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总结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全市以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细化政策措施、落实重大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全午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亿元,圆满完成年度绩效目标任务要求。

一、总体情况

(一)完善顶层设计

1、谋划产业规划布局。2012年9月,研究制发了我市首个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确立文化产业超倍增发展目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三城一环”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发展八大文化产业门类,着力推进八大工程。

2013年5月以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编制了《**东湖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核心区规划》,按照“自主创新、强化示范,文化传承、科技推动,集群集聚、错位发展,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和科技融合资源要素集聚区、产业发展引领区、融合创新示范区、品牌塑造先导区。今年10月,我们对东湖核心区规划进行了批复。

与此同时,根据全市文化和科技融合“一区多园”的总体设想,汉阳区、江汉区聘请国内知名规划机构编制汉阳、汉口核心示范园区规划。目前,这两个核心园区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发布实施。

2、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为了促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及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市委宣传部出台了我市首个综合性文化产业政策一一《**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投资融资、创新提升、土地供给、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措施。此后,拟定了《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将政策逐条落实到市相关部门,并明确了市场主体享受政策扶持的操作流程,确保政策执行到位。目前,实施细则正报市领导审签。

同时,市委宣传部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拟组织实施10—1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涵盖教育云、数字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演艺、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逾千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5亿元。

(二)健全示范体系

1、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运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1家,园区累计建设投资额53.6亿元,涵盖出版发行、创意设计、数字创意、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产业门类,积聚企业1631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76家。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洪山南湖科技创意产业园、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产业规模、发展特色、园区服务等方面逐步成熟,形成典型积聚效应。

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依照《东湖核心区规划》开展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工作,已签约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各区积极建设特色文化科技园区,洪山区南湖科技创意产业园、武昌区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青山区英赛工业设计产业园、江汉区江北新媒体科技产业园等,在制订园区规划、形成产业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其中,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并获中央部委资金扶持;英赛工业设计产业园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实施十大示范工程。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十大示范工程。各责任单位积极行动,组织专班,完善方案,突出重点,各项示范工程开局良好。

市文新广局积极组织实施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文化演艺、民族文化科技保护等示范工程。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委托水晶石公司完善数字博物馆建设实施方案,联合长江网开展项目运作。委托国家图书馆现代技术研究所制订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建设2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完成市馆与国家图书馆虚拟网连通工程,建设**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市民之家”分馆。推动艺术与技术的有机融合,排演大型诗歌舞剧《白云黄鹤是故乡》、马戏光影秀《秘境奇光》。推进市非遗保护中心展览展示中心项目,申报**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为湖北首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市文新广局努力推进数字出版示范工程。召开新媒体和数字出版产业座谈会,研究行业发展路径。启动首批10家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工程,推进华中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发挥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日报传媒集团等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引领作用。重点数字出版项目长江网“湖北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相关软件、硬件研发工作,汉网“云报纸”平台正式上线,《数字湖北》等一批数字出版产品相继涌现,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广播电视台、市信产办深入实施“三网融合”示范工程。升级扩容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平台,基本建成符合三网融合全业务运营的广播电视业务网和广电宽带业务承载网络,正式播出高清电视,积极开发具有新技术特点的三网融合新业务。

市城建委大力推进“工程设计之都”示范工程。组织编制《**市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立中国**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工程设计产业海外联盟,组建**工程设计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工程设计展赴德国展出。东湖工程设计城项目完成选址、概念设计、前期策划等工作,一期工程计划2015年建成。目前:,市建委正会同市委宣传部、武昌区精心举办第二届**设计双年展。

市科技局精心开展多语云翻译示范工程。以**传神公司为主体,完成多语云翻译服务平台一期公测发布,收集术语语料等资源超过4000万条,聚集专业译员5000余人,翻译供应商超过200家。开展“**多语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和“国家多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筹建“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产业链企事业单位21家。今年8月,“语联网”正式上线运营。

市教育局重点推动教育云示范工程。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应用专项试点城市。支持**天喻信息公司研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15所学校在平台上开通机构空间。

市委宣传部大力推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光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完成,光谷创意产业基地联手中国电信开辟湖北动漫公共频道。10部汉产原创动画在央视及地方电视台播出,超级在线的《超级篮球》等一批汉产游戏进入游戏发布运营主渠道。《家有浆糊》、《民的1911》等一大批作品入选“国家动漫精品工程”或获得国家级奖项。积极开展动漫游戏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杭州国际动漫节等知名文化展会,荣获多项殊荣。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六)建立实施相关统计制度。根据中央、湖北省关于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建立文化产业及文化科技融合相关产业统计制度、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文化产业的动态监测与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入与产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强化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跟踪督办和绩效评估。

(七)加大文化创新人才培育力度。加大文化创新型人才在“黄鹤英才计划”、“光谷人才计划”、“海外人才回归计划”、“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等人才政策中的惠及比例,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以项目汇集培养10名文化创新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专家、100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凝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新人才团队。

(八)优化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召开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性、阶段性融合示范建设工作。完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强化文化和科技融合专家委员会功能,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的重点课题研究。建议将文化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市级绩效考核,引导各区、功能区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