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对虹口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
(制药工程徐丹)
摘要:虹口乡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山水风景,是夏季避暑的首选地.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但旅游品牌尚未很好地树立起来.因此,突出本地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旅游秩序便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开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字:大众避暑胜地,虹口,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宣传,旅游秩序,环境保护,虹口漂流,旅游品牌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气的闪现吗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处,我开始感到轻松起来.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见的都是一户人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因此,对于地段较为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较困难了.其次,娱乐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我觉得因地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虹口应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样的特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所便成了度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不正是现在许多人所向往的回归自然的环境吗所以这里不仅是上班族放松自己,消除疲劳的好去处,也是向往自然安宁生活的老人消夏避暑,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再次,经过近几年的开发,虹口已经作为一个避暑胜地在周围地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司机们都戏言,一到夏天,任何一条省道都没有到虹口的公路忙.据统计,在盛夏时节,游客数量一周可达4万多人.这不仅为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说明虹口的发展将是非常有潜力的.
因此,我觉得把虹口塑造为这样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将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方面,这里由于是山区,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而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因而这里的农民没有农田,生活没有来源,目前是靠政府补贴生活费维持生计,所以生活水平也难以有较大提高.如果旅游资源能进一步开发,这儿的农民便有了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可以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有较大提高,而且也为政府节省了开支,还创造了利税.因此,虹口的开发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基于这里的地理条件及开发现状,我觉得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在价位上应有层次,但主要以中等价位,面向工薪阶层为主.尤其对于来此长住避暑的游客应给予优质的服务与合理的价格.
第二,公路交通进一步加以整治.目前这里虽然大部分地方都己通了公路,但都较为狭窄,因此现在人们到这儿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大都是小面包车.而且从都江堰到这,坐公车的话还得转一次车,比较麻烦.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开通到这儿的旅游专线,以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环境.
第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增加一些有情趣,有品位的娱乐活动,诸如游泳,爬山,钓鱼,生态考察,篝火晚会之类的,并可组建一些协会,使人们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风情.同时对己有的特色活动”虹口漂流”应进一步完善和宣传,价位上应适当调低一些以利于被更多的人接受.
第四,在对外宣传上也应展开攻势,尤其要突出面向大众的避暑胜地这样一个主题.前不久,大邑县的县长就亲自带队到重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旅游促销活动,打出了”大邑绿色健康之旅”的招牌,展示了滑翔,滑草,草原骑骏马等独具特色的避暑旅游套餐,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虹口也可以在成都及周围县城搞一些宣传活动,全面介绍它的位置,特点等,以提高知名度.≤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第五,在旅游秩序规范方面也应加大力度,因为一个旅游品牌的塑造不只靠自然景观,更要靠优质的服务.尤其对于路边的小摊小贩要加以规范管理,消除卫生和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要避免哄抬物价的情况发生.旅游地区物价高是普遍现象,但也要适度.比如在生溪沟,出于这早的水流速度较慢,水也不太深,因此到这游泳的人特别多,让我吃惊的是有人用铁皮围了一个简陋的更衣室,便挂了一个牌子”每人每次一元”.
第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开发一个破坏一个.在虹口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在一些很清澈的小河边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垃圾,尤其是塑料袋之类的.长此以往,这儿的水将不再清澈,山将不再葱郁,而是变成了臭水沟,垃圾场.那这样的开发就毫无意义可言了.相信谁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吧.除了垃圾的处理问题外,还有动植物物种的保护问题也应引起高度注意.在虹口,有很多珍贵的植物,而且有许多还是名贵的中药材如杜仲,厚朴之类的,动物的种类更是极其繁多.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早期,我们就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好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这些中药材也是除旅游资源外的另一大财富,在旅游淡季,它们就成了这里农民的另一大收入.
参考资料:成都日报7月11日《大邑县长重庆促销西岭”草”》
都江堰报7月20日《我市旅游人满为”欢”》
第二篇:关于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关于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
旅游业又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它就地利用风景,提供服务产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创汇迅速等特点,即使是一些不具备产业优势的地区也可借此兴旺发达。旅游业在陶冶情操、传播知识、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旅游促进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我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其他省市的旅游资源我不太了解,但作为呼伦贝尔人,我对家乡的旅游业的发展还是略知一二、在大一暑期马克思的实践学习要求下,我走出家门,联系到当地的几家旅行社,通过他们的介绍,完善了自己的对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的认识。一,基本情况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镶嵌在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还可以陶醉于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有边境城市满洲里,东北部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祖庭,等等。“美丽与发展双赢”是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根本性长期战略。几年来,海拉尔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坚定地选择了一条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重心的城市发展之路。2007年,区委确定了以建设“大商贸、大金融、大文化、大旅游、大教育、大医疗、大信息、大服务”为核心的“大海拉尔”建设目标,驶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2009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海拉尔荣居中国最具综合增长竞争力城市排行榜第6位,可以说明呼伦贝尔地区的旅游业在蓬勃的发展。二,优势的旅游资源(1)草原风情独具特色1)、草原: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中心城市,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海拉尔最具优势的独特旅游资源,最适合绿色旅游城市的建设开发。2)、樟子松林:樟子松是世界珍贵树种,海拉尔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唯一一处以樟子松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有天然樟子松4600余株,园内已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展馆,全面介绍海拉尔区的种类资源及发展历史。园内还有距今几千年前北方草原细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二战时期日军地下军事工事,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区。3)、河流:伊敏河由南向北横贯市区,水流平缓,海拉尔河位于海拉尔北部,水深流急。适合开展水上游艇,水上漂流旅游。夏季开设夏季浴场,冬季开设摩托、雪橇旅游等。4)、低山、平原:海拉尔周边低山、平原、河滩错落有致,地势多样,起伏平缓,适宜开展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骑马、滑雪、滑草等旅游项目。(2)悠久的人文历史1)、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群。这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修筑的防御阵地。由5个主阵地和4个辅助阵地组成,以敖包山、北山阵地为主体,残存各种工事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地下通道总长约4000余米,各类用房50多间。是国内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现在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伦贝尔市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海拉尔区独有的特色旅游资源。也是现有景点中最具观赏价值、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2)、苏联红军烈士陵园,小孤山烈士墓。这两处景点都是为了纪念苏联红军在解放海拉尔战斗中牺牲的战士而建造的,两处景点占地面积为26,805平方米,内建有纪念塔、烈士塔、铜碑等,是海拉尔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场所。3)、东山细石器遗址、东山辽金古墓群和谢尔塔拉古墓群。这几处遗址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众多原因尚没有开发。
因为海拉尔区作为呼伦贝尔市的首府,海区政府近年来围绕建立“大海拉尔”的指导方针,开发周边城区的旅游资源,呼伦贝尔草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她以草原的垄断性、野生动植物的珍奇性和民俗的独特性,被国家列为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是中国自然景观的王牌,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口岸、大民俗、大空调、大氧吧,共同组成了海拉尔周边地区的大旅游。目前海拉尔周边地区已初步形成以草原、森林、湖泊、冰雪为自然主题和以民俗历史文化为人文主题的特色品牌。“草原明珠”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莫尔格勒河,九曲回环,蜿蜒如练,被作家老舍称为“天下第一曲水”。边塞名城满洲里,森林名城牙克石等都独具魅力,扎兰屯市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鲜卑旧墟石室”、“黑山头古城”、“金边壕”等众多的古迹。呼伦贝尔市正在突出特点,打造“绿色呼伦贝尔、银色呼伦贝尔、金色呼伦贝尔”的城市品牌。自然天成、得天独厚的海拉尔及周边地区是休闲、度假、吸氧、探险、消夏、猎奇、感觉冷体验、体会大自然的最好去处。现有的主要景区有展示草原民俗的呼和诺尔草原旅游景区、巴彦呼硕旅游景区、金帐汗旅游景区;展示森林风光的凤凰山庄旅游景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展示历史遗迹的嘎仙洞历史遗址及鄂伦春博物馆、诺门罕战争遗址及博物馆、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展示河湖风光的莫日格勒河、呼伦湖旅游景区;展示口岸边境风光的满洲里国门、互市贸易区、额尔古纳界河;展示冰雪资源的冰雪民俗园和北方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活动等。三,劣势及问题
1)由于地处东西部经济带之间,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重视不够,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没有得到落实,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条件有待改善。
2)房地产产业近年发展过快,缺乏整体规划,不能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协调。
3)非正式部门的发展不规范,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非正式门包括家庭旅馆,旅游纪念品小商贩,个人旅游汽车等以劳动密集和简单方法生产或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的无组织的、非正规的小型旅游经济活动单位。这些非正式部门的从业人员,大都素质低下,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缺乏诚信,到处堆放垃圾.他们的存在一方面影响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又给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四,开发的建议
1)开发多样的旅游资源(1)打造红色教育品牌
红色旅游是近期新兴的旅游文化项目,以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教育内涵而吸引着众多游客。近两年海拉尔先后建设了国家5a级战争主题公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苏炳文广场、断桥公园、和平公园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这些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一体的军事主题景区,气势磅礴、恢宏大气、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得到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随着旅游者需求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国民自我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必将成为海拉尔旅游的一个亮点和热点。(2)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为打造宜居生态城市,海拉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改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三山叠翠、三水环城”的宜人景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内的原始森林景观,在林间栈道完工以后,更加体现出独特魅力。周边绿浪涟漪的呼伦贝尔草原、松涛万顷的大兴安岭森林、烟波浩渺的呼伦湖、贝尔湖等原生态自然风光享誉世界。海拉尔将与相关地区联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黄金圈,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充分领略到原始的、纯生态的呼伦贝尔壮美风光。(3)打造银色冰雪品牌
海拉尔雪期长达四个半月,比哈尔滨、长春的雪期要长45天左右,发展冰雪运动,做热冬季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海拉尔依托东山滑雪场、伊敏河冰场,大力开展全民冰雪运动,通过建设冰雪游乐园、街头大型雪雕群等方式,形成了浓厚的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氛围,冬季旅游迅速破题并实现长足发展。目前,海拉尔正在建设冰上综合体育馆、实施东山滑雪场扩建工程,规划筹建速度滑冰馆、冰球馆,还将进一步加大冬季城市雪雕群的建设力度,增加冬季旅游景区的活动项目,在不远的将来,海拉尔必将成为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理想胜地。(4)打造特色风情品牌
呼伦贝尔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共有40个少数民族,其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了呼伦贝尔最为宝贵和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富有民族和异域风情的城市立面、难得一见的旅游观光马车和骆驼车、中俄蒙友谊之城的文化交融、饱含多种民族元素的饮食、文化、娱乐活动,都可以让游人体会到浓郁的民族风情。特别是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届时,国内外游客在海拉尔就可以充分领略到独具特色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和蒙古族巴尔虎、布里亚特部落的民族风情,感受千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厚重文化。
(5)打造古色历史品牌
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海拉尔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时就已经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目前,呼伦贝尔古城重建工程已经接近完工、哈克遗址文化博物馆项目也将于近日完成,结合市博物馆的开放,历史文化将成为海拉尔重要的城市标签。海拉尔将充分利用这些充满历史韵味的项目,开展体验呼伦贝尔古城原貌活动、参与哈克遗址文化挖掘活动等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活动,让古老史前文化、成吉思汗鞍马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森林狩猎文化等元素重现,使游客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领略海拉尔的独特魅力。2)对现有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3)、加强宣传和开发
呼伦贝尔市各地的旅游资源缺乏统一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许多资源被多个部门分割,没有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管理和宣传促销,所以镇海应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联系,开发不同的特色旅游资源,统一对外进行宣传。
4)、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在实地调查中,我感到,有关部门对与旅游资源虽做了一定的保护修缮工作,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没有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进行合理地维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相关责任,使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能够长久地保留下去。五,总结及感想
随着呼伦贝尔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海拉尔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升温,通过彰显美丽来促进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海拉尔的旅游业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希望发现的问题及早得到地方政府的解决,更好地建设繁荣昌盛的呼伦贝尔市,以便尽早实现海拉尔和呼伦贝尔的“美丽与发展双赢”。
回顾这7天左右的调查过程,我从课题确定、明确调查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到进行分组调查、实地考察、分析数据、总结成果一路走到现在,着实不易,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也经历了失败和艰辛。但经过努力,我克服了这些因素,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课题活动,丰富了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
本次课题活动由于我较多地采用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通过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我学到了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社会调查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特别是锻炼了我们的勇气,磨练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与人交际的经验,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使我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我原来的学习观念
家乡的美景有很多很多,人们都说“最美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因为家乡的每一山每一水都充斥着我们的一分最珍贵的情感,这份情感是最美的。或许我的家乡的旅游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的感情是不会退减的,不管我以后走到哪,看到了多美的景色,我都不会忘记自己家乡的美景。我觉得这应该也是一个旅游者必备的品质吧。我也希望自己以后能为家乡的旅游业建设出一份力。
第三篇:关于“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查报告关于“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到资源已经有限时,古村镇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如何把一个优价制的古村镇开发成一个原貌、文物、韵味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成为旅游的热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古村镇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古村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人流量乌镇模式
一、绪论
1.“古村镇”一词,泛指所有仍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民居、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村、古镇,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
走进这些赌局特色的古村镇,解毒其形成、发展和存在的原因,追寻数百年前先祖的省会意韵,感受其特有的文化氛围、远古的传承的生活方式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会得到永久的精神享受。
2。以乌镇为例。乌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建镇史的古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其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连的古镇格局。在对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乌镇作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故、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工作,都是在全国古镇闹呼吁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做的典范,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
3。考察的意义
当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到资源已经有限时,古村镇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如何把一个优价制的古村镇开发成一个原貌、文物、韵味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成为旅游的热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古村镇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难题。古村镇连同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与传统家园的彻底割裂,也仅仅是一两代人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化的浪潮里,“新价值”的狂欢中,能白村些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古村镇,实属不易。那些古老的生态本来就
很脆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古村镇,大多处于偏僻地区,即使曾经一度繁华,也因历史的原因而门前冷落、尘封窖藏,由此免于浩劫。一旦春光乍泻,成为热闹的“旅游资源”,其“钱景”自然可观,但前景充满变故。出于对古村镇旅游的关注和关心,笔者在2009年05月29日对乌镇进行了一次调研,亲身体验了乌镇的独特魅力,实地了解到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深思其中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乌镇旅游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乌镇的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有效问卷为46份,其中一份代表了当地老者们的看法。
(一)当笔者在东栅的长廊(休息场所)做调研时,调研的话题引起了老人们兴趣。笔者总结、整理其观点,主要有三:1。古镇的古建筑都是新的,是表面现象,只有古戏台是真的。
2。姑嫂饼不好吃,都是外乡人做的。2。景区开发了,物价上涨了,当地居民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最起码包括这几位)。名义上是政府开发,实为旅游公司开发。
(二)问卷结果
1调查对象:性别男29人63%,女1737%
年龄20以下3人6.5%,21-302350%,31-40510.9%,41-5048.7%,51-60510.9,60613%
职业工人817.4%,商人12.2%行政事业人员715.2%,学生1226.1%,科教人员3
6.5%其他1532.6%
学历初中以下510.9%,高中48.7%,大专1021.7%,本科2350%,研究生及以上36.5%通过分析,从一个侧面得知来乌镇旅游的群体多为中青年知识分子.
2.古镇保护情况:
古镇印象。地方特色很浓22人47.8%,特色不明显48.7%,商业化过强1226.1%,一般613.0%,其他24.3%。
古镇民风民俗的保护现状:非常好817.4%,好1328.3%,一般1839.1%,不太好715.2%,差0
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姑嫂饼的注册商标保护:知道715.2%,一点1021.7%,不清楚2860.9%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人对古镇印象比较好,认为古镇保护一般。
3.古镇开发状况。可促进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产业中,85%的游客选了旅游业。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选)。价格高22人次,服务设施不配套18人次,环境卫生差14,管理混乱13,服务跟不上12,交通不发达11,建筑不和谐6。
调查的意见和建议。控制人流量5人,少些商业化5人,应注重民风民俗的保护4人,提高服务质量1人,应让当地居民得到切实利益2人.共有17人写出意见或建议。
三、提出建议
(一)古镇开发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是。古镇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提高。
乌镇当地老者的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
但据报道,乌镇并没有变成游客的风景、住户的尴尬,近年来投入2亿多用于改善老街的基础设施。乌镇从古镇旅游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依次我建议。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的宣传,让当地居民理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政策,携手共创美好古镇。同时要逐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现在居住在古镇的居民。
(二)基于游客的意见或建议,提出我的建议
1.控制人流量。
2.实行区分需求定价法
3.切实做好古镇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4.完善古镇的服务设施,改善古镇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环境卫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5旅游资源评价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正式提升为国家级旅游节庆活动。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级饭店11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2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161.4万人次,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者47.6万人次,增长4.5%。实现旅游总收入410.3亿元,增长2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87.4亿元,增长27.0%;旅游外汇收入3.3亿美元,增长13.8%。
5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1)旅游资源中自然资源经过风吹雨淋和人为破坏下不断地在衰败,造成旅游环境卫生质量差。(2)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缺少特色,对游客没有吸引力。(3)旅游产品单一,以观光旅游为主,而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这种以传统观光型为主的旅游产品,难以进一步吸引游客。(4)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不高。(5)新老景点整合不够,促销力度有待加强。(6)旅游环境更应体现文化气息。(7)有些场所收费高,有待于整合。
综述。旅游资源作为新兴的无烟产业开始兴起,其积极的作用日益彰显。不仅对拉动当地的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更加推动文化的传播,向游客们展示了沈阳文化的魅力。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沈阳市应积极加强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