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旅游业发展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赋予*发展新定位的必然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将*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为*科学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和新方向。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有利于推动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中心城市文化引领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是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巨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特点。发展旅游业是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建设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统筹城乡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展示我市良好的生态、人文、社会、投资等环境,促进*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国际影响力。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的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世界眼光谋划我市旅游发展大格局,积极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创新旅游经营业态、推介营销、管理体制、产业政策等发展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大格局。
——坚持精品战略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积极发展高端旅游产品,培育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项目,打造商务会展旅游、购物旅游、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等高端产品,形成旅游新增长点,提高*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大力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形成城乡旅游资源共建共享、功能布局合理、产品差异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环珠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合作,深化穗港澳旅游合作,整合和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共同打造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超过34亿美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以上。旅游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地位初步确立,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国家旅游强市。
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超过46亿美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旅游形象的影响力和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全面提升,建成国际、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国际化和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三、构建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产品体系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要求,深化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着力打造“山、水、城、花”优势品牌,推进旅游业品牌化发展,提升我市旅游整体形象。
(一)深化以珠江游为主的水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产品开发。围绕湖、涌、江、海,积极发展游船、游艇、邮轮旅游。珠江是贯穿*东西走向的大自然中轴线,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积极推进珠江游线路向东、西延伸,并加强两岸旅游资源整合、景观建设和景区景点配套;高规格建设好游船码头,改善码头形象,优化码头布局,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游船的档次和品质,做好游船、游艇的评星工作;推进游船、游艇多样化经营,结合实际适度发展,使之品牌化、多元化、高级化、国际化;以南沙、番禺为主,做好邮轮旅游开发,积极开展和逐步完善邮轮旅游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打造邮轮旅游经济产业链,完善珠江水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沿岸相关区域协作,扩大珠江游的辐射面。
(二)加强都市旅游品牌产品体系建设。
1.展示“千年商都”风采。推进集商务、购物、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购物中央商务区和集聚区的建设,联动开展各类旅游、购物、餐饮、文化等促进活动,积极推进商务会展旅游,办好“广交会”和争办其它有影响力的国内外会展和商务活动。
2.突出“岭南文化”特色。重点突出以镇海楼、陈家祠、西关大屋等为代表的岭南建筑艺术,以波罗诞和天后诞庙会、沙湾飘色、乞巧节等为代表的岭南民俗文化,以广绣、广彩、广雕等为代表的岭南工艺艺术,以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木构水闸遗迹等为代表的岭南历史文化。建设以粤剧为代表的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剧场。
3.擦亮“食在*”金字招牌。提高美食之都的品牌效应,加强餐饮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美食街(区)、酒吧街,办好*国际美食节和*国际茶文化博览会。
4.挖掘“现代都市”亮点。以新城市中轴线为核心,重点推进*电视新塔、双子塔、*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东科学中心、海心沙市民广场、大学城、科学城、亚运城、白云新城、*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动漫城等城市新建标志性建筑、广场、主题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展示*现代大都市的风范;整合工业旅游资源,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5.扩大“近代史迹”影响。整合三元里抗英遗址、黄埔军校旧址、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辛亥革命纪念馆、*起义烈士陵园、*起义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6.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整合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十三行、太古仓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有吸引力的品牌线路。
7.加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广以佛教的六榕寺、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大佛寺,道教的仁威庙、五仙观、纯阳观、三元宫,伊斯兰教的怀圣寺、清真先贤古墓,天主教的石室和基督教的东山堂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和谐文化的城市形象。
8.拓展“亚运”旅游品牌效应。全面实施“走进*、参与亚运、回味亚运”旅游营销战略。丰富和完善亚运会场馆的旅游、文化、商务、休闲功能,打造亚运旅游文化集聚区。加强赛后亚运场馆利用和旅游产品开发的结合,形成“后亚运”旅游效应。
(三)推进山水相融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品牌升级。重点扶持和推进增城白水寨、湖心岛、小楼人家,从化以温泉养生谷、蝴蝶谷、生命谷、流溪河、石门森林公园等为主要内容的百里观光长廊,南沙湿地、滨海旅游风景区,番禺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大夫山、海洋生态旅游区、海鸥岛、宝墨园、南粤苑,萝岗天鹿湖,海珠万亩果园,白云帽峰山,花都王子山,天河火炉山、华南植物园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各景区(点)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积极打造温泉、高尔夫等旅游精品;支持农村、农民依托当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依托生产科研基地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游,按照民间投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同步推进村庄改造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功能建设,形成“一区(县)一品”、“一镇(街)一景”、“一村一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着力打造一批档次高、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立起与我市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成熟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四)提升“花城”旅游品牌形象。积极推进以花木为特色的城市景观美化工作,加强以花卉为主题的公园、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加快岭南花卉批发市场、*花卉博览园、南方花卉交易中心等特色市场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和相关旅游线路整合,办好*迎春花市、园林博览会及以花为主题的花卉、园艺节展活动,引导鼓励城乡居民、企业进行庭园花木种养,营造整体“花城”氛围。
四、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旅游企业
(一)培育一批以骨干旅行社为核心的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旅行社企业。鼓励支持创办中外合资旅行社,引导优质国际品牌旅行社集团进入我市。逐步实现我市旅行社行业在管理体制、人力资源、市场扩展、服务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二)培育一批以国际品牌酒店和国内品牌酒店为牵引的酒店企业。以促进我市酒店业进行产业整体提升和结构调整为目标,引导国际品牌酒店集团有步骤地进入,推进我市品牌酒店集团有计划地向外扩张,提高酒店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高标准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分区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注重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相关规划的衔接,强化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各区(县级市)的旅游规划和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符合全市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并报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六)深入贯彻落实《*市旅游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旅游促进职责,构建相关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守法经营、旅游消费者依法维权、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环境。
(七)强化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区(县级市)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抓好相关工作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市委、市政府督办部门及*旅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和各区(县级市)年度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