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部长关于文化软实力汇报稿(0311)(1)[5篇]
第一篇:王部长关于文化软实力汇报稿(0311)(1)
(一)再创观念领先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解放思想,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提出“深圳观念”,辐射影响全国,领跑中国现代化,曾经创造了深圳独步天下的最大优势。“深圳观念”所体现出的开拓创新的深圳精神、科学民主的现代意识、求真务实的价值理念、奋发拼搏的人生态度是深圳软实力的核心组成及深圳最大的“文化资本”。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深圳必须再创观念领先优势。
具体来说,一是要高举特区旗帜,争当继续解放思想的先锋。要不断扩大和保持对普世价值和现代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开放力度和包容心态,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被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融入深圳实践。为不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民族风习以及艺术形式的表达与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自由的空间,充分满足深圳不同阶层市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文化成果得到应有保护的权利。探索现代文明理念的深圳实现方式,提高这些理念在深圳的实现程度,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深圳全体市民坚定自觉的内在追求,进一步推动深圳人的现代化。牢固树立深圳开拓创新的先锋城市形象,形成兼容并包、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国际化城市品格。
二是要切实加大力量培育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深圳作为年轻城市的创新活力。结合深圳大力发展富有创新内涵的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选择,形成以创新为导向、鼓励和支持创新活动的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城市氛围。加强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创新成为市民共同的价值取向,使“敢创”、“敢试”的创新意识融入深圳的城市品格。加大对创新型企业、人才、成果的扶持、引进与保护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进一步宣传知识产权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鼓励探索、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成为社会主流风尚,使整个城市始终涌动着创新的冲动和活力。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公平竞争。最终,将深圳建设成为我国创新环境最好,最适合创意人才居住的城市。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城市人文精神作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文化积淀不足、移民人口众多的深圳而言,人文精神建设尤其对加强城市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城市认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进一步倡导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扶困济贫,关怀弱势群体,全面推动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要在认真梳理深圳创造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奇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政府、企业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从公民道德建设、城市民生福利、市政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设计、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提供、社区家园建设、关爱行动实施等各个层面展开人文精神建设。从系统策划,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入手,踏实努力,全面推进,逐步建立“以人为本”、团结和睦,反映深圳人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底蕴、行为准则及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和群体意识,形成深圳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城市人文风貌。
(二)推进深港文化深度融合
香港是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国际先进城市,全方位推进深港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深港文化深度融合,是深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深圳发挥特区优势,争当继续解放思想先锋的重要突破口。
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和深港城市合作战略框架指引下,推进深港文化融合,一是要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合作共赢”,并以文化产业的融合带动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其中,要充分利用深港地区的特殊区位和产业融合度高的地缘优势,将香港创意研发能力强、产业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和深圳传统产业产能大、产业配套环境好的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以出口为导向的深港文化产业分工合作模式,推动深港发展关联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和品牌的形成,共同打造亚洲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要抓住深港合作开放河套地区的战略机遇,发挥河套地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的特殊优势,将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河套地区开发中的重要产业类型,为深港文化的深度融合架接桥梁,并探索提供“一国两制”条件下富有创新意义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重点推进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制作等方面的合作,将其发展成为优势产业。重点深化印刷、礼品、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合作,联手打造世界印刷、礼品及珠宝加工基地。以“文博会”为平台,发挥香港优势,引入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参与“文博会”的主办和承办工作,引入香港会展企业参股深圳文博会公司,提高“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水平,共同打造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技术及投、融资平台。积极发挥两地文化中介的协调作用,推进两地文化行业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内地文化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二是要提高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深港两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无缝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深港“一小时公共文化服务圈”。其中,借鉴香港艺术发展局及发达国家文化基金会的做法,尝试改革政府投入方式,建立面向全体市民,规范运作的“深圳文化基金会”,加强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公共财政资源对社会办文化项目的资助,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借鉴香港图书馆、博物馆专家委员会运作模式,建立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文化咨询组织,推进深圳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治理结构的形成,提高公共文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以加强基础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中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抓手,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基本“对接”和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共享。以科技类图书“通借通还”为尝试,逐步推动两地公共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以联手打造深港文化艺术展演票务服务平台为着力点,加强两地文化资讯服务网络的建设,推动深港展演圈的形成,形成“一小时公共服务圈”。加强专业性高端艺术展览、节庆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办好“上海•台北•香港•深圳城市文化交流会议”、“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等高层次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整合深圳“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及香港“国际艺术节”,共同打造高层次的亚洲国际艺术节。发挥深港优势,鼓励现代艺术发展,依托深圳现代艺术馆,适时共同创办“中国现代艺术展”,强化深港文化特色。三是要建立深港文化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拓宽文化交流领域,形成全方位合作格局。首先,加强公共文化管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建立两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高层官员定期会晤制度、政府间文化信息沟通制度、文化行政人员互换互访学习制度。推动双方就文化艺术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政策、艺术人才交流、培训与合作等问题,制定具体的交流计划。其次,以文化艺术专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为重点,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深化两地在文化理论研究、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景观艺术、创意设计等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就深港地区文化史、文化认同、文化融合等深层次理论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搭建两地专业艺术人士的交流平台,建立互访机制,加强两地艺术团体、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访港国际演艺项目顺访我市。以提供便利性措施为特殊制度安排,积极促进两地文艺社团、社区、学校、企业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多层次推动深港地区的文化融合。
第二篇。文化软实力终稿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文化软实力[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对策
在形势与政策课接近尾声之际,再度回首,老师曾深度剖析过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今形势性的话题,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科技、经济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意识形态等无形的“软实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下面就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进行阐述。
1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在文化市场不断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国家为发展文化事业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适当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财政上的支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
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仁爱、诚信、善行这些都是其主要内容,并深植于国家文化所外现的各种事物之中。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价值观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个观念从之前单纯的文化含义慢慢地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和谐家园”成为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一直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其次,一些文化产品被注入其他因素,降低了其本身的质量。许多的文化产品在运行中被大量注入商业的因素,本身的优势资源流失,结果反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最后,文化市场运行的不规范化。如文化产品盗版严重、低俗不健康的产品充斥市场等,要规范好我们的文化市场,才能为文化资源向文化竞争力的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中国出口到国外上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却赚到盆满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
第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我国著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经纪人。
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两手抓”。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
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广大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好莱坞电影、韩剧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肯德基、nike、“日韩流”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强势推出民族品牌,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第三,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今有“乒乓外交”、中外文化交流年,这些都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总之,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
第三篇:文化软实力演讲稿汇报讲稿
说明。汇报的引言部分由一个人讲,引出主体部分,然后在主体部分采用习总召开文艺座谈会的形式,一个同学代表习总,另外四人扮演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与习总展开互动,通过ppt进行汇报,ppt的放映由其中扮演代表的一名同学负责。
引言部分:
2014年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中,习大大谈到了读书、电影、艺术形式和建筑等,习大大的一句“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将一些曾经饱受争议的建筑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先来看几组奇奇怪怪的建筑(图片见ppt):第一部分:“时装版”
(1)北京,中央电视台“大裤衩”(2)苏州,秋裤“东方之门”(3)上海,lv大厦“马靴”第二部分:“象形版”
(1)湖北,宜宾—五粮液大楼,宜昌—稻花香大楼(一对失散的兄弟)(2)贵州,湄潭茶文化陈列馆
(3)安徽,淮南奥林匹克公园(打乒乓球哪家强。)(4)河北,燕郊天子大酒店(寿桃里边其实是个包间)
以及整体外观像铜钱、马桶盖等的一些建筑„„
当然也不乏不断突破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如被大家戏称为开瓶器、注射器和打蛋器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
现在来看看国外的几个公认的优秀建筑,是不是觉得造型非常优美。
这样的建筑在当初建成之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其中不少也成为了当地的城市新地标。但是大家觉得这样“奇奇怪怪的建筑”真的可以称之为好的建筑吗。
我们暂且不从建筑的专业角度去评论它们,单单从结果来看:设计更有新意、外形更加别致、高度飞速增长的这些“夺人眼球的奇奇怪怪建筑”的建成,使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跻身于全世界领先水平了吗。我们有好的想法是国外同行想借鉴的吗。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吗。仅仅在外观上动脑筋不是创新,采用其他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运用的技术不是创新,一味的进行建筑高度的攀比不是创新。创新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外观的提出,是建造出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建筑。而这就是我们国家在建筑行业的文化软实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呢。
针对这个问题,习总觉得应该评估一下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问题,于是决定召开一次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座谈会,下面是座谈会的现场直播。
主体部分:
习总。大家好,之前我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效果十分不错,当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所以今天由我来主持这场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座谈会,希望听听大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代表1:习总好,由于很多人不清楚文化软实力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其核心理论是:“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也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习总:那么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
代表2。这个由我来说明吧。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常常更注重的是物质生活,而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崇洋媚外,这样的现象令人堪忧。(停)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来学习中国文化,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影响力。(停)这些图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化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趋势、世界政治格局、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人们的精神世界,一个国家需要发展,就必须平衡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从具体方面说,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文化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水乳交融。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的斗争主要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其次,文化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大国崛起的过程,不只是经济力、军事力不断兴起的过程,更是文化软实力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未来格局的排序。另外,文化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的表面是经济之争,深层次是文化之争。从过去流行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到当前盛行的“市场搭台,文化唱戏”,这是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由配角陪衬向主角登临的一次重大转变。最后,文化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进步的同时,也遭遇到失控、失衡、失序、失范所带来的精神之痛。事实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正在重塑民族的精神家园,丰富民族的精神库存。
习总。看来文化软实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那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情况。
代表3: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缺失,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几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关注国人核心价值迷失的问题,加紧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建设的呼声再度高涨;第二个问题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第三个问题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识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
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