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述“没有围墙的剧场”奏响文化惠民新篇章[范文大全]
第一篇: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述“没有围墙的剧场”奏响文化惠民新篇章“没有围墙的剧场”奏响文化惠民新篇章
——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述家住新华南路的退休职工张忠庆说起这些年乌鲁木齐市的文化惠民活动时如数家珍,最直观的感受是:从自己到儿子、女儿,再到孙子辈的小家伙,维持了多年的生活休闲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逐步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目前,各级各类文化场馆设施完善,22个乡(镇)、73街道(管委会)、747个社区、174个行政村基层文化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打造了“天山放歌行”、“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中老年艺术节”、“天山读书月”、“文化讲坛”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随着文化惠民工程制度的制定出台、文化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市委、市政府把“没有围墙的剧场”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奏响了“文化惠及民生”的新篇章。
文化惠民“建章立制”政府“买单”市民受惠2012年,乌鲁木齐市出台了《乌鲁木齐市、区(县)人民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文化惠民演出连续2年列入“为民办理120实事”重点工作当中。
文化惠民演出由市、区(县)两级人民政府购买,按照“演
—1—
一场补一场”的原则,对专业艺术院团予以补助。《办法》还对市、区(县)两级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的场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将场次落实情况纳入市、区(县)文化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健全了市、区(县)两级人民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工作机制。
祖籍陕西的张忠庆老人说。“现在我退休在家,这两年钱挣得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住行、看病都有了保障,但是心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不前两天,市上的秦剧团到了我们这个院子,搭起了舞台,唱起了秦腔,我这一听,心里缺的那点东西找回来了。我们老百姓是真真切切的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越多越好。”
截止2013年9月,市属3家专业艺术院团和艺术家协会共计开展惠民演出600多场,观众人数39万余人次。由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鼓励各类专业艺术院团送演出到基层,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品位的文艺演出,从中感受到现代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惠。
出门即见文化设施推窗即享文化气息
除了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开展惠民演出之外,市委、市政府还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着力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
目前,全市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面进入了免费开放时代,面向广大市民提供“零门槛”优质文化服务。2012年累计服务各族市民达70余万人次。其中,市图书馆在全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率先实现365天“零闭馆”。2013年4月21日,我市启动了主题为“文化乌鲁木齐,从阅读开始”的“天山读书月”系列活动。该活动紧紧依托市图书馆、区(县)街道、社区图书馆(室)、机关、中小学校、企业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倡导“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念和“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激发全市各族市民的阅读热情,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打造首府“阅”动力,让“阅读”成为各族市民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张忠庆老人感慨道:“以前最让我窝心的是,跟儿女相聚只在餐桌上,吃完就各自散了,短暂的相聚让我们感到更加孤独。现在好了,文化三馆免费开放了,一家人一块去,可以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听一听讲座,看一看书,既长了知识,又增进了家人的感情。”
全市各公共文化场馆在免费开放的同时,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增加网络覆盖范围。市第二小学的叶文心听说同学买买提江住的黑甲山片区新建了图书馆,走路十分钟就到了,羡慕不已,“如果我家门口也有个图书馆,我就能天天去了”她说。目前,
—3—
全市公共图书馆三级网络建设规划初步拟定,已建成市图书馆分馆1个(黑甲山分馆)、基层图书服务点3个(后街社区、五建社区、斜井西社区),开通了与市图书馆的联网和图书交换,年均配送图书4000余册;完成了6个街道、65个社区价值397万元的文化设施配置,完成172个“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有效地延伸了图书馆的惠民服务能力,使各族群众零门槛、零距离的享受免费公共文化服务。
市图书馆馆长靳艺星曾表示,黑甲山分馆从无到有,在摸索中前进,让他们看到了“总分馆制”的优势。而随着更多的社区分馆陆续揭牌,乌鲁木齐着力打造的十五分钟文化圈将把书香留在市民身边。届时,居民手持一张借阅卡,十五分钟走进市图书馆分馆借阅图书将不再是梦想。“到那时,乌鲁木齐市就像一个大书房,通过物流车辆使图书在全市各社区图书馆间流通。”靳艺星说。叶文心希望,这个“大书房”的实现,不要让她和小伙伴们等太久。
文化场馆“硬件”给力百姓艺术享受“升级”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全面推进“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并已经先后举行奠基仪式。其中,由大剧院、音乐厅、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书城)、规划展示馆组成的“乌鲁木齐市文化
—4—
中心”将在3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据了解,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功能齐全、适合大型舞台文艺演出的场所。“唯一作为演出场地的新中剧院,也因容量小、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要求,”市秦剧团团长王永立说。
市艺术剧院和市京剧团由于原址征迁,现在外“临时过渡”办公,“我们希望文化中心快点建成,我们在家属楼里办公,演员们则是在天台上练功,已经在外漂泊九年了,我们也想尽快有个家。”市京剧团团长祝永刚介绍道。
“文化惠民就是民生,要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场馆建成后,大剧场将可容纳1600人,能满足国内外大型歌剧、舞剧、音乐剧、歌舞、戏剧、戏曲等舞台演出以及大规模文化艺术展览的需要。小剧场和音乐厅分别能容纳800名和1000名观众,主要用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类音乐会的演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新江说。
为了扩大首府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壮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完善首府的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文化产业园建设工作,园区围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的文化内涵,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以传媒出版业、影视制作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为重点,以会议展览业、旅游文化业、印刷
—5—
广告业为辅助的“一核五重三辅”的区域综合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全疆现代文化产业引领示范基地。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新江还说。“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开启了乌鲁木齐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对于完善城市文化职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繁荣城市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电影院搬到了家门口老百姓唱起了幸福歌2009年11月,市委书记朱海仑通过调研,提出了“能否把电影下社区工作日常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的要求。2010年,乌鲁木齐市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了由101名放映员组成的46支电影放映队,并为全市每个社区配备了全套放映设备和流动放映车,还培养了一批能够长期留在基层的电影放映队伍,组建起了一座座随时可以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露天电影院,弘扬社会正气的热播新片、本土电影出现在百姓家门口的夜幕下。
截至2013年7月,全市共放映公益电影21000余场,观影人数达310余万人次。在近3年的运行中,结合建党90周年、亚欧博览会和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红色电影展映季、文化惠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社区公益电影放映队足迹遍布社区居民院落、学校、工厂、工地等地方,解
—6—
决了社区居民及流动人口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了各族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晚上饭碗一放就出门看电影,更多的幸福在百姓的生活中有滋有味的荡漾。
文化赛事高潮迭起多彩活动娴熟举办
2010年6月28日下午3时30分,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阳光灿烂,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饱含激情的节目正在这里上演,台上歌声悠扬,台下掌声雷动。2010年乌鲁木齐市唱响民族团结群众歌咏活动——“天山放歌行”走进乌鲁木齐县农牧区,再一次掀起“民族团结歌曲大家唱”的热潮。
乌鲁木齐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和来自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萨尔达坂乡、板房沟乡、水西沟镇的农牧民坐满了绿茵场,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当《爱国歌曲大联唱》、《五星红旗》、《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颂歌献给亲爱的党》、《共和国之恋》等一曲曲动人的歌声响彻云霄时,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插入图
10、图9)
刚刚表演完《我们美丽的萨尔达坂乡》的一群小演员走下台来,他们都是来自萨尔达坂乡中心小学的孩子,穿着节日的盛装,活泼可爱。11岁的加尔那提兴奋地说:“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唱歌的时候,心里有一种非常自豪的感觉。”她还说,一起同台演出的人群里还有她的妈妈阿尔达
—7—
克。
随着演出不断掀起的一轮又一轮高潮,观众也越来越多。一位来自方家庄村的回族农民马丽娜是与村里的两个姐妹结伴而来的,她们带着幼小的孩子,顶着烈日,看得津津有味。她说:“这些歌曲我都非常爱听,这样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一直搞下去。”
乌鲁木齐市“天山放歌行”群众歌咏活动自2010年5月7日举办至今,共开展“机关干部”、“社区群众”、“校园师生”、“企业职工”和“寻找乌鲁木齐最美丽的歌声”专场歌咏活动180余场,共有近1600余支合唱队伍、15万余名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企业职工、社区居民、部队官兵参与其中,累计观众达120万余人次。“天山放歌行”传递了道德建设的正能量,唱响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是“新疆精神”的一种音乐表达。
家住红庙子街道新通社区的居民阿孜古丽周末还多了一个去处,陪着家人和儿子去听“文化讲坛”。乌鲁木齐市“文化讲坛”定期邀请疆内外知名文化学者、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活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中国新疆木卡姆艺术》、《远古楼兰人的精神世界》、《新疆探险新发现》、《新疆民间说唱艺术》、《龟兹壁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地位》等讲座使新疆
—8—
人更加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端午文化的由来》、《国粹京剧艺术》、《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与《魅力突现的新疆民族舞蹈》交织辉映,体现了中华大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内涵。
易中天、韩子勇、周涛、袁岳、乔良、刘学堂、刘亮程、鲍日新等众多名家走进“文化讲坛”,拉近了专家学者与听众的距离。根据“文化讲坛”部分讲师的讲座资料整理编辑的第一本书《新疆话语》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文化讲坛”正在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近。作为乌鲁木齐公益惠民文化品牌,“文化讲坛”的开办形成了恰当的载体,和阿孜古丽一样,许多老百姓都希望文化讲坛越办越深入,越办越细致。
2010年,为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推动文化惠民产品提档升级,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乌鲁木齐市“红山文艺奖”。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六集大型历史文化片《丝路秘史:谜一样的乌鲁木齐》和四集人文系列记录片《大美之都•乌鲁木齐》;广播剧《察哈尔—博尔塔拉河永远的记忆》;舞台精品大型民族风情音画《美好家园》、秦腔《毛泽民在新疆》、京剧《丫头医生》、儿童剧《阳光少年》等一大批反映新疆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建美好家园、体现首府文化艺术水准的文艺精品脱颖而出。同时,在元旦、春节及亚欧博览会期间,以“文化周”活动为平台,选取部分精品剧目进行展演,并通过免费赠
—9—
票、票价补贴、惠民专场等形式,吸引老百姓走进专业剧场,欣赏高雅艺术。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剧场专业文艺演出400余场次,惠及百姓20余万人次。
乌鲁木齐市文化惠民工程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广泛认可与赞扬。用文化来凝聚人心,用文化来振奋精神,用文化来提升城市整体素质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10—
第二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助力基层文化活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建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基层民众文化活动,推进整体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是实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要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缺少文化活动阵地的情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社区)为重点,发展县、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让群众有地方可以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目前,在我市乡镇,普遍落实“一乡一校”政策,改善了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原有的村小校舍大量闲置。建议由乡镇政府及相关财政文化部门牵头,将闲置的校舍加以利用和改造,建立农民或群众文化教育中心,让普通民众有一个优美的文化活动环境和阵地,吸引求乐求知的群众,凝聚人心,发挥很好的效果,也可以建设小型农业科技辅导站、图书馆、游艺室、小型文化馆等,满足基层民众最基本的科技文化需求。对已经建有文化设施的地方,重点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让这些阵地“动”起来,千万不能“建而不用”或“挪作他用”,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欣赏提供帮助。
二是打造民间文化艺术队伍。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不仅要靠文化工作者把文化“送”下去,更要把文化“种”下去,更
要使当地民间艺术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要把民间文化艺术上真正有专长的人挖崛出来,重视起来,使用上来,要通过这些文化带头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帮助广大民众提高文化层次,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良性循环。
三是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大文化格局。对基层,对农村而言,就是千方百计加强基本文化供给,提供基本文化服务,要综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力量,更好地服务民众。譬如可以研究把群众文化工作与教育、科技、卫生、计生等部门联手,资源共享;把群众文化工作与新兴媒体、网络的宣传结合,增强它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把群众文化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结合,彰显文化的地域特色。
总之,在文化建设上,政府要舍得投入,善于投入,多想办法,多做惠民之事,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三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文化产业发展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月日上午,全市文产办主任座谈会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省文产办主任会议和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部署2012年全市文产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2012年,全市文产部门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整合传媒资源,优化功能组合,全面完成传媒集团组建工作;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抓好市、县(区)文艺院团改革工作;积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抓好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要结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积极发展与新闻传媒相关的包括文娱、演艺、旅游、宾馆、酒店、房地产以及创意、策划、咨询、设计、经纪等中介业,不断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级重点推进体育运动中心、文化广场、新闻中心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xx古镇文化遗产保护、xx县文化产业建设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要构建文化传承传习机制,利用文化传习所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逐步成立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习所。要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影视公司的合作,抓好电影、电视剧创作和拍摄,加快培育影视产业;抓好节庆文化活动,着力提升节庆文化品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积极协助做好《文产网》建设。
县(区)文产办主任及市统计局有关人员在会上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第四篇: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红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居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
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红山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新高潮的具体措施,是“十二五”期间,政府“惠民工程”之一。为确保“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取得成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整体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推动我区文化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加快建设“富裕红山、开放红山、魅力红山、和谐红山”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完善一大批社区、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送戏、送图书下基层活动,丰富活跃基层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让文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达到以文惠民的目的,切实保证人民
群众读书看报、获取知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城镇文化基础设
施建设工程、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两个方面。
(一)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共场馆接收改造进度,完善城区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红山区文化局、红山区财政局
2.深入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文体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充分展示文化的舞台,确保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功能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能够向广大群众提供图书报刊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影视观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功能。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3.加快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步伐。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村(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加快推
进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以文化、(镇)街道、财政、社区(村)合作为基础,文化部门提供文献资源,并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镇)街道提供场地、设备;民政、财政提供日常经费;社区(村)具体组织实施。
每个书屋、社区图书分馆的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书桌、书柜、阅览桌椅等设备齐全。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居民阅读的经济、农业、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居民满意。每个书屋、图书分馆拥有图书不少于3000册,力争到2012年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2015年图书分馆覆盖所有社区。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4.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为确保我区在开展各类大中小型户内外演艺活动中,能及时、充分提供各类演出服装、灯光音响、舞台道具等演艺设备,应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由该中心对演艺设备采取统一保管,专业人员操作,按需使用,大家共享的管理方式,使该设备发挥其最大功能,努力构建共享公益演出的艺术惠民体系。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1.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继续依托各类节庆假日及一些重大工作和一些重大活动,如元旦、春节、五〃
一、六〃
一、七〃
一、
八〃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惠民工程的开展工作;做好各村、社区活动开展的指导工作。
2、乡综治办、派出所。做好乡文化惠民工程大型户外活动的安全保障、现场保卫等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3、各村、站所、中小学及卫生院。切实保障文化活动经费,积极组织参加乡文化惠民工程的各项活动。特别是“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每个村、中小学、卫生院都必须参加,并推荐1—2个质量较好的文艺节目,且必须由本地干部群众参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