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档案事业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三届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主题,实施“三个推进”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全面推进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
1、完善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建设。在2011年市、县(市、区)都建立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备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与恢复机制,参加全省并组织好全市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应急演练。建立馆际备份库,实施异地数据备份。
2、继续开展民生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以实施民生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为抓手,完成工商、国土、民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建设、公积金管理等重点涉民单位(部门)的电子业务数据、其他电子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登记备份工作,建立一批民生档案登记备份数据库。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档案登记备份中心与数字档案室对接的试点工作,开展机关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备份工作。继续做好列入进馆范围的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对未到移交进馆年限的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实时或定期移交登记和安全备份。开展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登记备份试点工作。开展重要民生业务数据在线备份。
3、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严格执行重点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制度,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名册,完成名册内今年竣工验收项目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
4、推进企业档案登记备份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将专利、品牌等企业知识产权以及信用、产品、客户等档案与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进行登记备份。建立当地列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辖区内相当规模民营企业名册,开展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各县(市、区)完成1家以上民企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1家以上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
5、加强数字档案室建设。继续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重要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加快室藏重要档案特别是政府直属单位传统档案数字化及其登记备份工作。市及各县(市、区)10%以上单位建成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一批示范数字档案室。
二、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1、积极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按照省档案局要求,做好《党的光辉历程——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图片、实物报送以及巡展工作。参与当地举行的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
2、启动档案文化建设。制定市档案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和具体项目规划,启动档案文化建设丛书编纂工作。
3、完成市“名人”建档工作。配合省档案局开展百行百业著名代表人物(“名人”)评选与建档工作。推进市“名人”建档工作。开展名人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筹建“名人展”。
4、做好“记忆”工程著名镇、村申报工作。根据省档案局要求,积极申报名镇、名村,为《记忆名录·名镇名村篇》提供优质稿件。
三、加快推进县(市、区)档案馆建设
1、列入“十二五”规划。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将加快县(市、区)档案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争取以市“两办”名义召开全市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十二五”期间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工作任务。
3、开展专项督查。市档案局联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对全市县(市、区)档案馆建设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迎接好省里的督查。
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继续做好档案接收工作。市档案馆继续按照接收名册接收市直单位1995-2005年形成的档案,全面完成接收任务。各县(市、区)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将到接收年限的档案接收进馆。
2、做好现行文件的接收工作。要抓住现行文件移交列入市政府考核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好市直部门现行文件的移交、接收工作,切实提高档案资源的时效性。
3、加强“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建设。接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涉及公共利益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及时接收重大活动档案。开展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
五、加强档案行政监管与指导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根据市委部署,通过组织讨论、树立学习标杆、开展公开承诺、破解难题等活动,推动全市档案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创业创新热情,确立更高目标,创造新的业绩。
2、继续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努力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举办好全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职称考试考前辅导等培训班,积极选送机关干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
3、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外地先进工作经验,探讨全面实施“三个推进”战略的方式方法,宣传档案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