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学习报告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地域文化》(专)学习总结
题目:
《地域文化》(专)课程学习总结
专业层次:
级别:2011秋学号:姓
分校(工作站):大南门学习中心
2013年
5月
25日
地域文化学习总结
通过一学期地域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遗迹和以前没有听过的故事。下面我就谈一下这一年来我对西安地域文化的了解。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这里种植狩猎,开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此建立沣京,揭开了西安作为帝王京师历经千年,雄踞华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西安成为与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齐名的世界历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与碑,城外的陵与墓,连绵的城垣与宫殿遗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周乐秦声、汉风唐韵等文化艺术,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呈现过的尊贵和豪华、开放与风流。随着「唐皇城复兴计划」大唐芙蓉园、大明宫、曲江池、不夜城等地标式建筑,可以梦回大唐、穿越历史。换个场景,现代文明的高楼林立、立交环绕、道路纵横、西安,在古老中洋溢朝气、厚重中展示等大气。
话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文明光耀全球。尤其像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谈西安,不能不谈文化取历史。西安文化历史持续发展,它有古老的历史,又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它有许多经典民族的睿智、博大有容的胸怀、艰苦卓越的精神,是培养我们学习成长、成材的宝典。你比如说,西安作身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曾确为外国古代文化的焦点,而今所见西安之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皆可视为古时文化积淀所成。是以强盛的西汉历史为背景,以西汉文化、唐文化为依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西安它是古老而焕发青春的地域,古丝绸之路线上的起源地。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物产特产、民俗风情、长安诗歌、谚语、俗语都是传承西安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西安的高速发展。作为西安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二篇:地域文化学习体会地
域文化学体会
眷恋之城西安
2013秋行政管理专业
王蕾
1
习
眷恋之城西安
作为在西安成长着的我,对于西安的地域文化自然有着一份无比亲切的感情。学习过地域文化课程以后,更是加深了一份对于西安的敬仰、爱慕:13朝古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25岁,每天行走在西安,最深的感触来源于:在西安的生活,但是又在课本中升华。那我就结合课本和自己的经历着重讲讲:西安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以及地方美食和西安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吧。
西安。这一座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为世界著名四大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细数西安,有多少历史每天从我们眼前穿越千年的时光恒久永驻。标志性建筑物(红黄大气),俨然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
2
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西安碑林、明西安城墙、钟楼、鼓楼、化觉巷清真寺及西安旅游区内的黄帝陵、汉茂陵、汉阳陵、唐乾陵、唐昭陵、法门寺等景点驰名中外。杨虎城办公处(今省政府院内)、张学良公馆(今建国路)、止园(今青年路)和高桂滋公馆(今建国路)等西安事变旧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新街七贤庄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至今仍是国内外旅游者参观、学习的革命旧址之一。
自然景观资源则以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华清池、楼观台、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古貌新姿与独特的民风民俗、地方艺术文化也正成为西安旅游业新的人文资源。这些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本身也是培育西安人民人文情操的重要基地。
地方美食:就拿陕西八大怪来说吧,其中就包含了好几样的陕西美食地域特色。面条似腰带、锅盔大如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美食,比如:户县软面、岐山哨子面、杨凌蘸水面、秦镇凉皮、锅盔、肉夹馍肉丸胡辣汤、石子馍、老童家腊羊肉、葫芦头。
秦镇凉皮。秦镇米皮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籼米制成,制作工序包括泡米、磨浆和蒸制。师傅当着顾客的面,用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张的米皮切成细条,拌上特制的辣椒油(叫“油泼辣子”)、醋和盐,加上黄瓜丝和豆芽,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
3
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了食用了。
锅盔。外地人在西安见到“锅盔”,无不大吃一惊。锅盔形似菊花,直径8寸,厚6分。虽然叫不出名字,但都知道这是大饼。察其形思其状,都以为不熟。其实这是多虑。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相传为武则天派兵在乾州(乾县)打仗,战士在作战过程当中有人无意间将面置于头盔里用火烘烤,然后发现其味香脆可口,随即流传而开)。上好的乾州锅盔,使用特质面粉制作,是用麦草软火慢慢烘熟的,所以水分极少,它肉瓤起层、质酥味香。乾州适值陕甘大道,是旧时官、商、军队往来必经之处,锅盔即使在大热天里也不馊不变质,是旅人携带的最好食品,所以很快就名声在外了。在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是锅盔。锅盔形似锅盖,边薄中厚,表面有轮辐状花纹,硬实筋韧,酥香可口,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肉夹馍。西安(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区)著名小吃,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酱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吃时切腊汁肉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吉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肉丸胡辣汤。肉丸胡辣汤,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西安回族人想在汉民聚集的地方想要从事饮食业又要出众,就只能在调料上下
4
功夫,故此屏弃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适应的咸味来映衬羊肉汤、牛肉汤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传统项目,调料的丰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减轻,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肉丸胡辣汤,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气的牛肉丸子(牛肉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实在。辅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块、菜花、胡萝卜块、木耳、黄花、腐竹、冬瓜等,下辅料的时间次序也不同,务必使每种菜软硬得当,看起来也有卖相、颇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现在的西安人把肉丸胡辣汤也作为一种早餐。每天,早晨人们起床后洗漱完毕,走上街头要一碗肉丸胡辣汤一咥(die)各奔东西,展开一天新的工作。
石子馍。石子馍的具体做法是。用上等白面粉,和入油和盐(糖),有的还加入鲜花椒叶制成馍坯。选取小而光滑的小鹅卵青石子,用水洗净晾干,再用植物油涂过,放深边平底锅内,置火上加热,用手勺不断翻搅,使石子受热均匀至烫手,再将石子放在馍坯上然后压平,用中火加热,使之下烙上烫而成。烙好的石馍干脆清香,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经久耐贮。石子馍历史悠久,是由远古的“燔黍”(以黍米放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石子馍在唐代叫“石鏊饼”,唐宪宗元和年间已成了民间普遍食品。清代随着秦人宦游江南,石子馍传到金陵。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称石子馍为“天然饼”,同时叙述了泾阳张荷塘府家做天然饼的方法。和许多地方美食一样,西安一些传统美食和老字号形成了陕西特色的品牌,在竞争中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不但让规模得以扩大,美食也得以继续
5
流传。
老童家腊羊肉。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老童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菜。
葫芦头。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馍有相似的地方,即同为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猪肠。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葫芦头相传源于唐代,起初名为“杂糕”。名医孙思邈到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店吃饭觉得腥味大,油腻多,得知制法不得当,便传授窍道,并留药葫芦让店主调味,店主为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口,“杂糕”也改称“葫芦头”了。
是不是馋的流口水了,那就来西安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她,历史悠久绵长,文化遗存丰厚,独特的古都风貌更是备受古今中外的文人、游客所称道,地道的美食更是让你的味蕾无法抵御诱惑。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座包容并蓄的城,他容留所有在这座城里生活的人。安逸或恬淡,紧张或忙碌,但是总有一种生活方式适合你。
学完地域文化这门课,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西安,也更加眷恋这
6
座城。一个让多少人离不开的城,即使远去,也终究会回来的城。我是西安人,这份浓的化不开的眷恋之情,必将追随我到终老,或也是我们陕西人大都是如此。厚重历史为证:陕西姑娘不外嫁,并不是真的不外嫁,但这真的是我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浓的化不开的情。
第三篇:地域文化调查报告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题目
姓名学号日期日
“咥”在西安
——感受西安餐饮文化的魅力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如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如果说“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可以彰显西安的厚重历史;如果说风光无限可以流露西安的魅力„„那么,有一种能更加直接刺激人们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最深刻感触的东西,让西安的印迹五彩斑斓地铭刻于心中,这就是西安的美食。
踏上“美食之都”西安,你就不能不“咥”咱西安的美食。无论是鲜香可口的牛羊肉泡馍、酸辣筋道的凉皮,还是麻辣诱人的火锅和浓香扑鼻的烤肉,注定会给你的视觉和味蕾带来一场美妙的奇遇,古城美食的历史与美味,将带你感受西安餐饮文化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谝一谝”咱西安那些“嘹咋咧”的美食: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一碗牛羊肉泡馍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
而不腻,配着青花瓷的大碗和店小二那一声“泡馍来咧。”的吆喝,完美地将粗犷豪迈的三秦文化融入其中。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吃的时候配一叠特制的糖蒜,口感更好。
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文化是一种积累,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消亡都是历史过程,任何文化地域文化性格的形成、扬弃与改变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的,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群人的事情。如我在上面所说,黑龙江人的文化性格是历史的因袭,我们当代人没有必要也没理由为历史负责。但是,我们当代人却有一种责任:努力改变它。地域性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扬长避短,变革的过程都是缓慢的。总的说来,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活动,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实在在抓下去。从百姓角度看,可以从眼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做起,使黑龙江人的行为方式、待人接物方式等等更文明、优雅。努力改变黑龙江人给外界造成的“左旧粗野”的印象,从而提高人们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从政府角度看,对“科教兴国”方针要加大贯彻力度,当务之急,要彻底抓好义务教育,提高黑龙江人素质。解放思想教育年年搞,根本是要定位在每个龙江人灵魂深处一场革命上,定
位在新世纪里能否再度辉煌的上。
我们应为生在这片黑土地上而骄傲,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这些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地域文化对黑龙江人文化性格形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