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邵东县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城乡制度统

一、城乡权利平等、城乡自由互动、城乡合理分工、城乡广泛协作。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时,把“三农”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现对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辖17镇9乡1场,27个村居委会990个行政村12430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1576人,占总人口的80.05%。非农人口239865人,占总人口的19.85%。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科学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着眼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全县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建设加速发展,城乡结合成效幅度提升。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23.98万人,城镇化率为31.98%。为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5.2%、15.9%;完成财政收入7.04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4亿元,增长39.2%;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28.5亿元、38.1亿元,分别增长17.5%和27.6%;农民人均纯收入61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6元,分别增长19%和1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

依托招商引资项目,县内市场体系完善,城乡贸易活跃。全县有12个专业批发市场和58个乡镇集贸市场,组成了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网络。其中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邵东县工业品市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2万余个,经营门店1080间,经营10大类2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日上市客商近5万人。2009年商品成交额达195.8亿元。成为全国10个大型市场之一,连续5届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还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家电批发城和中南五金批发城。廉桥药材市场成为全国3大药都之一,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检查合格,达到国家标准。随着生态工业的新建将大大提高了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和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目前,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同时,县委政府加大城乡交通枢纽建设力度,县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娄邵铁路横贯东西,国道320线、1814线、潭邵高速贯通全境,洛湛铁路邵东段、怀邵衡铁路、邵衡高速公路和邵东新火车站即将修建或正在申报筹建中。县乡公路交织成网,每100平方公里通车公路密度居邵阳各县首位,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县,实现了村村通邮通电话。科教卫体齐头并进。

(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快速发展。我县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多元投入机制,邮电、电信、通讯资源已基本实现城乡共享,乡村有线电视入户率成倍增长,全县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1.5%和2.7%。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基本同价,自来水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五)农业产业化规模初步形成,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形成了以粮食、水果、水产、畜牧、中药材、林业为主的七大支柱产业,2009年,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566家,比上年增加20家,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新增8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和11%。新增四季红农业开发公司、鑫旺牧业有限公司等5家市级龙头企业。忆江南米业、精华农产品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亚牧动物药业、湖南松龄堂中药饮片公司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精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除加工、销售黄花菜收入6500万元外,还新建了鲜活农产品超市8家,增加销售收入6500万元;亚牧动物药业利用中药材制成动物药剂300万箱,年销售收入达9500万元,带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湖南昌盛牧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生猪3万头养殖场,现已产商品猪1.2万头,繁育优良母猪350多头。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建立了范家山镇蔬菜协会和邵东忆江南粮食专业合作社、旭日玉竹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上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家,惠及农民28万余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影响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

邵东县经济发展水平,从主要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在全国、全省的地位来看,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口城市化都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处于落后状态,属于欠发达地区。

2、人口的素质不高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素质的上差距,需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予以消除。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成为影响人口城市化的障碍因素。

3、城镇的规模不大

因建制和区划调整,市镇并入了大量的农村人口,从而使市镇人口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建制的变化使城镇的等级上升,数量增多。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吸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向镇区转移,如两市镇、廉桥镇、火厂坪、仙槎镇等。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向小城镇集中,实际增加镇区的非农业人口,各种综合因素,引发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潮流,致使人口城乡分布发展相应变动。

4、思想观念落后

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而对城镇建设、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工作重视不够。

5、政策环境不优

在户籍管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在计4

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缺乏具体规定,加上国家对建没用地实行严格控制的统一政策,致使农民进城难度很大;在发展环境方面,少数地方对在城镇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屡禁不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把大量想进城的农民拒之城外。

6、建设投入短缺

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引资方面,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发展环境无法与大中城市竞争,吸引外商进镇投资的规模有限;财政方面,由于县财政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由于银行投得少、向上争得少、市场筹得少,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越温饱,进镇建房后资金所剩无几。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推进邵东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而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以人为本、彰形个性、突出特色、融入内涵、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优美、5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资料:

1.http://www.xiexiebang.com/jrsd_sdgk.aspx

2、《邵东乡镇简介》3.《邵阳日报》4.《邵东报》5.《邵东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