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市场冲击巨大。虽然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国际疫情的输入性危险会长期存在。*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识变,见微知著抓先机

一是产业形势有变化。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统领,积极打造宜游城市。但由于整体规划不强、文旅融合不深等原因,*文化旅游体系还不够完善。疫情冲击之下,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未完善的问题,会以更加棘手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据市统计局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次,较去年一季度减少*****人次,同比下降**.*%,位列全省第**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

二是市场发展有变化。疫情下的居家式的生活催生了新的消费习惯,更多消费从线下走向线上。一方面,融合了新媒体、新技术的精准化、场景化、体验式在线营销将成为旅游市场未来的营销主流;另一方面,随着ar、ai、等技术日渐成熟,虚拟旅游、线上旅游、智慧旅游等将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旅游新业态。

三是游客需求有变化。受疫情影响,接下来广大游客出游方式必将发生很大改变。游客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该地区的环境卫生、健康属性将成为重点关注的因素。游客会更加重视私密化、小众化、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健康游、定制游、家庭游等个性化、品质化的产品将加速进场。

积极思变,优化融合谋创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要紧扣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当前,国内城市的文化旅游业,既要抓疫情防控,又要抓产业复苏,“既怕没人来,又怕人多来”。在这种境地下,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业态、质效提升。复工复产以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涉及金融支持、税费减免、防控指导等方方面面,力度很大。但要想实现*旅游的全面复兴,还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创新。要想方设法吸引游客。目前,全国市场的旅游出行需求在不断累积,为了能快速在市场中赢得先机,我市需要加大营销力度,由线下转线上,通过内容创造、创意表达等实现“引爆式”传播;同时酒店、交通、景区门票等要推出预购或低价促销等方案,提前吸引游客预订消费。今年*月,市委网信办举办的“向往*”主题宣传活动抖音话题播放量已超*亿次,推介了*美好城市形象,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关注。要想方设法延长旅游消费产业链。打造*旅游“夜经济”是当务之急,可以沿*、*、*三大景点,持续打造夜游线路,以夜间*美食为媒介,举办各类美食夜市、夜间购物、文化休闲、文艺演出等活动,想方设法留住外地游客。

二是要转危为机,强化文旅融合。要活化传统文化。围绕“***”“***”“***”等响亮品牌,挖掘民风民俗、地方戏剧、传统技艺等文化传承活动的核心特色,持续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和项目,将更多非遗展演、民俗活动融入到文化旅游中。要提升产业质态。自20**年起,*景区就开始推出“*游礼”文创品牌,可以在*文创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文化中可利用的元素,通过先进的工业设计对其加以包装,建立起全品类*文创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要整合旅游**。打造红色文化、文博场馆、大运河文化和*美食文化等四条文化旅游线,把这四条线和*等“八大景区”结合起来,用一条公路串联起全市所有文旅**。

三是要立足游客,强化配套服务。要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加强规划引领。要以游客的身体健康为本,落实落细实名预约、扫码入园、总量控制、分时分流等相关举措;善于运用大数据动态掌握游客的结构变化、需求变化,有的放矢地策划和开展活动。要以城市文化为媒介,拉近心理距离。加大对*古城的保护力度,积极谋划传统优势景点的提档升级,将全市范围内所有的热门景点、热门文旅项目、文保单位、名人故居、古建古桥、名贵花木、老街古巷、重点文物、非遗项目以及文化遗产点等文化**登记上网,建立数据**库,并提供文字介绍和语音导览,生成二维码,张贴在游客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拉近城市和游客之间的距离。要以智慧建设为统领,构建智能体系。与热门线上旅游供应商合作,提供*游前的资料搜索、攻略推荐、行程规划等;游客来扬后,可以依托微信入口,搭建智慧旅游小程序平台,提升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