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配合本次常委会审议工作,日前,*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赴*,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踏看等形式,对我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去年以来,区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三年创建成功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核心、项目为支撑、整合资源为抓手,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全力推进*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年,全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经济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
(一)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专门召开*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并下发《*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区风景旅游局等部门切实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逐项对标创建标准,寻找问题短板,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今年专门成立文旅集团,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区整体旅游品质。
(二)科学规划强化统筹。区政府坚持以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区休闲旅游“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编制*等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不断加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创建,形成“一心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近年来,区政府以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焦*等重点板块,加快推进*镇、兰里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为我区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意见》等政策,促进旅游设施提升改造,帮助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区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
(四)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美丽*行动纵深推进。*镇九街正式开街,*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镇和艺创小镇通过国家*a景区景观质量等级评价,全区*个村社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玉泉社区创建成为*省休闲旅游示范村,景区景点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标识标牌、集散中心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旅游服务设施逐步优化。
(五)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创新打造节庆活动,探索发展市场化、多主体的办节新模式,激发各类主体做旅积极性,各类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到重点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广泛推广*旅游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与网络、电台媒体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商业媒介的合作,有效增强了营销宣传效果,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以及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总目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1、合力兴旅机制还需完善。尽管建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认识还不深,工作力度还要加强。各镇街对自身作为旅游经济主体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全域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考核激励力度还需加大。目前对镇街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中,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工作相对其他经济工作考核权重较轻(*分占*分),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基础保障有待加强
1、资金投入和用地难题亟待破解。近年,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万,用于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但与萧山、淳安等地相比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相关单位对盘活存量土地用于旅游发展的探索不足,特别是如何合理盘活利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旅游发展的尝试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项目的落地推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景区景点附近、高速入城口和主要道路周边,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不够完善。厕所革命有待深化。景区厕所布局不够合理,不利于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满足旅游的需求。如*等地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时,终端污水处理设计容量仅考虑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而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兴起,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部分村社污水排放已远超设计处理容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三)产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大
1、项目建设不够快。兰里景区因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充分,当前又由于作为景区核心的台湾五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较为缓慢,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困难较大。蓝城农业产业园目前也未按预期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观光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区域旅游的拉动效应尚未真正体现。
2、旅游内涵不够丰富。旅游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相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比如翠苑一区作为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相关部门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充分。我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习俗积淀,但各景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等核心吸引资源的挖掘工作不够重视,人员不足,研究不够。如留下十八家、蒋村龙舟等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情未能得到有效的显现。全区除西溪湿地和宋城外,精品旅游项目不多,旅游结构较为单一,能让游客留恋忘返的景点少,大多数游客以“一日游”、“半日游”,甚至“过境游”为主,去年我区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 其中过夜游客仅约*万人,只占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加强服务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管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确保旅游市场良好秩序。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旅游人才优惠政策,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2、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全面分析我区旅游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点等内容,为实现精准服务、营销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实施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动等功能,提升游客体验。
3、深入探索长效管理模式。对景区与村庄的长效管理要切实增强成本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投入产出绩效,探索建立政府、业主、经营户相结合的管理资金分担机制,实行村庄、景区管理有偿服务,业主、经营者要依法依规缴纳必要的物业管理经费,以减轻财政负担。要支持和引导村集体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强“造血”功能,提升长效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奖罚举措,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减少长效管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