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目录

1.城乡一体化的背景„„„„„„„„„„„„„„„„„„„„22.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23.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3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3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3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3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3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44.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4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4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5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5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54.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55.参考文献„„„„„„„„„„„„„„„„„„„„„„„„5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对策,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背景内涵二元结构对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农村的大幅度落后的影响不仅限于农村,城市的经济升级和产业爬升也受到了落后农村的拖累,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刻不容缓。城乡一体化为合理解决城乡发展和提高城乡人民整体水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有利于解决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较好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与收入。因此,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谓“城乡一体化”,即“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才逐渐受到重视,就其具体内涵和定义来说,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至今也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社会学者、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城市规划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探讨,譬如社会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灭城乡差别,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者依据经济规律,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等。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涵义,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也不意味着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城乡一体化应当包含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等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协调城乡关系,即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协调城乡之间的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简单而言,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等等各方面实现整体性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造成的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结构,人为地把我国分割成市民与农民相区别、城市与农村相互隔离的社会。在城乡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这种二元制度深入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同时在公共财政体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扩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世界银行在一个报告中指出36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城乡之间收入比率超过2的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国家,农村收入为城市收入的2/3或更多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比例。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6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左右。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体现了很大的不平等性。特别是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聚集了各类资源要素,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农村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分散,工业化对城镇化推动作用不足,小城镇发展进程不快。城乡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二元结构特征还比较明显,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大型动力供应设施、供水排水设施,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

在社会发展方面,农村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教育和公共设施投入,几乎完全由财政投入,而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持极其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城市开发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更是城市和农村两重天。近几年来,旧城改造热火朝天,绿化高标准,街道成倍地加宽,住房面积成倍地扩大。而在广大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乡镇企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村落布局混乱,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解决。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钱德元.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陶群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前沿,2009.

[7]王玉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服务型社区构建[d];燕山大学;2012年.[8]维普资讯网

[9]冯雷.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