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会的讲话

同志们:

在迈进“十一五”这一新的重要发展时期的时候,市教育局党委、局长室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一致认为,我市基础教育经历了“十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品味,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努力铸就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市教育局决定,从今年起连续用3年时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于今年初下发了《关于四星级高中率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决定召开这次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推进这一工程的开展。今天的研讨会召开的很成功,各四星级高中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措施、保障条件及今后的规划交流的都很透彻,分组讨论也很到位,对所有与会同志以很大的启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也算我个人的一个研讨发言,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前期和中期,各地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易地新建或原地扩建等方式推进星级高中建设,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这对有效缓解入学压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硬件建设虽然是一流的,但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相对薄弱,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各地各学校从“十五”后期已开始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地位。各地各学校已经认识到,发展不能没有硬件,但就教育规律来讲,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硬件的改善上,更取决于内涵的丰富上。许多学校认为,如果说过去学校还有可能借助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传统的惯性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校际竞争将主要取决于学校整体文化的较量,“文化立校”是时代的选择、社会的选择、素质教育的选择。盐城市一中明确提出“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些重视文化建设的理念对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是明确思路,向文化建设要教学质量。亭湖区教育局和东台市教育局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东台中学、大丰中学、射阳中学、响水中学、上冈中学在对学校文化充分思考的基础上,都梳理出符合本校的实际的工作思路。他们认为,总体上思路要放在四个方面:一为长远规划,分步分期实施。二为系统整合,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合力。三为强化个性,建立自己校园的文化品质。四为强化领导,以文化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这些思路都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三是起点不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人文的文化建设风貌。现在无论是四星级还是三星级高中,总体上学校环境优美,气氛和谐,文化风气浓厚。其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空间,打造校园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管理行为,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学校都能够加强校园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建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和法律意识的强化,把校园变成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最终建立起和谐、融洽、民主、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客观公正、相互理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中学坚持将新课程实施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实施“感恩系列教育”,由校长亲自编写淮剧《无字碑》,师生很受教育。射阳中学将学校文化建设放在“七个着力点”,即着力于诚信校园的创建,着力于学生激情活力的引发,着力于生态校园的架构,着力于校本课程的研发,着力于信息校园的搭建,着力于办学品位的提升,着力于品牌学校的打造,进而“塑有大爱的名师,育有个性的英才,办有特色的名校。”所有这些举措,都将文化建设引向文化的本质和内核,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看到,取得的这些成效仅仅是初步的和表层的,从面上来看,“文化立校”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确立,或者说这种思想还不根深蒂固,思考层面上也还比较肤浅,会前要求各地上报的规划方案准备不够充分,有3所四星级高中干脆就没有报,有的学校即使上报的也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大同小异,有应付之感。我们有的同志真实的思想是:学校文化是虚的,有钱就有硬的(物质文化)、教学质量是硬的;学校文化是悬的,文化是什么,现在什么都是文化,泛化了;学校文化是高的,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学校文化是远的,我们还在为经费为还债为升学率而忙碌,顾不上;学校文化是洋的,我们现在还只是靠土办法穷办法办学校;学校文化是长的,长期自然形成,不是靠建设起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学校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

1、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一所学校的发展有诸多因素,如原有的基础条件,生存的社区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这些都属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自身,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校本发展。在校本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有极大的影响,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成为激励全体成员的重要精神力量,引导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就需要建立在新型的文化基础上,需要丰厚的学校文化作为支撑和依托。新课程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就包含在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极大地促进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实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迫切需要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为支撑,而课程改革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2、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学校仅靠传统的资源优势未必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特别是目前我市窗口学校在经过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加强以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内涵建设尤为迫切,只有物质和文化协调同步发展,才能改变学校粗放型、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也使得硬件和软件建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的整体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使各个学校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一张无形的手在洗牌,这张手就是学校文化。因此重建学校文化是新时期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

3、学校文化是维系学校成员的牢固凝聚力。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无产者,无论命运把他抛弃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他都可以凭着国际歌的旋律找到自己的同志。这就是文化的凝聚作用。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文化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反映学校群体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是维系、团结学校群体团队的精神力量。学校文化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电磁场,将全体成员牢固地吸引到一起,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在学校形成相互信赖、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4、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和史密斯指出: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具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之中。毛泽东同志过去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一个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大家还记得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曾经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创造过辉煌,被称之为某某现象,可是有不少昙花一现,风光不在。究其原因是那种所谓的高质量缺少文化的支撑,难以持久。对这个问题,南通的同志认识得比较深刻,拼茶中学等南通地区的学校已牢固确立起“文化立校”的指导思想,让丰厚的独特的学校文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持久的推动力。而我们有不少学校的同志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或者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许多学校在办学中都存在着趋同流俗现象,缺乏个性,难以识别、认同与向往,自然也就难以高位发展,难以有较高的办学品位。不少学校谈到办学目标就是“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提起校风就是“勤奋”、“严谨”、“团结”、“创新”,或热衷于将大大小小的铜牌都悬挂在校门口以彰显办学实绩。虽说这些提法和做法本身并无不好,但试想,在这种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的品牌特征如何能体现呢。我们所说的有品位办学,或者说创建“名学校”,是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效益的学校。这些都要从文化建设切入,发挥文化的震撼和激励效应,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才能真正使学校办学有特色,有品位。

5、学校文化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幅射力。文化是有力量的,而且在当今形势下,这种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和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如果说19世纪主要靠生产力,20世纪主要靠制度的话,那么21世纪将主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竞争正逐渐取代生产竞争、管理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之后,形成第四次浪潮,成为明天的经济动力。我们必须看到,学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要基础。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不能游离于社会文化建设之外,而且还要做社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从社会系统来看,通过学校文化可以辐射社会、示范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可以说,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建设赋予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把握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和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水平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大力发展先进的学校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促进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各地各有关学校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是做优做美学校物质文化,赋予物质文化丰富的生命力。从各地各有关学校上报的规划和今天的讨论看,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已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总体上它分为三个层面,就是大家所说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要高度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国外教育界的格言来说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英国剑桥大学60多项诺贝尔奖的傲人记录,其实来自于校园的自然环境—–剑河、奇石、树木花草的完美结合”。这足以说明物质环境育人的重要。作为学校文化的第一层面物质文化,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区域特点和时代特点,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尽量吸纳各类文化的精华,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各功能区既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又要形成相互辉映的整体;人文景观方面的雕塑、标语、画廊、展厅都要每一景、每一物寓于深意,使师生在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接受知识的教育、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人格的升华。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要坚持分层推进、有序实施。首先,要加强校园表层显性的文化建设,在校容校貌、建筑景致、教室布置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上打上文化的印记,发散着文化的光泽。在此基础上,由表层向里层推进,由显性向隐性推进,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学校精神。

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校外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来校对学校文化队伍进行教育培训。要吸引本校校友和社会文化骨干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学校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同志们,高雅的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并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体现与时俱进。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各学校文化底蕴的聚积,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就,一定会为我市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