展以“三同”(游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特点的民俗旅游。利用闲置的窑洞、房间开办家庭餐馆、旅馆,吸引游客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发展了多项产业,年创产值6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建设新型民宅开展休闲游。利用县城郊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等环境优势。在政府的指导下,村民自筹资金建设家庭旅馆,吸引游客观光。在我们调研时,有将近百名各界人士进入农家乐休闲娱乐,据悉,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4、建设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科技游。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分为多个区域,如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按种类又分为多个特色的种植区,别具一格,各具特色,游客对此感到十分新鲜。

5、建设绿色旅游带开展生态游。以某种特色产业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带,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

二、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薄弱,发展较慢。近年来,由于下冲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金缺乏、政策引导力度不大、宣传不够,加之思想

观念陈旧,对待新事物欠缺认识,从而导致我县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缓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品质。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推进庭院改造、美化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饮食安全、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要抓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和《乡村农家酒店评定》等行业标准,确保规范发展。要加强示范引导。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星级酒店创建评定工作,对示范县、示范点给予奖励,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坚决取缔。

坚持人才强旅,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各地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进修深造、参与专项科技研发活动等,对于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创业明星、带头人重点培训,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有计划组织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创建一批省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教学、培训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

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措施保障。一是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整合各自资源,实现政策、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各地要把涉农、涉旅的金融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与信贷部门协调,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研发金融产品,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重点扶持30个有基础、有潜力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