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职业倦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最早提出职业倦怠这个概念[1],至1986年maslach等人从社会-心理角度深入的解析职业倦怠的概念,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人们对长期工作应激源的慢性反应,是个体的一种耗竭状态,具体表现在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方面[2]。职业倦怠会给个人和团队群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医学教师职业、医生职业及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3,4],但对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桂西地区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平果县人民医院、平果铝业医院、田阳县人民医院等15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档案管理员100名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从事卫生档案管理工龄5年以上;无精神障碍及心理障碍者;知情同意。入选对象中,男性37名,女性63名;年龄27~53(39.56±9.74)岁;学历:中专21名,专科53名,本科26名;职称:初级19名,中级68名,高级13名;档案管理工龄5~30(13.69)年。
1.2方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1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总体情况。本研究调查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100名,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7%(57/100),其中轻度倦怠32名,中度倦怠22名,高度倦怠3名。
2.2不同性别的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桂西地区女性卫生档案管理员情绪衰竭程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但在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2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0943,0.2569)。见表1。
2.3不同年龄的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的职业倦怠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存在年龄差异(p=0.001,0.002),2个维度上均是45岁以上档案管理员得分最高,进一步两两比较,各年龄段之间均存在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