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开驰同志在2020雅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文旅产业既融合三次产业,又连接供需两端,事关国民经济循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是绿色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朝阳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并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从去年开始每年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评选天府旅游名县,在全省掀起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潮。市委、市政府把文旅产业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绿色新兴产业来抓,2019年7月召开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打造雅安绿色经济新引擎。

今天,我们召开2020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一并召开全市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和营销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化旅游发展新形势,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提振信心、克难奋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为开好这次大会,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精心谋划筹备,我们参照省上做法,采取由县(区)申办的方式来确定年度文旅大会承办地,荥经县积极主动申办成为我市今年大会的承办地。这次大会筹备中,荥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动,仅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全新打造了大会主会场丝路砂都银色大厅,并全面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园地共建共管共享中心、熊猫民宿村、丝路砂都自然教育大本营等重要节点的提升,展示出了荥经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力度、新形象。接下来我们希望各县(区)也要积极申办、展示成果,通过申办推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会前,大家参观了全市文旅发展成果展,刚才观看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汇报片,白云同志宣读了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扬通报,市领导向先进授牌并颁发了证书,市财政安排了1250万元对荣获天府旅游名县、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和文旅特色小镇的县(区)给予奖补,荥经、雨城、名山、文旅集团和先进个人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促进提高。雨城区已经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要以此为新的起点,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力,

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其余县(区)都要全力以赴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大家都要充分发扬唯先必争、唯旗是夺、永不言败的的精神,为荣誉而战、为责任而战,努力在下一步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兵同志专程出席大会并讲话,充分体现了省文旅厅对雅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付出决定收获,充分肯定来之不易的文化旅游发展成绩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清华书记来雅调研作出的“充分发掘和用好‘红绿黑白’资源”“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指示要求,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品牌创建硕果累累,雨城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名山区跻身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碧峰峡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省近三年来新创的唯一一家国家5a级景区,在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碧峰峡旅游景区负责同志还作了交流发言,新增牛碾坪、月亮湖两个国家4a级景区,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达到22家、排名全省第3,上里古镇、安顺场被省上评为文旅特色小镇,“天府之肺·熊猫故乡”城市名片和“一座最滋润的城市”旅游口号越来越响二是重大项目接续推进,去年以来累计签约十里梅香·茶源小镇等文旅项目28个、总金额497亿元,国际熊猫城、中国藏茶城、海子山、中国桌山、蒙顶山景区提升改造、西康记忆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雅安味道”核心区、欧式风情街、高颐阙文博公园等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三是新业态新动能蓄势勃发,以文教新城、康养新城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文体、康养等新业态,文旅产业内涵外延不断拓展。体育产业破题发展,总投资10亿元的四川国际赛事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成功引进中塑体育等9家企业入驻体育制造加工园,成功创建全省首个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石棉冰雪运动、汉源水上运动等特色体育运动逐步形成;康养产业加快发展,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排名由全国第7提升至全国第5,海子山入选2020中国养老十大品牌。四是文旅融合加快推进,坚持以文塑旅,熊猫会展博览馆、中国藏茶博物馆等加快建设,荥经砂器烧制体验基地等5处基地列入第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民族舞剧《茶马古道》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作为2020年开年大戏在省大剧院首演五是抓文旅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做靓两大品牌、建好十大精品景区、打造五条精品线路等重点任务,突出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聚焦聚力、持续用力,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4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3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4%。

特别是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雅安文化旅游产业遭受重创,一度处于停摆状态,景区关闭、餐饮歇业、交通稀落、游客停步,加之进入8月后连续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文旅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困境下,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游,出台15条措施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落实中小文旅企业优惠政策,全市文旅发展走过了从遭遇严冬到开门迎客、再到复苏回暖的艰难历程,今年第三季度,我市接待国内游客114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98亿元,环比增长7.9%。从前三季度接待人次情况看,已恢复到去年同期82%的水平,预计今年底将恢复去年同期水平,充分展现了雅安旅游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在疫情和暴雨灾害双重冲击下,能够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文旅厅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实干担当、拼搏奋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与全省先进市州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有很多短板和问题制约雅安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文旅产业的思路办法还不多。有的县(区)对文旅产业总体发展、特点特色、主攻方向、主打品牌等方面研究谋划不足,对文旅产业如何支撑高质量发展思考不够,“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握成“拳头”精准发力,大多项目只是见子打子、小打小闹,2019年,全市文旅产业综合收入仅占全省的3.4%。二是精品龙头景区不多。全市代表性景区缺乏,个别县(区)甚至还没有一个代表性龙头景区;景区综合效益不高,收费景区对门票的依赖程度高,体验式的复合性经营性收入少,即便是碧峰峡景区,门票收入也占整个经营收入的65%左右,景区内的住宿、餐饮、旅游购物和互动参与体验方面的收入失衡。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周边市州的旅游大环线互通性不足,市域内旅游小环线不够便捷高效、缺乏组合线路,进入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旅游导视系统滞后,标识标牌体系不健全,游客咨询站(点)少。四是配套服务不足。接待能力弱,虽然全市有6.7万张床位,但是中高端住宿匮乏,并且目前全市没有一家投运的五星级标准酒店,星级酒店床位仅3000多张;特色餐饮街区、购物娱乐街区缺失,特色文旅产品开发不足;吸引游客全天候参与的深度体验项目缺乏,来雅游客多为一日游、过境游,过夜游比例仅占25%,平均停留时间也仅有1天,与周边市州的差距不小。五是市场整合营销不足。传统营销方式多、创新营销方式少,近程营销多、远程营销少,大熊猫和茶文化两块“金字招牌”的品牌影响力释放不够,市场号召力不强,难以吸引中远距离游客,目前来雅游客80%以上来自成渝地区;旅行社“弱小少”,纽带作用不足,大多旅行社都是组织本地游客外出,而主动出击、宣传“招来”游客少。六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抓文旅的能力水平还有差距。有的思想解放不够,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能力不强,思想仍停留于观光旅游的传统理念,对怎么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思考谋划不够,对正在方兴未艾的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元化发展的旅游新趋势认识不足,特别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适应新形势探索发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不足。

二、形势决定任务,要扭住重点推动文旅产业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文旅消费重心向以国内为主转变,将带动消费需求回流,创造万亿级市场增量,国内游、轻度游、周边游将在一定时期成为主要形态,文旅产业发展向投资、科技、创意等多元要素驱动转变,我们要准确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旅市场与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大趋势,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围绕汇聚人气建景区,围绕留住游客育业态,围绕繁荣经济抓文旅,努力实现雅安文旅浴火重生、高质量发展。

一要以疫情防控为前提,强力推动文旅经济尽快恢复振兴。旅游景区具有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防控难度更大,底线关口一旦失守,现有恢复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景区门票预约管理制度,推动“限量、预约、错峰”成为常态。要加快文旅市场恢复发展,深入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精准推送消费券,创新营销方式手段,用好新媒体,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力量宣传,促进口碑发酵、人气积累,推动文旅市场全面升温。要指导文旅企业用好用足财税金融政策和文旅专项扶持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帮助解决企业资金紧张、供应链不畅等现实难题。

二要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布局,进一步整合全域优质文旅资源,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理念,精心谋划、全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硬核”文旅景区,真正让雅安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各县(区)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主城区要以国际熊猫城和碧峰峡旅游度假区、蒙顶山旅游度假区、周公山旅游度假区“一城三区”建设为龙头,打造雅安文旅产业对外核心窗口。比如,围绕大熊猫文化,以国际熊猫城核心区建设为重点,连片碧峰峡、上里古镇,创意策划包装大熊猫发现、大熊猫探秘、大熊猫科研、大熊猫放归等集观光、度假、科普、户外体验等旅游项目;围绕茶文化,连片蒙顶山、百丈湖、至美茶园绿道建设,创造性结合雅安地域文化、地域特色产业策划包装集体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区。其他县(区)也要把拳头捏起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主攻一个主打品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做大做强。比如,天全要以喇叭河为切入点打造大景区,芦山要思考依托大川河等景区打造龙头景区,宝兴要突出熊猫文化、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荥经要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建设打造龙苍沟大景区,汉源要突出阳光、花海果乡优势,推动汉源湖综合开发,石棉要突出红色文化和温泉康养,打造阳光温泉城。总之,就是要形成龙头带动、差异发展的新格局,引燃文旅经济“新爆点”,使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相融互动。

三要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培育文旅发展新动能。发展文旅产业,最重要的抓手是项目,载体是项目,落脚点也是项目。近年来,全省各市(州)都铆足干劲、各显神通,大抓文旅项目招引和建设,大项目好项目层出不穷,项目拉动效应十分明显。我们必须要在重大文旅项目上有突破,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大项目落地建设,要加快国际熊猫城、熊猫山谷旅游度假区、蒙顶山旅游度假区、汉源湖综合开发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以“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尽可能让雅安文旅项目挤进国省大盘。同时,要瞄准国际国内知名的文旅企业、文旅集团,想尽办法招引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高端文旅项目,迅速形成新动能、新增量,以大项目拉动产业大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是省委、省政府大抓文化旅游发展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全力争取承办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以此为契机推动提升雅安文旅品质、做大雅安文旅产业、叫响雅安文旅品牌。

经过抗击疫情和暴雨灾害的斗争洗礼,雅安文旅产业已经走出低谷、回暖复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势不可挡。全市上下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实干图强、锐意进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