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演讲稿
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的ppt作品是“品味泉州”○
2我们将分为概述、宗教古刹、历史蕴含、海外渊源4项为大家展示泉州的宗教文化。○3一座富有特色与魅力的城市,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精彩传奇。而文化则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4泉州作为一座,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
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等古建筑,他们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
5泉州的、、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6泉州的、、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
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7所有这些,让人。○
8自古以来信仰都一直存在,泉州也是如此,宗教文化十分丰富。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9第二章,宗教古刹○
10.○
11、曾相○
继在。这些宗教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胜迹,成为泉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为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12至目前为止,,,,。
因此,13第三章历史蕴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泉州不仅是众多宗教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宗教较早传播的地区。14是福建省最早建造的佛、道寺观之一,随着岁月的推移,佛道两教○
更有很大发展,15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也相继在泉州传播。
这些宗教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泉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不少寺庙、宫观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16还有17○18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国内罕见的人闻建筑,很有特色的如位于清源山的老君岩雕像,○耸立于开元寺内的东西两座佛教石塔。泉州四处皆是宝,宗教胜迹遍地是,游览泉州的宗教名胜古迹,就好比来到“宗教大观园”。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外专家和游客观赏、研究的文化珍品,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19第四章海外渊源。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20同时也将宗教信仰带到异国他乡,并逐渐建造寺观供奉
21在,、、、等许多寺观都是从分炉过去
22此外,,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祇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泉州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324○p篇二:泉州美德故事演讲稿这是一个发生在泉州市区凤山社区上坑村的真实故事,一个叫阿呆的流浪汉,从小就被父母遗弃了,村里没有人知道阿呆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在村里流浪了近十年,因为他智力有点问题,大家就阿呆、阿呆地喊成了习惯。
虽然阿呆被父母遗弃了,但是,却得到了村民们家人般的温暖。天冷了,村里的好心阿婆为他送来衣服棉被;肚子饿了,开餐馆的老板给他买来零食饭菜;头发长了有人帮忙剪;逢年过节,村民还会送些年货过来。
这天,阿呆得了重病,村民们把他送进了医院,由于急性肺炎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阿呆的生命奄奄一息,面对高昂的医药费,村民们急得一筹莫展。当医院得知阿呆的身世后,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减免阿呆住院期间的一切费用,直至身体恢复健康。
阿呆是不幸的,阿呆又是幸运的,当他因为身体残疾而被父母遗弃时,却遇见了这么多把他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关爱着的好心人,正是由于大家无私、奉献的美德,阿呆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在我们泉州,像这样的美德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虽小,但却传递着每个平凡人的爱心,虽然我相信这根爱心接力棒会在我们手里越传越远,让爱充满整个世界。(2分17秒)这是发生在泉州市区凤山社区上坑村的一个真实故事。
阿呆,因为先天弱智,从小就被父母遗弃,但是十几年来,他却得到了上坑村村民们家人般的温暖。天冷了,村里的好心阿婆为他送来衣服棉被;肚子饿了,开餐馆的老板给他买来零食饭菜;头发长了有人帮忙剪;逢年过节,村民还会送些年货过来。
这天,阿呆得了重病,村民们把他送进了医院,面对高昂的医药费,村民们急得一筹莫展。当医院得知阿呆的身世后,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减免阿呆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费用。阿呆是不幸的,阿呆又是幸运的,当他因为身体残疾而被父母遗弃时,却遇见了这么多把他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关爱着的好心人,正是由于大家满怀爱心、无私奉献,阿呆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在我们泉州,像这样的美德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虽小,但却传递着每个平凡人的爱心,我相信这根爱心接力棒会在我们手里越传越远,让爱充满整个世界。我给你他们几个的稿子参考一下pp10:32:10哈哈谢谢
老师-傅老师10:32:42我老家在后龙田里村,离我奶奶家百米远有个年纪和我相仿的男孩,父母早逝,只有一个妹妹和他相依为命。然而造化弄人,妹妹染上重病,只有马上输血才能挽救生命。男孩马上卷起袖口,表情坚定地对医生说:“我是她哥哥,抽我的。”医生差异地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问道:“你不怕疼吗。”“怕,可我更怕妹妹离开我”。看着导血管里汩汩流淌的鲜血,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你这么勇敢,一定能活到100岁。”男孩高兴从病床坐起来,昂起头,挽起了另一支胳膊,用大家已经熟悉的坚定表情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5分钟美德故事:舍己救学生的颜爷爷———丰泽第二实小201班李珈伊伊
2009年12月9日下午,晋江安海小学校门口熙熙攘攘,满是放学回家的同学们,临近退休的颜厥绪爷爷正在校门口护送小学生过马路。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这些都是他们家长自己找,自己写完了我再改的陈其仁,男,58岁,2011年度鲤城区“见义勇为”模范。2011年9月24日下午,鲤中辖区百源新村1—305室有一小孩的头部卡在防盗网内,身体悬在半空中。陈其仁刚好骑摩托车经过,看到此情况,立即停下摩托车,二话不说就往小孩悬挂的外墙方向爬上二楼的窗户,顾不上个人安危,一脚微踩在窗户门框上(由于房屋陈旧木门年久失修都快散架),一脚站在窗框上方,一手抓住阳台上的防护栏底部,一手用力把小孩身体往上托,与闻讯而来的小孩的家人及好心人一起,救下了小孩。陈其仁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舍已救人的精神深受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篇三:演讲稿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海上丝绸之路”
——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国际)开幕式演讲稿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在这风和日丽的下午午后,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来参加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这里我谨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各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女士们先生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它对加强东西方人民的友谊和理解,对创造光辉灿烂得人类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东南亚国家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控制东西方海上通道之咽喉,拥有海上丝绸贸易之特权,并以其自身经商之特长,同东西方各国人民一起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日益增多:国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近来连续出访东南亚国家,表明中国对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全方位联系,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而中国本身经济的升级也将为此提供更多机会。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热潮再次来袭。在中国大陆,以厦门大学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自1987年开展工作以来,迄今已经有27年了,成果丰硕,被称为国内外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基地。东南亚华文新文学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用华文写作的文学,也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一支。从各方面探讨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独特价值,是学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尽管东南亚华文文学表现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侧面,然而其主体部分却是反映东南亚华族的苦难史及奋斗史,这是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华彩乐章中的主旋律,是其他华文文学不能代替的。关于文化交流方面,在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化的大趋势下,丝绸之路成为一个更为广阔的跨文化场域。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所展现的新魅力,产生的新影响,对拓展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空间意义重大。
在中国漫漫的五千年历史当中,丝绸之路铸就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泉州这颗嵌在绸之路起点我国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也曾经沐浴在丝绸之路的光芒之中,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泉州为起点的。在2013年8月26日,在举国关注之下,泉州这座海西之城摘下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桂冠。这向世人再次证实泉州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泉州作为著名的侨乡,目前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791万人,其中90%侨居东南亚等海丝沿途国家。泉州将发挥其与东南亚华裔血缘关系密切、族群往来频繁等优势,探索设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南洋华人的精神家园。特此,我们在泉州这个浓厚的文化重镇中开启我们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之旅。
我们知道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是个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在承办此次研讨会时压力之大不用言表,所以请允许我对承办单位再次表示感谢。最后,我衷心祝愿此次研讨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泉州文化泉州文化
一座富有特色与魅力的城市,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精彩传奇。而文化则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泉州最为人称道、令人赞叹的是它异彩纷呈的文化大观。如果把泉州文化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它的枝干筋脉就包含着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泉台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文化,以及茶文化、石文化、瓷文化等等诸多元素。且不说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对泉州文化缺乏了解,就是长期生活在这一片温陵热土的泉州人,要真正做到通晓泉州文化、能够解读泉州文化,也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呢,泉州又被誉称“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
当前,人们都追求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所以茶产业旅游成泉州市旅游文化产业新亮点。随着“铁观音文化园”的建立,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安溪铁观音文化,在数百年茶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饮茶思源,回报社会。文化园位居安溪城东工业园,占地27亩,集品茶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设有“铁观音茶史馆”、“茶产品展示厅”、“魏荫茶艺馆”、“铁观音传习所”等功能区,成为铁观音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实体代表。
“铁观音文化园”的建立,对于探索铁观音历史轨迹,还原铁观音发展历程,丰富安溪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泉州将茶业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为安溪茶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泉州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自古以来信仰都一直存在,泉州也是如此,宗教文化十分丰富。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多元文化广融博纳,历经千年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宗教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宗教在历史渊源,地理位置、文化成份,对外关系等方面极具特色。
一是宗教门类齐全,名寺古刹众多。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上海上交通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等多种宗教和发源于中国的道教曾相继在这里传播。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许多雄伟瑰奇,建筑艺术精致独特的宗教活动场所,造就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宗教人士,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胜迹,成为泉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为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至目前为止,全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14个单位中,与宗教有直接关系的达11处之多,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的46个单位,宗教占23个。因此,泉州被佛教称“泉南佛国”,被道教称为“闽南蓬莱”。
二是历史悠久,蕴含深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泉州不仅是众多宗教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宗教较早传播的地区。延福寺、元妙观是福建省最早建造的佛、道寺观之一,随着岁月的推移,佛道两教更有很大发展,全市有名称可考的佛寺达600余座,道教宫观岩洞也达几百处。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跟随其后的天主教、摩尼教、基督教、印度教、日本教、拜物教也相继在泉州传播。这些宗教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泉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不少寺庙、宫观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现存于市区的清真寺是中国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中国十大名寺之一,还有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高徒三贤四贤埋骨之地灵山圣墓,至今都是海内外穆斯林景仰、朝拜的地方,现存300多方伊斯兰教石刻占全国同类石刻三分之二以上,成为稀世瑰宝。位于晋江市的摩尼教石刻遗址,是一座驰名中外,全国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国内罕见,很有特色的如位于清源山的老君岩道教雕像,耸立于开元寺内的东西两座佛教石塔,以及众多印度教、拜物教等多种宗教的墓碑和石刻的珍贵遗迹。泉州四处皆是宝,宗教胜迹遍地是,游览泉州的宗教名胜古迹,就好比来到“宗教大观园”。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外专家和游客观赏、研究的文化珍品,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三是海外渊源密切,对外交往频繁。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古称刺桐港,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由于,海上交通发达,泉州先民足迹遍及台湾、东南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地,并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同时也将宗教信仰带到异国他乡,并逐渐建造寺观供奉。至今,晋江龙山寺在台湾廨院达441座,台湾98座清水祖师、500多座妈祖庙、200座富美宫、200多座保生大帝庙宇等许多寺观都是从泉州分炉过去。此外,泉州还有众多寺庙、宫观以及乡土神祇传入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祇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泉州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1-12-15曾一龙
第三篇:泉州文化心得走进泉州历史和文化心得体会
纵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察当今中国的变化,古老的中国已日益焕发出青春和活力,这是一个需要奉献、牺牲,需要探索和启蒙的时代,以学校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集中反映了历史转折阶段各种价值冲突,因此保留完整的泉州文化正以其独特的古老魅力,充分展现着它的传承。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而泉州文化是其中灿烂的一页,来自于中原地区的祖辈们,带着光辉的文化在泉州发展起来,保留住中国的古汉语,还带来农耕、南音、武术等古老的技艺。
第四篇:泉州民俗文化泉州,民俗文化的沃土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积淀深厚,绚丽多彩。
泉州的节日民俗文化尤为风光,热闹,慎重。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冬至等等。
元宵节,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元宵花灯似满天的星星,点缀在泉州元宵的夜空。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争奇斗艳的灯河。男女老少盛装打扮,走上街头,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古人的描述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泉州花灯点亮在史书里,一路照耀古今。座灯、宫灯、无骨灯、锡雕灯、走马灯、鲤鱼灯,造型美观。花灯展览、文艺踩街。万人空巷,举城同乐,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成为地方一大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近年确定为“旅游文化节”。如今更集光、声、电于一体,美不胜收。侨乡人陶醉在花灯的海洋里,光明之城在五彩缤纷中迈向未来。
端午节在泉州也十分红火,“龙舟竞渡”、“采莲”习俗,蔚为壮观。高高翘起的龙头,势欲腾飞。水花四溅处,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两岸观者人山人海,他们摇旗呐喊,一时呼声雷动,锣鼓喧天。英雄的故土,是英才辈出的地方。侨乡端午有一种游戏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装着鸭子的笼子。抓鸭子的人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桅尾抓鸭子。有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端午,侨乡把奋进和腾飞写在希望的五月。
泉州的传统艺术拥有一批风情万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因此,泉州又称为“戏曲之乡”、“戏窝子”。在戏台上,有优雅委婉的梨园戏,有妙趣横生的木偶戏,有韵味隽永的南音艺术,有端庄诙谐的高甲戏。
梨园戏,鼓乐悠扬,茶香袅袅,舞台上青衣花旦正唱《陈三五娘》,唱亮迷人的民间艺术。一个流传在闽粤之间的古代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毅然私奔的青年男女的故事,诉说悲欢、梦想与渴望。观众凝睇沉思,一段晶莹的往事,在他们的眼眸中闪动。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扇幸福之门在祝福声里打开,聆听着春天款款而至的跫音。爱的故事在梨园戏里楚楚动人。
木偶戏的粉彩工艺,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这鲜活的精灵,插上秦汉、晋唐的翅膀,穿越历史烟云,翔舞在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灵巧的双手,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16条纤细悬丝,牵出700余出传统剧目。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丫环奴仆,乃至雄鸡、小猴,无不形神毕肖。一个王朝的兴衰,一段别离的故事。那小小的戏台上,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南音袅袅,时而像岩洞滴水那么飘逸悠闲,时而像林间啼雀那么婉转多情,时而像骤雨叩窗那么激起欢悦。一条古音乐的河流,从中原古韵中流淌而来,弥散在辽阔的泉南大地。千年的音符成为翡翠般的活化石,不老的宫商角徵羽,历久弥香。一首《梅花操》,一首《八骏马》,如此的勾魂摄魄。从闽南的古厝下启程,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漂洋过海,播下的种子,生长一种思念,在游子心中发芽。
高甲戏,戏如人生。美与丑之间,谁是主角。一颗南海明珠,闪亮在名城,唱响了京城。傀儡丑的活泼风趣,让满堂牛鬼蛇神竟能生辉。乡村,集镇,城市,老人们在舞台边一起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文,已成为一道风景,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时光回溯到明末崇祯时,舞台上昏君、庸臣、权宦、无赖、骗子荒唐可笑的故事,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入木三分。
如今,这些“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古稀艺术,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诵于泉州城乡、海峡两岸、东南亚乃至欧美拉。在传统工艺方面,彩扎、剪纸、刺绣、竹编、雕刻„„千姿百态,纷呈异彩。在劳作生产等习俗中,泉州人无不精通,俗称“泉州兄,个个猛”,尤其是建筑、手工、做生意。
泉州的民族舞蹈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拍胸舞、火鼎公婆、彩球舞、车鼓舞等等。
拍胸舞,矫健的舞姿,舞出侨乡豪迈的气概。古越闽人对蛇图腾的崇拜,从岁月深处舞动起来。剽悍的男子汉组成舞队,赤脚,袒胸露背,没有任何乐器伴奏,随着领舞者一声吆喝,齐刷刷地抬起左掌,向着自己的右胸猛力拍击,接着,是右手拍向左胸,而后扬起手臂和手掌分别下击肋部和大腿,变幻有序,发出响声——噼啪。噼啪。玉驴颠步、金鸡独立、蟾蜍出洞、半月斜影。边歌边舞,情绪热烈,风趣浪漫,粗犷明快。这是闽南独特的风情画卷。
火鼎公婆,滑稽可笑的表演,引来众人或驻足观赏,或徒步追逐。扮演老公公者身穿羊羔黑裘,下穿宽筒裤,一手拿着长烟管,一手执着芭蕉扇;老婆子身穿镶边大襟红衫,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头顶盘起高高的发髻,脚穿厚底绣花大红布鞋,一手拿红手帕,一手执着大圆蒲扇。公婆抬着一口架在木框上的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通红。侨乡人的日子在这舞蹈中,过得兴旺红火。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对闽南文化的保护,政府重视很重要。政府关注了,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多事情就有条件去做。其实,从事这方面整理、研究工作的还是大有人在。这个工作不做,再过一二十年,有些材料可能就会消亡。因此,抢救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年,泉州对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视,如南音、南戏方面的抢救和保护措施就很得力。最近,泉州又启动了编撰《泉州文库》的工程,准备每年拿出100万元来整理出版泉州的地方历史文献。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工程。但还有很多实质性的抢救工作需要去做。抢救的力度若能加大,损失就会减少。尽管从理论上讲,有些文化现象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一种文化现象的消亡,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损失。联合国之所以要提倡保护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如果我们能尽早采取些有效的保护措施,起码可以起到减少损失或减缓消亡的作用。何况现在还可以用各种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把它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未尝不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贡献。
(五)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大陆可以说是台湾文化的根。作为共同文化区域的闽南和台湾,尽管历史风云变幻,但闽南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地扎根在两岸和世界各地的闽南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成为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一条重要文化纽带。而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首先,倡导使用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基础工作。方言蕴含了丰富的地方人文内涵,一种方言的消失,势必会使它所传达的那种地方文化也随之萎缩和贫乏化。正如美国一位语言学家所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语言环境其实就像是文化生态的空气,当语言(方言)消失,这一文化也就差不多消亡。“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摇篮,如果没有闽南方言,那些南音、地方戏剧也就荡然无存,闽南文化就不可能成为“活文化”。所以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角度看,在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推广、倡导使用闽南方言是当务之急。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开播实际上就承载起保护和弘扬闽南方言文化的社会责任,并成为推广、倡导闽南方言有效的重要载体。《泉州第一炮》《学说泉州话》栏目的创办,其指向性就十分明确,开播后深受欢迎。其次,保护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关键工作。文化生态的土壤其实就是人本身。在自然界,森林、草原是物种,又是许多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在文化领域,民俗、宗族文化、民间信仰也是文化的森林和草原。许多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都依存于民间敬天法祖的民俗活动中。保护了这些文化森林、文化草原,就为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了自然的生存空间。比如,泉州的地方戏剧就是依靠民间的敬神敬佛而生存的,因此对于民间信仰和诸如“普度”等所谓封建迷信的民俗活动,政府没有必要去严禁。假如这些民俗活动被取缔了,那么,闽南文化的生态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文化生态是存活在民众之间,而不是政府的三令五申。现在划定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这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这是对的,但是远远不够,应当将工作视野放得更宽更广,更符合民众的意愿,这样才能够是使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最后,加强闽台两岸的文化生态保护的交流。台湾地区的闽南文化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推动,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要加强交流、合作,不论是学术界的还是民间的,不论是妈祖还是其他的民间信仰交流,都要积极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应当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而不是把这项工作仍局限于文化部门的日常工作范围。
两岸文化交流正在用一种柔而有力的方式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目前已有的许多文化交流已经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今后应更充分运用这种文化的力量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感情交融,增进人心向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促进两岸和平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