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实践与思考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静的村庄开始变得喧嚣,人们的灵魂也随之慢慢地迷失,似乎只剩下了趋壳,急需构建一个体现村庄灵魂,提升村民心气神的精神家园。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一条好的路子,它不仅让村民有了一个心灵栖息的场所,得到了文化滋养、精神抚慰与道德教化,而且缩小了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差距,实现了城乡文化一体化,有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

文化礼堂;建设;农村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12-01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被列入浙江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自去年4月始,在凤凰、和平两村分别以“和美凤凰”与“安居和平”为主题,着力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礼堂整体项目推进缓慢。目前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礼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建礼堂是搞花架子,劳民伤财。只有搞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才是看得见的效益与政绩。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农村文化建设项目得不到应有的落实,或不能按照既定的速度与效率推进。

2.资金缺乏,建设需求无法满足。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主要靠村自筹、社会捐资及上级补助。首先,就上级补助来讲,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款补助各村支付实际建设费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点经费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的,根本解决不了礼堂的建设需求。大部分的资金需靠村自筹,和向社会拉赞助等。这种需要出资、出力、卖人情,又见不到眼前利益的事,不少村干部表示兴趣不大。因此,现有的奖励政策不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建设文化礼堂的积极性。

3.活动单一,群众参与率较低。当前农村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集体排舞,或者简单的体育锻炼等,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特色,无法从根本上吸引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充分利用文化礼堂这个大平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文化礼堂人气不旺,出现“事来则干,无事闲置”的机动状态。

二、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途径方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为了确保文化礼堂能够稳定健康发展,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监管同步”的原则,完善市级、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健全奖惩制度,保证有人管事,有人服务。市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乡镇按照考核办法加大对各个村级文化礼堂的日常运作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探索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制订文化礼堂长效管理细则,每年对文化礼堂的组织领导、创新活动、设施维护及群众满意率进行考核评比,并按星级级别进行表彰奖励。星级的考核结果要与管理员的年终奖金挂钩,使之良性互动,形成各农村文化礼堂间争相竞艳的良好态势。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礼堂,必须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将文化活动与日常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将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并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另外构建经费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永葆活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当地农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