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关于探索“五域路径”发力全域旅游的总结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就文化旅游而言,就是要做优做深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县依托独特的生态、文化**优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五域路径”,蹚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路径一,打通空间域。打破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格局,形成以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综合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打造“一核两带四区”。“一核”,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区;“两带”,**光伏新能源经济旅游带和黄河文化漫游带;“四区”,*火文化体验区、*文化体验区、**运动休闲旅游体验区和黄河农耕文化体验区。同时,先后实施了**隧道、**黄河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打破山河阻隔的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四横二十一纵”交通网络体系,把域内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打造成景观大道,串联起城区——景区——乡村,实现了交通旅游化。特别是高标准建设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结合独特的黄河文化、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布设了观景台、驿站和农产品购销点,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宜游宜购”的风景廊道,构筑起山河联动、文旅融合、城乡一体、景村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路径三,升级服务域。强化“服务即产品、服务即体验”意识,以优质服务保障全域旅游发展。坚持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五城同创”相结合、与交通建设及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开展“厕所革命”,亮化城乡环境,美化空间景观,优化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创造“主客共享”的城乡空间,推动服务域全面优化升级;健全完善了服务标准化体系,积极开展行业创强晋级,规范发展各类旅游主体,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商目录;加强旅游司机、导游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培训培养;组建文明旅游志愿队伍,定期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活动;开通“**景区直通车”,实现主要景区专线公交全覆盖;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专门展示中心,加强行业监管、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用、舆情监测和旅游项目管理等,景区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网络、通信信号畅通、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了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路径四,强化管理域。“全域旅游”能否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执行力强的现代综合治理体系。我们始终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形成“*+*+n”的综合治理监管体系。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文旅、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等涉旅部门联合行动的综合行政整治领导小组,开展联合执法,实现旅游执法检查常态化;法院、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组建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中队,在重点景区常设**小时巡视的“文旅卫士”,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在“**文旅”等公众号公布旅游违法违规信息,并纳入企业诚信(征信)系统;在各景区、各乡村旅游点、各涉旅企业公共区域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强化管理域,供给新动能,营造出安心、舒心、放心的体验消费环境。

路径五,壮大市场域。广阔的市场、稳定的客源是旅游目的地赖以发展的根基,也是检验“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试金石。我们高标准编制了《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推广全案》,突出**特色元素,融合大黄河地标,着力打造“大河仙境风度**”文旅品牌,“内外兼顾,上下联动,新旧交融,全员营销”开展多媒介、立体化传播。对内,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增强城乡居民“在**,做一个有风度的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在周边核心客源地全方位投放形象广告,提高文旅形象品牌知名度。线上,建立新旧共融的媒体传播矩阵,开展多维度、立体化的形象和资讯推广;线下,通过举办永乐宫书画艺术节、“二青会”、非遗展、传统民俗节庆等,打造体验现场,调动游客参与,创造新鲜话题,形成热点营销,全面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分享、可传播的文化旅游魅力。目前,我们已与“黄河金三角”城市群建立推广联盟,不断巩固本地市场、扩大周边市场、拓展远途市场,提升市场覆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